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监督检查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专设监督检查机构职能的行使 根据调查,目前在县(区)级财政部门内,自取消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工作后,普遍根据工作需要,专设了负责财政监督检查职能的科室。但存在机构级别和名称上的差异。在级别上,有的是副科级单位,有的是正科级单位,与内设职能科室平级的居多;在名称上,多数为监督局、科或办公室。其职能主要负责拟订辖区内财政监督检查政策和制度;研究制订完善和加强工作的建议和措施;组织开展各类违反财政、税收、会计、国有资产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检查工作;负责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组织开展财政内部监督工作;对存在的问
2、题依法进行处分;并做好检查处理及违纪款项的收缴入库工作等。 但是,内部设置的会计管理(局)科室在行使辖区内会计管理职能的同时,同样具有会计执法监督权。他们按会计法要求实行职权管辖或级别管辖原那么下的地域管辖形式,可以监督检查相关单位是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核算处理是否标准,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内容;此外,还可以监管中央驻当地单位或上一级财政部门管辖的驻当地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 同样,设置的农税管理(局)科室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种征管质量的专项检查工作。设置的非税收入管理(局)科室可以对职能部门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票据使用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工作。 上述职
3、能单位、科室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形成科学的配合与协调,容易弱化专设财政监督检查职能科室的职能;加上检查无统一的方案,难免造成重复检查现象的发生,加大被查单位迎查负担,增加财政监督工作本钱。 监督检查职能受限,对局部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形成“真空 近年来,金融、保险,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相继实行了垂直管理,对这些部门执行财税法规法纪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按现行的管理体制,县(区)级财政监督部门没有权力;即使对他们实施检查,也仅仅是配合上级检查部门的工作。如果当年上级未对这些部门列入检查范围,对他们造成监管“真空,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处分,可能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特别是
4、监管工作出现断层,容易让相关责任人成为“漏网之鱼,给后来的查处工作带来困难。 监督检查工作程序不标准,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威信 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工作程序不标准的现象。检查人员在检查通知书的开具,检查工作的实施,检查工作底稿的,财政检查报告的形成,财政检查处理建议书、决定书的下达,检查资料的整理、移交、归档,典型违纪案例的上报,检查工作总结报告的形成,检查工作的回访等方面有时会出现未按执法程序的现象;检查结论与事实有出入,被查单位对检查结论提出行政复议和申诉的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处分决定执行不下去,“人情大于法的现象经常出现,处理“事和处理“人结合不起来,重检查轻处分。这些因素
5、大大降低了财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威信。 监督检查力量薄弱,重大的检查工作难以开展 调查显示,当前的县(区)级财政监督局(科)平均只有工作人员3至4人,乡镇财政所专职财政监督工作人员根本空白。检查力量薄弱容易造成财政监督工作中检查方式和手段单一,多集中于专项检查,日常监督工作搞不起来;较大的专项检查工作不得不抽调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工作仍流于“大检查时期的运动式、集中性、突击型等特点。 同时,由于财政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从事工作的人员知识视野宽阔,业务知识掌握熟练,综合协调能力较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后续教育,知识更新较慢;对新出现的财经违法违纪事件把握不准,面对大
6、案要案查不了等现象时有发生。 解决困境的几点思考 明确机构职权范围,突出专设监督检查机构在工作中的主导与协调作用 一是现有的财政监督局(科)级别要升格,至少要与内设的职能科室高半个级别,要相对独立,但又不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目前,县(区)级财政监督局(科)的级别多为副科级或股级,工作开展受限明显。对驻县(区)一级中央、省、市垂直管理部门的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形成“真空和“人情大于法的现象,解决方法建议借鉴XX省财政厅设立七个财政检查办事处的做法,将县(区)级财政监督机构改为市级财政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统一机构名称,条件成熟时,可以直接垂直省级财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利用上级授权检查的方式,可以整合监督
7、检查力量,标准检查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二是对县(区)级财政部门内各业务科室的检查协调工作应在法规上进行明确。实践证明,各业务科室的所有监督检查业务,通过专设财政监督局(科)审核、审查后统一安排,利于提高财政监督力度,利于将财政监督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于依法理财工作的开展,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检查工作本钱。 更新监督检查理念,探索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 实际开展工作时,要敢于积极探索新型财政监督机制。一是对财政自身,建立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三位一体的相互分工、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为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化奠定根底,逐步建立相对独立和高效的内控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
8、金使用管理水平;二是对外部,紧密围绕财政改革和管理,突出财政监督工作效劳财政管理的职能,积极构建综合监督网络,探索建立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社会参与(举报、提供线索等)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更新监督检查理念。通过采取业务督导、综合审查等措施,保证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检查程序进行,做到对查处的违纪问题证据齐全,提出的整改建议切实可行,切实维护财政监督工作的严肃性。此外,改变对被查单位重检查、轻管理的现象;加强对被检查单位自身内部控制和自律意识转变等方面的工作指导;把处理“事和处理“人结合起来,真正提高财政监督工作的威慑力。 精心选配工作人员,提高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要严把选人、用人关。
