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44619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从“译述”到“直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道酬勤从“译述到“直译摘 要: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杰出的学者和撰稿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他有着漫长的翻译历程,独特的翻译理念,他的文学翻译作品在文学翻译史上独放异彩。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其翻译思想的成因,以求对鲁迅独立的翻译思想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表达出鲁迅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键词:翻译思想直译成因众所周知,鲁迅是一名思想家,一流的小说家,杂文大家和小说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翻阅鲁迅年谱,会发现在这部忠实记载了鲁迅一生文学活动的书中,差不多有近一半篇幅记录着鲁迅的翻译活动和各种译作的发表情况,且

2、谱主的年龄越长,翻译所占的比重越大。蔡元培先生在中国第一套鲁迅全集的全集序中说鲁迅先生一生的工作,为后世开了无数法门,他的翻译思想,见解独立而深刻,几乎涉及了翻译的各个方面。鲁迅的翻译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的早期翻译活动根本是在19021909年留日时期,这一时期也可以分为三段:1902年1904年弘文读书时期;1904年1906年仙台学医时期;1906年1909年弃医从文之后的自学时期。比照之后我们会发现,留日后期,鲁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及理念,这一思想指导了鲁迅后来的翻译实践。鲁迅独立的翻译思想是在留日后期逐渐形成的。域外小说集中的那篇序言,被周作人称为

3、“极其谦虚也实在傲慢的文字,也标志着鲁迅作为一名翻译家开始有了自己对翻译世界的自觉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从域外小说集的序言中,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留日后期鲁迅翻译思想的几个特点:第一,“词致朴讷,缺乏方近世名人译本,说明翻译语言的准确性。第二,“特收录至审慎,说明对于翻译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严格的标准。第三,“迻译亦期弗失文情,说明要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和思想。鲁迅虽没有直接使用“直译这一术语,却在域外小说集的序言和略例里系统的阐释了自己的翻译理念,事实上就是直译的翻译理念。第四,“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说明鲁迅认识到翻译所起的文化交流的作用。留日后期鲁迅的翻译

4、思想同前期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从“编译到“直译,从“归化、“宁顺而不信到“异化、“宁信而不顺,这些转变显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文化体验,发现中日两国民族之间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鲁迅在日本生活期间,就积极关注和思考着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在“往集会,听讲演的过程中,在与日本学生交往中,逐渐看到了两国文化的显著不同,对于日本文化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如在文章中写到日本人对他十分的热情,帮他寻找舒服的住处,这正是鲁迅对于异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感受之一,这种差异还表达在课业中。鲁迅写到:“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快乐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

5、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忧,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鲁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两国文化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翻译活动,是将异质文化通过语言输入到本国文化中,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最终目的是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翻译成的本国语言来理解不同文化,从而获得共鸣。可是,怎样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作的风姿呢?如何使翻译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呢?这些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鲁迅自然也思考过。在深思熟虑之后,鲁迅对自己以前的翻译活动甚至是以前一些翻译大家的翻译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那种“宁顺而不信、雅驯、对原作任意进行增删修改以符合本国人阅读习惯的翻译方

6、法是不可取的,会严重影响国人对异质文化的接受程度,造成他们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鲁迅在后期的翻译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异质文化误读,而采用“直译和“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方法。二、在域外所读日文书籍、德文书刊或西书的日译本对鲁迅的影响身在域外的鲁迅,除了在学校里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以外,在课余时间还积极阅读一些日文书籍或西书的日译本,他在弘文时便开始读翻译得比拟准确、完整的日译本了。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这使得鲁迅的知识积累逐渐丰厚,也对自己以前所遵循的林琴南等人的翻译方式产生疑问。当然,德语学习与德文书刊的阅读也对鲁迅翻译思想的转变产生了不可无视的影响。在南京矿路学堂时,对

7、德语只有初步的学习,而到了日本后,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对德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因为当时的德国医学科学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日本的医学技术主要是向德国学习,因此,德语成为学习医学的学生们的必修课。在仙台学校里的德语学习,为鲁迅以后直接阅读德文书刊,从中汲取进步的营养奠定了坚实的根底。鲁迅后期的许多翻译都是直接从德译本转译过来的,这就最大程度的保持了作品原本的意思,更加贴近原作。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德语的语法结构十分严密,鲁迅在具体的阅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的魅力,对他今后的翻译活动势必会产生影响。三、章太炎对鲁迅思想、人格方面的影响章太炎与鲁迅是师生关系,他们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

