1、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苏州,西部23之一,按照苏州一体化要求,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领先优势、体现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把苏州生态城建成更具“鱼米之乡”魅力的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本设计采用献阅读、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苏州西部生态城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保障措施。关键词 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AbstractCoordin
2、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breaking down the dual 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Suzhou,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of Suzhou, to Twelve-Five the final, took the
3、 lead in establishing a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ith leading edge, embo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in Suzhou, modern agriculture became important symbol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re rural in Suzhou built land of new rural charm, make bet
4、ter happy life for peasants.This design uses the present reading, investigation method, analysis western Suzhou ecological city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arget, layout, key i
5、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safeguard measures.Key word urban-rural integration;industrial planning;industrial distribution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1总则51.1规划背景51.2规划范围51.3规划期限61.4规划目的62研究理论72.1生态城理论72.2城乡一体化理论82.3产业发展与产业规划93苏州高新区西部区域概况103.1自然地理概况103.1.1地理位置103.1.2自然气候113.2社会经济概况113.2.1经济规模113.2.2农业发展1
6、23.2.3三产比重134. 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内容144.1产业发展现状144.2优势144.3存在问题165.总体思路185.1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185.2空间布局206.产业发展的重点216.1发展第一产业216.1.1现代农业定义226.1.2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226.2第一产业发展路径236.3第一产业升级247.保障措施25结 语27致 谢28参 考 文 献291总则1.1规划背景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破坏污染、资源过度消耗、交通拥挤堵塞等,这些严峻的现状迫使人们必须开始反思先前的城市建设理念。但是城市居民一方面不愿放弃城市舒适便利
7、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拥有安静祥和的生活。这种现象就促成是生态城市思想理论的萌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生态城的理念理论体系,并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如今,生态城市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的聚居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节能、环保型城市,顺应着时代发展,逐步成为了在国内外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随着生态城体系的提出,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以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中
8、城乡分割、社会相对隔离,生活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突出表现在工农业产值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和储蓄差距等等很多方面,城市拥有和享受丰富的物质基础和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农村在这些方面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战略决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的方式转变,强调了统筹城乡关系,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已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1.2规划范围苏州高新区东临石湖和京
9、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行政面积223.36平方公里,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72.51万,其中常住人口33.57万,暂住人口38.16万,外籍人口0.78万。下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
10、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驻地在运河路。1.3规划期限按照苏州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领先优势、体现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把苏州农村建成更具“鱼米之乡”魅力的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1.4规划目的新区提出西部生态城“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11、新型产业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生态山水新城”的定位,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西部生态城建设”为契机,以“富民”为核心,直面困难,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加快发展,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苏州高新区提出西部城市化进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区三城”总目标总要求,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局,按照科技农业、职业农民、生态农村布局“三农”任务,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坚持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12、。把苏州建设成为立足江苏、引领全国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农业科技研发集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村生态宜居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跑者”。2研究理论2.1生态城理论从古到今,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近期看来,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该计划提出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课题,内容涉及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气候、生物、迁移、空间、代谢、污染等。这一概念受到全球的关注,其理念产生于人类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和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深刻反省与思考,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生活方式、城市建设发展模
13、式的一次重新评估,代表了当代以及未来国际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生态城市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上各种生态建设会议的召开,不仅扩大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也使许多国家都积极的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从而使生态城市的理论日益完善。国际上城市生态建设学术思想却有很长的发展历史。1984年,原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运作模式,是人为技术与自然生态的充分融合,人的生产和创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资源、能量、信息得到有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环境 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 生态学报,1984。在同一年,我国生态学家马
14、世骏认为:生态城市是社会系统合理、自然系统完好、经济系统有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1987年,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城市,是密切连接、充满活力、节约能源并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充满健康活力的聚居地 Mcgranahan G.Satterthwaite D.Urban centers:an assess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nual Revise Environment Resource,2003,28。生态研究专家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生态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
15、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2003年王如松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类具有经济发达、产值较高、生态环保的产业,系统完善、社会和谐的文化,结构积极向上、生命力强的景观行政单元。生态城市是以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基础理论,通过改变生产的方法与形式、消费行为和策略方法,实现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的可持续的、健康的人类生态过程体制整合、科技发展、企业投资。公众参与和政府引导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基本手段,清洁生产和生态产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综合以上研究,生态城市应该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城市,实现了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整合。“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的理论也会随之更加深入。 2.2城乡一体化理论城乡一体化思想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