9、由于财政监督工作的特殊性,从事工作的人员在理论修养、知识层次、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必须高。可以通过公开考试考察选拔的方式,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政策性强的同志,充实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 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应跟上。受客观条件制约,基层财政监督干部普遍感到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过少,对新的政策、知识掌握不准,对外地先进的经验了解不多。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对基层财政监督干部的后续教育工作应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帮助他们掌握常新的财政监督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第二篇:基层中医开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2023基层中医药开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农工党XX市委会中医药工委会 2023
10、-2023-18 长期以来,基层中医药以“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我市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受广阔农民欢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广阔农村地区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中原先占比就高,农村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用中药草药治疗的本来就很多。在各村(生产大队)办合作医疗时期,通过赤脚医生培训,中医药(包括草药、针灸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改革开放后,我市建立县级中医院并强化对中医院管理,提高中治率,基层中医药工作进入黄金十年的开展期。其后通过振兴中医工作,农村中医工作重点建设县建设等措施,保持基层中医药工作一定的开展。但是应该看到,近十多年来,基层中医药工作开展遇到了
11、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中医药人才日益短缺,农村中选择中医药治疗的群众逐渐减少,民间以草药或针灸治疗的人几乎绝迹,甚至有人再次提出废除中医药,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所以,正确地认识分析基层中医药面临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开展对策已是当今中医药工作十分迫切的任务。本调研以XX市XX县区基层中医药工作为例,提出初步报告。 一、XX县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根本成绩XX县区历来是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先进县市。近年来,XX县区的基层中医药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市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2023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开展的意见(余政发(2023)86号)
12、,2023年下发了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开展规划的通知(余政发(2023)82号)。在这二个文件中都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开展明确了政府的职责,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23年起,增加中医医疗机构经常性费用补助,由市级财政对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中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培养名医、创立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建设。 中医药效劳网络比较健全。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8家,其中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市内市级医院均设置中医科、中西结合科、中药房。到2023年底,20230以上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93以上的乡
13、镇卫生院、65(88.33%)以上的社区卫生效劳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效劳。20230以上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93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65以上的社区卫生效劳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市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明显。XX县区中医院去年通过国家中管局的二甲复评,2023年,实施市中医院的迁建工程,设计占地50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80张,总投资7亿元,按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标准进行建设。市中医医院联合丈亭、三七市、河姆渡、大隐、鹿亭5家基层卫生院,组建了中医医疗联合体,促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开展。 中医药人才队伍有所稳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2786人,其
14、中中医类执业医师250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16人,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医师52人;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助理医师7人。共有主任中医师9人,副主任中医师40人,主治中医师33人。 二、基层中医药工作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 1、中医药法律政策落实出现偏差 我国的法律和政策都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家宪法第二十一条提出“国家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国务院中医药条例第三条提出“国家保护、扶持、开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XX省开展中医条例第六
15、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将开展中医事业纳入卫生事业开展规划,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可见,中西医并重是作为一项法律和政策在我国实施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中西医并重,而是中医已沦为西医陪衬。在制定各项卫生政策措施时,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做到中西医并重,只是在西医不能解决问题时候,才会想起“祖国医学;在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时候,中医科室总是作为一种“点缀而设置。80年代初期,XX县区中医院是全省的四个先进县级中医院之一,如今30多年过去,等到西医医院都建设得差不多了,才记起中医院的迁建,如此迁建又由于经费困难而暂缓,这哪里表达出一点“中西医并重。今天,我们能看到是,在“中西医并重的口号下,XX县区内中医院的传统中医制剂正在消失,医药公司的中药饮片加工早已消亡,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比例大幅度减少,村卫生室会用会草药、针灸的村医几乎绝迹。 2、中医药特色优势难以发挥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医药历尽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根本。例如,它注重整体观念,它倡导治未病,它包含大量的非药物疗法,例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利用人人可以掌握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即使在治疗急性病和防治外感热病时中医药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治疗急症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