8、思想家,太炎先生的思想及品行对鲁迅有着强烈的影响,是鲁迅思想的重要渊源,太炎先生在人格上的风范也深深影响了鲁迅等人。早年的鲁迅,是进化论的信仰者,思想受严复的影响很大,对于章太炎的印象大多是革命方面的。直到1906年10月,章太炎在日本成立国学讲习会,鲁迅等八人每星期天上午就到章太炎的住所民报社,受业学习小学。在聆听太炎先生讲授的过程中,鲁迅在思想、人格上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从中能看出鲁迅对于太炎先生的敬佩之情。章太炎对于鲁迅思想上的影响之一表现在民族主义思想上。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民族主义者之一,一生致力于对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对本民族有

9、着强烈的热爱。鲁迅也是一位排满论者,据许寿裳先生回忆,年轻的时候鲁迅先生就很注意中国的国民性问题,并认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之所以萎靡不振,两次异族征服中原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中,收录的都是俄罗斯以及东欧弱小民族的作品,表现了他们对于其他弱小民族的关注与同情。章太炎对鲁迅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曾让鲁迅去翻译佛经。章太炎自己是一位研究佛学的大师,还曾邀请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一起去听梵文课。“章太炎曾通过龚未生,请鲁迅和周作人代为翻译吠檀多哲学论、印度宗教史略等书,并给他们写信说:梵师密史逻已来,择于十六日上午十时开课,此间人数无多,二君望临期来赴。虽然周氏兄弟最后都

10、没有走上学习和翻译梵文的道路,但是这并不影响鲁迅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不仅在人生道理上佛经教给鲁迅很多,在翻译的方法上,鲁迅也从阅读佛经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因为直译在中国的真正源头,还在于三国时的维祗难等译经大师那里。鲁迅通过大量的阅读,受到了佛经的直译的翻译传统的启发,从而影响了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四、在仙台进行系统学习时的影响鲁迅1904年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接受了严格且系统的医学专门训练,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和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他后期翻译思想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学校里,从鲁迅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任务还是十分繁重的。他说:“所授有物理、

11、化学、解剖、组织、独乙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校中功课大忙,日不得息。以七时始,午后二时始竣。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培养了鲁迅扎实的学术素养,那种严谨科学的学术精神也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确实比拟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一件事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很多年以后还能

12、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这也就正好说明了藤野先生的教诲对他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势必会深入到今后鲁迅的治学习惯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可以说是周氏兄弟很好的实践了直译的翻译方法的一个成果,它是近现代翻译文学史的一个特别奉献,大力提升了翻译作品的文学品味和思想纬度,提倡作家关心现实的社会问题。虽然它在当时可能没有产生多么伟大的直接的现实影响,但是鲁迅将它的影响和翻译的方法融入到了自己的后期创作中,通过创作使影响传递到今天,将文学精神很好的表现出来。“鲁迅最初赋予它的那些崭新的翻译理念、翻译目的、翻译模式、翻译政治等内涵,以及这些内容背后所蕴涵的颠覆性质,以及建设功能,在当时的中国语境下也就

13、具备了“翻译革命的潜质。“它慢慢地荡起阵阵涟漪,引发了一些震荡,且最终还是开了花、结了果。鲁迅先生是在近现代中国最早提倡严格的直译的翻译家,他的独立的翻译思想不是一开始就已经成型,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我们对于鲁迅这种超前的文化观念的选择做一个溯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鲁迅的思想,也可以从他的翻译思想中汲取有益之处,对于我们今后阅读和学习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参考文献:1鲁迅.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2王友贵.翻译家鲁迅M.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版.3吴钧.鲁迅翻译文学研究M.齐鲁书社,2023年1月版.4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

14、史与现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版.5钱理群.鲁迅十讲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版.6张杰.鲁迅:域外的接近与接受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7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周作人.周作人回忆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9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三明钢铁厂工人理论组鲁迅著作注释组编.鲁迅与外国文学资料汇编M.莆田县印刷厂,1977年5月版.10杨联芬.与周氏兄弟的新文学理念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4期.11王莲.鲁迅翻译思想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作者简介:孙漫1987-,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09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