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多样性模式而来的德育新格局 筹划者说德育做什么?德育如何做?德育模式是什么?如何构建德育模式?这样的问题,其实正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模式建构的成功与否,不仅能反映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成熟度,更能直接决定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德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控制、约束的教育。德育的目标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德育内容是随意无序的、德育途径是简单固定的、德育方法是呆板有限的,由此才导致德育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和风采。如今,学校德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德育工作形式和格局,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在这块沃土上,一个个生动而鲜
2、活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先进的德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强大生命力,那些充满人文气质和道德智慧的、各种不同的德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无限影响力的正能量。引领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青少年学生的德行成长!当然,我们不应该在观念上把德育模式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要力戒程序化、格式化,拿来照搬。也就是说,目前的这些德育模式本身还无法到达完美和科学化,尤其成效如何,还要取决于。借用马卡连柯所讲:任何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说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摘 要 德育模式具有提升德育科学性及实践魅力的价值,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政策参考价值。这些模式呈现出生态多样性,是相簇
3、而茂的关系;融汇古今东西,臻于深度融合,到达德育模式的魔方组合,从而形成有实效、有特色而又稳定持续的德育新局面。关 键 词 德育模式;德育实效;建模标准;生态多样性;深度融合作者简介 刘惊铎,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立德树人的导向下,面对德育的新挑战、新问题,系统反思和总结我国的德育模式新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性重大课题。1一、德育模式的根底性意义和价值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德育目标、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德育活动程序、结构及实施策略路径体系。德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在得到时代性凸显,这是由德育模式的内涵和实践特征
4、决定的。首先,德育模式具有较强的转换性和适用性,可以随着德育具体情境的不同而发生结构性转换,有效解决德育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其次,德育模式是一般德育原理与具体条件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与形式,具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具有放射性德育价值。其三,德育模式在标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方面,有效促进德育过程和方法的升级换代,把德育实践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其四,德育模式以便捷性和效能性见长,便于操作,可大面积提升德育效率和质量。实践证明,德育模式具有提升德育科学性及实践魅力的价值。为了破解德育难题,迫切需要一些成熟的德育模式,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实践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艺术性,以最快捷的方式取得德育实
5、效。深入研究德育模式,对推进新时期德育事业的持续稳定繁荣开展,具有根底性的理论意义和广远的实践价值。二、德育建模和验模的思考国外德育模式探索的经验与成果,蕴涵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国外公认的德育模式主要有吉利根和诺丁斯等创立的“关心模式、麦克费尔等的“体谅模式、拉思和哈明等的“价值澄清模式、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的“认知开展模式、班杜拉等的社会学习模式、纽曼等的社会行动模式、2李克纳等的品格养成模式等,都表达出以人为本、科学操作、注重实效的特点,不仅应用方便,而且便于在国际间传播,提升了西方德育的价值影响力。在我国,德育模式研究与探索取得了长足进展,几代德育人秉持“让理论生根,让经验生翅的理念,
6、协同创新出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又富有饱满的思想含量和生命含量的德育模式。我国老一辈德育理论家对此做出了里程碑式的总结与概括。其中值得提及的有两次断代性的反思与总结。第一次是在1997年,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德育的特点与规律研究,由鲁洁主持对建国以来的德育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为“四大模式,即:“情感模式“活动模式“体验模式“主体参与模式等。3第二次是在2023年,围绕社会转型时期德育根本理论研究,由朱小蔓主持进行新一轮梳理和概括,增加“生态体验模式“生命叙事模式等。此后,有关学术期刊开辟了“大陆台湾两大体验模式的学术对话专栏,发表“生态体验模式论和“品德的生活体验模式等成果。处在复杂遽变的
7、时代,深入到炽热的德育改革实践前沿,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德育成果,试图概括我国当代德育模式,不啻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而要以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更是难免挂一漏万之嫌。为便于分类概括,初步提出以下的建模标准:要全面深刻反映时代诉求,以人为本,澄明价值观。要有原创性理论气质,在实践形态上具独特性、典型性,有较长时间较大样本的实践探索与检验。要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操作流程明晰,注重实效。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以至巨大的社会成效,而非停留于一种粗疏的设想。要有标准性、科学性、艺术性特点。要有开放性、包容性、成长性。既符合国际新走向,又能够包容国内外多种相似或相近的实践成果。在前两轮总结中曾出现或被提及的德育模式,被学界认可。此次总结谨以上述的建模和验模标准为视角、尺度进行海选,那些既符合国内外开展大趋势、具有原创性理论气质,又有实践形态上的独特性、典型性、标准性、可操作性,且受到了较长时间、较大样本的实践检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以至巨大的社会成效的,就优先予以筛选、甄定、定型。而那些还只是停留于一种理论设想的勾画或阐述,或只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总结描绘甚或只是一种被媒体放大抑或炒作的个别性案例做法,恕不做收入和分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