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开展战略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大家都能够感觉得到,经营城市是今天中国的热门话题之一。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都在探讨这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概念。什么叫经营城市呢。 根据世界城市的开展历程,有一个著名的拉瑟尔曲线是解释关于城市思考的关键。拉瑟尔曲线显示: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到达30%的时候,会进入飞速开展期,直到70%之后进入平稳期。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子,也就是说工业化过程造就现代城市。今天的中国城市化率已到达36.5%,这还是去年的统计,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象飞机起飞一样头抬起来了,开始进入城市的高速开展升空时期。xxxx党中央提出了很响亮的口号:“在中国人民初步解
2、决温饱的根底上,2023年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小康的集中表达就是城市化率至少到达50%。在这个根底上,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将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从解决吃饭的问题、解决生存的问题,到转入整个民族享受。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享受我们的精神成果。提高生命和生活的品位和质量。这以前是当作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的。这是人类追求的最良好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整个经济增长形式、增长内容、增长结构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举个简单例子:在此前,我们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划分方式都是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在已经不能概括整个经济状态的中国。现在很多学者都在探索新的划分方法。我们也在研究。除了第一产业、第二
3、产业、第三产业外,还有个重要的公式:恩格尔系数。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生活素质主要看他用于日常消费衣食住行,特别是吃饭、穿衣,如果占的日常消费越大,说明这个国家开展水平越低;相反,越高。倒过来说,一个国家的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社会越兴旺、越成熟。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醒过来,中心是城市经营问题。有观点认为我们一直解决不了的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就三农谈三农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弹琵琶,就城市化、城市经营反而有可能舒缓和解决三农问题。 环顾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就会发现中国的专家、学者们把中国划分为9个城市群和城市带。但我们认为决定中国并决定中国和世界竞争的城
4、市只有三大经济圈,这叫三足鼎立,也是三个发动机。第一个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共1亿2千万人口,这是中国经济最活泼,人口素质最高、生活水平最高的区域。称为长三角经济圈或大上XX县区圈。第二个是以广州和香港为主的珠三角经济圈,我们把他叫做华南经济圈或珠三角都市群,覆盖人口6千万人。此前世界最关注的是珠三角经济圈,甚至全世界把他誉为“世界工厂,他的产品几乎触及了包括美国和欧洲的整个东西方市场。还有一个经济圈是大北京经济圈,又有人把他叫做环渤海经济圈。也就是说以北京为主,拉动天津、河北,按吴良庸院士的设计往南是保定,往北是唐山。这个区域辐射的也是5、6千万人口。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三足鼎
5、立。就象个巨人,两条腿是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头是大北京经济圈。正是这个巨人支撑起了中国的整个架构。在这个背景下,所有城市只有一个选择,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要么划归这几大经济圈,要么效劳它、接受辐射和聚合,在其中确立自己扮演的角色。青岛、大连等其他城市也都不错,但他们只是在这些大的经济圈里分工和合作。原来一个市长只关起门来做皇帝,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只考虑自身的循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要在这些城市圈里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点。就象钟表的齿轮,确定了大齿轮(主齿轮),中齿轮、小齿轮后怎样找到啮合关系,从而大齿轮转一圈,你转十圈;你转十圈也带动大齿轮转
6、一圈。采用这样一种离合关系,从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才各有生命力。 回想起十年前的往事:我作为新华社的记者,派我去调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到上海后采访了当时的市长黄菊,畅谈三个小时。当时谈的很多事情今天历历在目,上海究竟如何定位。上海未来究竟发挥什么作用。上海未来十年将会展现什么形象。现在我们回头看上海,已经不仅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看好的,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国际大都市后的第六大都市,就在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当时他跟我说的观点,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反思,终于明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球一体化的结构当中,上海的经济结构不是一、二、三,而是三、二、一。首先是第三产业,是现代效劳业。再反弹琵琶,梳理
7、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不符合的一律淘汰。一百万纺织工人全部下岗,只保存了宝钢、麦道和其他高科技行业,当时震动之大,难以想象。几十万到百万工人下岗,但通过这十年的整合和转换,上海终于形成了五个流的集聚:金融流、信息流、人才流、科技流、物流。经过了十年,一个崭新的上海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辐射和聚合功能,以致能突破行政藩篱。广东一个县、市要整合底下的各路诸侯都很难,象东莞、顺德都不服管。这一次南海和顺德被整合到大佛山,不管骂不骂都是完成件大事。至于广东和香港的一体化提了二十年,一直是“落花无情,流水无意。过去香港对“穷亲戚一样躲避广东,现在上海崛起后,香港反过来要和广东一体化了。但广东这时候开始“翘尾
