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信贷“进与退的实践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进与退的实践思考 当今,信贷的“进与退是人们在竞争日趋剧烈的金融业中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如何做到善进善退,进退自如,本文属=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 更多原创进亦喜、退无忧,那么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优化信贷结构之道犹如“孙子兵法,“进有进法,退有退路,该进那么进,该退那么退,以进为退,以退为进,进进退退,有进有退,皆有章法。因此,商业银行基层行信贷经营管理者必须有扎实的驾驭市场功底和高瞻远瞩的全局观念,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冷静果敢的决策和细致到位的执行,才能做好信贷的“进与退这篇大文章。 一、退的艰难 信贷退出是商
2、业银行作为债权人通过各种手段发现客户的生产经营正在或已经发生经营困难而直接危及信贷资金平安,主动或被动从行业、地区和客户中收回信贷资金,防范和化解信贷潜在风险和事实风险的一种行为活动。信贷退出作为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已逐步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在经营中加以贯彻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容否认,由于基层行在实际运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环境影响,信贷退出的难度较大,尤其是主动退出的难度更大。分析退出的难点主要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标准识别不到位。由于基层行长期注重贷款进入的环境分析,极少研究贷款退出问题,因而对信贷退出的标准识别能力缺乏,且未将信贷退出作为贷后管理的重
3、要组成局部,并建立与之相关的退出措施和操作流程,所以往往只是被动退出,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即要在客户“寿终正寝,或已显露风险,或被上级行明确列为退出对象时才被动地退出,这样往往会错过退出的最正确时期,给银行信贷资产造成更大的损失。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信贷人员的主观因素,或满腹抱怨,不忍从自认为“优质的客户中轻易退出;或不顾现实,机械盲从地在真正的优质客户上“壮士断腕,由此而不难看出,目前的退出机制还局限于不违规的被动机制,远没有到达主动风险防范的退出管理要求。 2、风险预警不及时。信贷退出作为信贷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上要求与国家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以躲避风险,获得最大效益。但现实中,
4、信贷退出往往滞后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总是在市场的政策风险已有所显露后才被迫应对,不免为时已晚;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贷款发放时人为降低准入门槛,贷款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不相一致,不正常的贷款展期和借新还旧,或以正常贷款形式掩盖事实上的不良贷款,加上信贷人员对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分析把握不透,对客户潜在的风险无从掌握,事先缺乏准确的风险预警,以致客户高额负债,风险相对集中,信用环境欠佳,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屡见不鲜,加之司法执法环境的不完善,最终使得银行的信贷退出举步维艰。 3、银企信息不对称。一些现代企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资金流分散,公司间相对独立,往来隐秘,关联性大,影响
5、度强,外人一般难以查明其中的真实关系,理清公司的枝枝蔓蔓,尤其是在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的情况下,仅凭一家商业银行根本无法掌握全部情况;而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和信贷监管等信息能随时了解和掌握,甚至可以打政策“擦边球,以较完善的包装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甚至成为多家商业银行竞争的对象,商业银行在投入大量公关营销本钱后,也不会轻言退出,加上信贷人员过分轻信客户的承诺和包装,无法动态掌握企业的经营变化和资金运营风险,一旦有风险的迹象,也不会及时深究,直到客户全线崩溃时已错失退出良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虽然基层行信贷人员都明白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市场充满机遇和风险,风险往往又隐藏在高额盈利的诱惑之中,在指标的压力下,涉险的结果可能就是越陷越深,最终不能自拔。所以,放弃是一种智慧,需要果敢和勇气,基层行在付出较大的代价后,假设不吸取深刻的教训,那么又会重蹈覆辙。 二、进的不易 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必须有进有退,一味退出不会有效益,退出是为了更好地进入,进入是退出的必然趋势。当前,信贷竞争已处于白炽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正不断被外资和股份制银行所蚕食,令市场转轨较慢的基层行陷于两难的境地,即进也不行、退也艰难,特别在进入方面,信贷市场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来。如信贷进入中小企业贷款市场,虽然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