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45013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摘 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育。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标准意识的培养与人际关系的协调等各方面素质得到锻炼。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形成与开展。关键词:体育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大学生中约有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体育社会学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标准,可以使人们学到

2、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规那么。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静的状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来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生理不成熟,个性特点不稳定,随着年级升高逐渐改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1 适应能力方面。生活适应:家长为了能够给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休息,几乎不让孩子承当任何生活方面的负担,使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学习适应:大学以后,教学管理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

3、地以自律为主,在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因此就容易出现学习适应性问题;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大学生可能在适应新的环境和处理人际交往上产生一系列问题。1.2 自我认识与受挫能力方面。原来的佼佼者在上大学之后,许多人保持不了先进,会突然出现自信心丧失,产生自卑与自尊、自信的心理冲突。同时大学生对评奖评优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在求职择业的问题上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矛盾。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怕苦、怕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单身子女在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家长和教师的监护,面对新的压力、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心理承受能力差

4、,意志力较薄弱。1.3 行为标准方面。有些大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对学校有关规定与要求不予重视,公德意识淡薄,对于学校财产、设施和公共卫生不加保护,这些行为与习惯给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会带来很大麻烦。2 体育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教育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培养了体能、智能,而且还培养了意志品德,包括自信心、自尊心、勇敢顽强等等方面;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且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开展。2.1 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的信心,对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们得到许多和别

5、人交往的时机,学习到有关的交往技能,得到必要的实践和训练,能够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也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根底。2.2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上下、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在运动中展示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拟符合实际的认识。运动过程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正确认识自我的根底上,学生便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既能符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应社会的人。体育运动具有艰苦、剧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它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的竞争与失败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

6、从中体味人生的哲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2.3 培养大学生的行为标准意识体育运动可以提供社会标准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标准的模拟时机,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规那么和标准中进行的,必须确立明确而细致的行为标准,这是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体育活动得以延续下去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中有课堂常规、教学要求、考核要求及标准等;体育比赛有竞赛规程、比赛规那么、运发动守那么、体育竞赛道德标准等;体育游戏也必须确立明确的游戏规那么与行为标准。这些教学、比赛与游戏的进行会让大学生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给予关注与模拟,有助于理解遵守社会标准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有利于形成尊重权利的观念,重视相互尊重与

7、合作的价值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这种模拟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社会化效果。3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渠道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后,需要体育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心理学根底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大学生心理开展变化的规律,优化体育教学,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体会到锻炼的愉快感、流畅感,在体育教育过程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开展。3.1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有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鼓励者,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以育人为本

8、、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在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开展;一切要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启迪精神,陶冶个性,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理解、信任、关心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开展。3.2 体育教学中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气氛。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他们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身体,又在锻炼中娱乐身心。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新的形势要

9、求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反响,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时机。3.3 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信心、成就感、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说明: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开工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近年来国家实行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向建立俱乐部制、开专项选修课的方向开展,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工程(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甚至轮滑运动)成为学校选修课的主打力量,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课内容,这样从源头上使学生体会到自由、快乐,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开展,同时使学生在集体的配合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奋勇、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比赛使学生在呐喊和助威中得到情绪的释放,打破他们抑郁、焦虑以及其它消极的心理情绪。参考文献:1黄彬.现代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1,(3):44-46.2薛欣.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22,(1):70-71.3张涛.体育课堂教学中健康心理环境的营造.教育探索,2004,(9).4薛欣.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22,(1):7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