8、巴了。我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广东和香港象寒冬里的两个巨人,原来谁也不理谁,现在互相抱着才能互相取暖,才能不会冻死。面对上海的竞争,这样的背景下,粤港一体化才真正走到可以实施的阶段。一是交通上的一体化,香港到深圳蛇口的大桥已经开始修建,香港到澳门到珠海的大桥也要建。二是,温家宝总理到香港,给香港送了一份“大礼香港和内地提前实现wto,香港就一下兴奋起来了。香港、广东怎么一体化,怎么联合起来与上海并驾齐驱的另一个发动机就提到日程上了。在广东、香港补课的时候,再看上海,本来他与江苏、浙江的行政地位是一样的,但现在他的辐射力已经使江苏、浙江,甚至更远的安徽、江西都投入他的怀抱。江西已经公开提
9、出:“江西就是上海的后花园。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城市化、城市经营中,领导们思维方式应有三个转变: 1、量入为出变为量出为入 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小农思维。我到了一个地方后,这有一亩三分地(多少资源)就关起门来做皇帝,第一产业多少。第二产业多少。第三产业多少。然后小而全、大而全,自我循环。这是违背现代城市化、全球一体化、城市经营的。这是效率最低,本钱最高的。这就是小农经济的做法,在早期广东为了放活经济,根本就是这种方式。那时为了调动积极性,甚至各个县、镇、村都是小而全、大而全。举个简单例子:XX市要建一个大学,刚刚投资3个多亿建好,发现南海、顺德比他有钱,建的大学比他还好。佛山搞了个奥林匹
10、克运动中心,搞好了发现用不了,顺德比他搞的还大。这就是诸侯割据、自给自足、量入为出的的思维方式搞出的严重后患。为什么在李长春到中央之前要一统大佛山呢。就是考虑资源再不能这样耗散了,必须统一起来,在城市化、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共享。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把量入为出变成量出为入。量出为入什么意思,就是必须狗拿耗子,一定要到别人的锅里去舀汤。这是城市经营必须转化的第一个观点。比方甘孜:如果光是考虑自身的问题,就是看州里有哪些资源,然后东部怎么办,西部怎么办。县里又开始考虑了,东门怎么办、西门怎么办。然后乡里再考虑。我们认为州里应该考虑:我在中国怎么办。我在四川怎么办。我究竟有什么资源是稀缺的、是具有
11、差异性的。在这个背景下面,怎么在整个中国的一盘棋下面量出为入。考虑去吃别人的粮食下金蛋在我的甘孜。 2、改线性思维转换为复合性思维 过去领导们根本就只有gdp意识,纯经济意识,天天就盯着gdp啊、经济增长率啊,现代社会这些只是一条主线而已。比方甘孜,如果讲gdp的话,我们就只能补课工业化,最后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这里显然不可能大搞工业化,生态很脆弱,最后“天上鸟飞绝,地下人迹灭,清水变浑浊,雪山融为水。什么都没有了。倒过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工业化还有没有现代化呢。完全能现代化,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没有第二产业,反而有更好的第三产业。除了经济指标外,文化、艺术,甚至生态,比方天上的明月、
12、山间的清风、高山雪峰、冰川湖泊,很多东西在整个中国,特别全面实现小康的背景下都会散发强大的效力和效益。所以我们不能用线性思维而要用复合性思维来考虑它。当然,整合是个很大的学问。 3、封闭性思维转化为发散性思维 封闭性思维就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只考虑我这一亩二分地。发散性思维就是把周边小至全州,中至全省,大至全国,把竞争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包括旁边的阿坝州、丽江和中甸的竞合关系,你的补充使他更能添彩,他的增长反而对你有所推动。 在城市经营时代的领导一定要有这三个思维的转换,才能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长方案、短安排,才可以真正做到可持续开展。 回到我们说的中国城市群现象,除了长三角、珠
13、三角和大北京这三大城市群以外,是不是其他城市就是“配件,没有多少希望了呢。不是。红花还要绿叶辅,反而是各有各的所长,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中国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中国城市群会出现“3+1现象,即三大城市群+西部的核心城市。可能成为西部核心城市的有:成都、重庆、西安。其中成都和重庆称之为成渝城市带,大成都和重庆成为竞合关系。重庆作为工业、制造业重镇,成都不能和它攀比。重庆是后门设厂,成都不仅前门开店,后门也设厂。依附现代效劳业中心根底,对第二产业补课,最后强化对大四川、大西部的辐射和效劳能力。我们把它定位为:“西部之心,魅力之都。他还将效劳于整个四川的旅游。 我们看
14、到,在经营城市方面,中国市长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上个世纪6、70年代80年代初搞建设 2、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管理城市 3、到现在经营城市 现在衡量市长的标准之一就是能把城市经营得升值,极富竞争力,极富魅力,经营得极有辐射力,能够把自己的勺子伸到其他人的锅里去,让更多的人来消费自己。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在中国已经做了8个案例,总结出的经验:不管城市经营怎么复杂,逃不脱这样五个环节: 1、城市战略定位: 从成都到甘孜,甚至甘孜的每一个县,比方康定、海螺沟、泸定、德格可以说每个地域都面临战略定位。前提是全州的战略定位,象大厨确定宴席的菜系一样,只有总的菜谱确定了才能成席,
15、否那么可能菜很好吃但成不了席。不能关起门来做皇帝,要用动态、辩证、发散的眼光,放在整个世界、整个中国经济一体化这个背景下,寻找他的差异点或叫卖点。找准后把定位顺藤摸瓜找清楚。在定位清楚后去指导规划。 2、战略资源的梳理、盘存、和整合: 我们甘孜州究竟多少资源。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民间说“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道理就是战略定位。从发现资源的角度来考虑甘孜州的空气稀薄也是资源,这一行我们6000多米雀儿山走过、4200米的理塘睡过、不仅我走下来了,整个团队来自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大都走过来了,开始大家都惊恐,怕过不了这关,经过大自然的体检,比医生的话管用。空气稀薄经过人的传说,经过这种体验,是别的地方得不到的体检方式。千年的雪峰、万年的冰川、高原的森林湖泊开展旅游就会发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很多珍贵的资源。 3、区域开展战略的制定 就是根据战略定位和资源要素量身制定区域的开展战略。 4、城市空间布局与规划 没有前面三项就进入这步是非常可怕的。一步到位搞规划的结果是好看不好吃,规划也会显得“魂不附体。比方XX市博会,一步到位做世博园,走弯两年,结果发现只是在完成政治任务。给昆明、给云南人民带来什么,后来又经过了重新调整、补课才到当时的模样。 5、城市形象的定位、包装、品牌推广 只有科学地经过了上述步骤之后才到了城市形象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