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文台之夜观后感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22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古代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常常不但是天文观测的场所,也是运用占星学的场所,也因此天文台一般都为统治者所控制。15-16世纪,欧洲的一些天文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天文台,其中很著名的就是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1576年在哥本哈根建立的天文台,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创造后,天文台得到了开展。1667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天文台;1675年英国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台的开
2、展,许多天文台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截止至202223年,世界上大约有400个大型的天文台。 天文台的分类主要有三种,光学天文台:主要装备各光学天文仪器,如光学天文望远镜、太阳镜等,从事方位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射电天文台:一般主要由巨型甚至超巨型的无线接受设备和基站等构成,装射电天文台备射电望远镜,观察的范围更大,受干扰小,从事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空间天文台:主要有一些用于空间观测的人造卫星组成,配备非常先进的光学观测。天文台的创立拉近了我们与宇宙的距离,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了解我们的地球和这个宇宙中的其他行星。 天文台之夜这门课让我更多的了解了行星。比方如何判断恒星的真实年龄,恒星
3、的大小不是判断恒星年龄的依据,目前判断恒星年龄的方法很不成熟,一般判断的都是大概的年龄.科学家有利用天文地震首次直接测算恒星年龄,这种方法比较先进。 2023年05月17日新浪科技:据澳大利亚播送公司(abc)15日报道,利用恒星的震动,科学家首次可以对恒星的年龄进行直接测量.他们翻开了一扇星体实验室的大门,这将增进我们对在地球上很难进行研究的恒星活动的了解.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提姆伯丁副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将在8月号的天文物理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太阳在内的绝大多数恒星不断发出的脉冲是其外层的大气进行剧烈混合的结果.通过对从外表发出的光线的多普勒频移的研究他向我们描述了在我们
4、银河系附近的一颗恒星是如何发出脉冲的.他建立了计算机模型来说明脉冲的过程是如何的复杂.伯丁说:“它并不是简单地内外震动.它的震动在同一时间存在多种不同模式.伯丁利用地质学家使用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的同样方式,利用天文地震学来找出更多关于恒星的信息.使用这种方式他颇有兴趣地试图弄清楚他是否可以确定的恒星的化学成分、质量以及年龄.脉冲频率说明这颗恒星远比太阳要轻.比较重元素轻30倍,但比氢元素和氦元素要重.这些反过来会告诉他这颗恒星的年龄,因为一颗恒星的质量直接与它的年龄有关.伯丁说,和你可能所认为的相反,重恒星并没有轻恒星的寿命长.重恒星较大的重力和较高的温度使得它们燃烧燃料的速度远比轻恒星要快.
5、恒星的震动告诉伯丁他正在观察的恒星的质量较小,已经非常古老,寿命大约为90亿年,确认了之前对这颗恒星质量的测定.他说,之前只能使用间接对恒星质量的测量来估算恒星的年龄.伯丁说:“这是首次对恒星年龄的直接测算.除了能够直接测算恒星的年龄外,天文地震学还可使我们研究恒星中的各种活动,例如,对流是如何活动的以及随着恒星的年龄不断增长燃烧产生怎样的变化.他说:“我们可以研究在极端条件下的自然规律,物理规律.在地球上这种极端条件科学家是如何也不能创造出的.伯丁希望能为建立遍布全世界的一个天文望远镜筹集资金以便能够对天文地震学所需要的恒星的脉冲继续进行研究.2023年5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
6、宇宙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宇宙中暗物质占到了大约27%,暗物质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宇宙物质,研究发现暗物质只通过引力与周围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不参与其他电磁作用。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神秘类型的伽玛射线“光束,推测其有可能来自暗物质的作用,科学家一直在争论由暗物质形成的伽玛射线“光束。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宇航局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对伽玛射线“光束进行探测,试图确定暗物质是否会产生神秘的“光束。暗物质理论认为暗物质可能是一类被称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暗物质粒子质量可能比普通的粒子更大,而且不参与电磁力作用,运动的速度较为缓慢。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被认为拥有自身的“反粒子,如果两个wi
7、mp粒子碰撞,就是发生湮灭,并发出伽玛光子。 科学家称已经探测到暗物质粒子,费米望远镜正在对银河系中央天区进行扫描。科学家们希望确定银河系中央附近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伽玛射线,这些“光束可能处于130gev左右的能量区间上。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从此之后,大爆炸理论成为众多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
8、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根底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开展史。在这150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星系、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人类就是在这一宇宙演变中诞生的。 天文台之夜这门课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关于行星这方面的知识,大大增加了我对这个宇宙的兴趣。 第二篇: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地理位置: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遗址位于XX省XX市城东钟山(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初期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1937年后遭日本侵略
9、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藏有我国古代一局部珍贵天文仪器,拥有我国自制的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等。开展了对太阳、恒星、行星、人造地球卫星等的观测、研究工作,发现了一批新天体。建筑特点: 天文台本部(总办公室包括大赤道仪室,紫台人称之为。大台)系二层,取长方形,后连大赤道仪圆顶。上层为办公室、研究室图书会客室等,下层为储藏室、庶务室、工役室等。圆顶下层为照相暗室。整个建筑极具特色,它的大门被筑成牌坊式,上面覆盖有琉璃瓦,平台栏杆采用天坛式人造石栏都镂刻有蟠龙;大赤道仪室圆顶是由基泰工程师依据瑞士工厂活窗、活顶图样设计的,直径为8米,可谓中西合璧。内安设600mm反光望远镜,这是1934年向德国蔡司
10、公司订购的,望远镜反光镜焦距为3米,加上卡塞格林副镜,焦距可达2023米,附有一个石英制双层棱镜分光摄影器和观测升降机,价值12.2万国币,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望远镜。该建筑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22日冬至。原碑文由汪精卫题写,后被毁。现为张钰哲1984年按原碑文重书。 子午仪室 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落成的建筑,为安设子午仪而建。下层有一地下室,安设电气主钟二具,这是因为天文钟和子午仪关系最密切,放在一起最是相宜。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温度终年不变。子午仪室活顶、活窗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根据瑞士制子午仪工厂附来的图纸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21日夏至。碑文由时任中央研究
11、院院长蔡元培题写。 小赤道仪室(包括太阳分光仪室)小赤道仪室圆顶直径5.5米,由上海礼和洋行在德国制造,制成后运来由中国工人自己安装。安设200mm折光赤道仪一座。有研究室、太阳分光仪室、照相暗室等。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23日秋分。 变星仪室变星仪室高四层,上部圆顶直径四米,内设20230mm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下部有研究室、暗室等。仪座高十二米,方形中空,这样可以把日光从塔顶反射到塔底,预备日后增设太阳分光仪之用。变星仪室圆顶由天文所金氏和宏记土木模仿小赤道仪圆顶自己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1日春分。碑文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在1966年被毁。现在人们
12、看到的是严济慈于1984年紫金山天文台50年台庆时重新书写的。 另外还有大宿舍(职员宿舍)和小宿舍(所长宿舍)、大门及传达室、警卫室、配电房、蓄水池和气象塔等建筑。各部建筑的造价如下:天文台路约二万五千元,天文台本部约五万元,子午仪室约三万七千元,小赤道仪室一万三千元,职员宿舍约三万五千元,所长宿舍约一万五千元,变星仪室约一万二千元,其余建筑一万余元。总计约十九万元。 1934年的夏天,紫金山天文台的主要建筑已根本完工,天文研究所人员辞别了位于鼓楼的临时所址,迁到山上办公。揭幕典礼在1934年9月1日举行 建筑方式 天文台照中式风格设计,中式风格主要表达在屋顶和房檐,但天文观测却需要圆形屋顶,
13、这一棘手的问题被交给杨廷宝领衔的基泰工程司。最终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风景秀丽的第三峰上。牌楼采用毛石作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跨于高峻的石阶之上.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平台均采用民族形式的钩阑,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朴实厚重,与山石浑然一体. 历史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时从德国蔡司公司购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古代南京在钦天山设观象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到了近代转移到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于1927年4月开始筹建,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高鲁负责选址(钟鼓楼)和向
14、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1931年5月紫台开工兴建至1934年9月1日竣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楼迁到山上办公;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战争曾一度撤离至昆明凤凰山(及后成立云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归科学院领导。1950年5月20日政务院任命张钰哲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称取消。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时从德国蔡司公司购置的600毫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古代南京在钦天山设观象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到了近代转移到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于1927年4月开始筹建,1928年9
15、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高鲁负责选址(钟鼓楼)和向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1931年5月紫台开工兴建至1934年9月1日竣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楼迁到山上办公;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战争曾一度撤离至昆明凤凰山(及后成立云南天文台),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归科学院领导。1950年5月20日政务院任命张钰哲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称取消。 天文台牌楼 1951年-1954年曾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上海联合工作站,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直属紫台。紫台在文革时亦不能幸免,包括近乎所有原始信件往来纪录被抄走,另外变星仪室碑亦被毁,另其发行刊物天文学报亦在1966年至1974年间停刊;文革初期(1966年-1969年)紫台的人卫室为国家“651任务中东方红一号卫星预报方案,除此外其他工程几乎都瘫痪;70年代起陆续恢复天文观测、拍摄工作;至文革结束后在科研上有更大进展。 由于近二十年来南京城夜间灯光污染严重,紫金山顶上已难以持续观测,原址现已改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天文仪器与观测室现开放给游客参观,并收取入场费。 第三篇:夜店观后感危机一刻 观夜店有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名叫夜店。讲的是发生在一个24小时超市里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