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以山东XX县区为例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更好地适应形势和任务开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党正在带着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民心,顺民意,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群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显著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是人民群众得到利益最多最实在的时期,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意见较多较为集中的时期,这就使得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
2、作成为一种必然。 (二)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开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根底,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开展为了人民群众,开展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是科学开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XX县区委所做的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凝聚科学开展合力中也提到:当前,社会的开展缺的不是资金、工程、技术、人才等这些要素资源,这些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和政策吸引来解决,现在缺的主要是开展空间。像办工厂涉及向农民征用土地,搞城
3、建需要发动市民搬迁,如果群众工作做不好,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就得不到开展空间,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群众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与提高和谐程度、和谐水平的重要根底。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主体。 (三)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方法 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开展的最好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改革开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需要广阔人民群众的支持,越需要社会稳定,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但在日常的工作中,执法机关常常遇到“案结事
4、不了的为难局面,有些案件的当事人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而无视应尽的义务,希望通过上访从“法外索求利益,结果就引发了非正常上访、甚至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手段是依法办事,但更重要的是加强与群众的沟通,靠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只有把群众工作做扎实了,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足可以说明党群关系主流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成认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有: 一是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组织群众上,不善于
5、运用说服、示范、引导、鼓励的方法开展工作,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对待群众;在宣传群众上,认为现在电视、报纸、播送、等现代化传媒已经在逐步普及,不需要也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想问题、作决策脱离群众,盲目行事,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失。 二是局部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有的干部不愿做群众工作,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感情不深,摆不正同群众的关系;一些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懂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还有一些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遇到人民内部矛盾畏难发愁,遇到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例如在XX县区,9
6、00多个行政村中,有804个村地下水不同程度的含有高氟、高盐、高碱,群众长期受到病症的困扰,这就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增强群众观念,把群众所想与政府所做结合起来。 三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矛盾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了党群关系。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会抑制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引起群众对党不满,造成社会的动乱。比方过去征地拆迁往往跟群众讲大道理,甚至要求牺牲少数人的眼前利益来开展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引发少数人抵抗和对抗,导致许多事情干不成或干不好。202322年,XX县区实施涉及500多万平方米的XX县区供热管网改造
7、工程,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很实际的民心工程,但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条件复杂、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局部区域没能按政府承诺的期限及时供热,引起群众不满。这就需要政府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党群关系。 三、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切实解决好怎样看待群众、怎样组织群众、怎样维护和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要带着群众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干劲是不够的,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开展,着手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复杂关系,落脚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需求。 (一)群众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把尊重群众与引导群众统一起来 各级领导
8、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善于在效劳群众的过程中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努力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既要尊重、依靠、效劳群众,又要教育引导好群众,切实把尊重群众与引导群众、宣传群众与效劳群众、依靠群众与依法标准群众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担负着宣传、教育和组织群众的责任,要当群众的“向导,不能当群众的“尾巴,但要当好群众的“先生,先要当好群众的“学生。高密在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的同时,坚持“富裕一方,教化一方的理念,注意把教育群众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弘扬
9、“崇贤好学、诚信和谐、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新时期高密精神,深入开展“看变化、感党恩、干事业、创家业、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文化、卫生、科教下乡等活动,使群众教育有了载体、有了抓手。通过选市民英模王钦峰、曹鹏、王雪等不同阶层、不同侧面的典型,在全社会倡导了文明和谐的新风气。 (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自身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掌握群众工作的根本功,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真情去感召、吸引、凝聚群众。 一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基层干部直
10、接和群众打交道,他们的形象如何,决定了群众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从2023年开始,高密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大力倡导“用心用力、认真办事、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优良作风,使之成为各级干部的一种品质、一种风格、一种精神。工作中,既注重思想教育的根底性作用,又注重用好实践锻炼这个手段,选调干部到信访部门、招商引资一线、企业、农村锻炼,组织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工程建设一线点对点、面对面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使各级干部的作风得到了很好历练。 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打牢群众工作根底。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可靠保障。针对局部基层组织松散薄弱、“无人办事、“无钱办
11、事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稳妥推进的原那么,采取村村联建、社区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着力提升村居班子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在农村社区设立27个党委,在29个规模较大的城市住宅小区设立党组织,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过硬的群众工作。 (三)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突出促进公平与正义,把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各项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得失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过去,或是孤立地运用法制手段解决涉法问题,或是孤立地运用信访
12、手段解决信访问题,往往使一些案件在涉法和涉访之间转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或导致群体性事件。从202322年以来,XX县区探索建立“各级组织联动、分流渠道畅通、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群众受益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市级建立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集中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控制和防范群体性事件。市级领导带头接访群众,带头包靠重点案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面对面征询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去年以来,市级领导共接待来访460起,处结积案、难案73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四)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通过科学的制度
13、建设,营造起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可靠保证。近年来,XX县区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管理、民主决策监督、民意沟通、群众诉求反映、决策失误追究等体制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诸如老人活力和动力。从202322年开始,成立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在镇街和有关部门、企业设立群众工作室,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人大政协、工青妇等组织广泛参与的群众工作管理新机制,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的群众工作新格局。一是建立完善民意沟通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包村居、企业、学校等制度,建立完善政府网站,开设了市长公开 和媒体热线,保障广阔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二是建立群众工作鼓
14、励机制,在干部提拔任用上,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任用,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和约束广阔干部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内化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 通过几年的实践,XX县区的群众工作在组织实施、制度约束、职责任务、效果保障、考核奖励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逐步走上了标准化、制度化轨道,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开展和社会和谐。我们应该认真吸取XX县区在做好群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坚持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着眼于最广阔人民群众,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相信有群众广泛参与
15、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必然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舞台。有差异,但未必有冲突,更精确地说,正因为有差异,所以才可以不冲突。这种对差异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或者说非冲突化的处理,正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理想社会的核心设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从方法论意义上看,这种极具智慧的解决方案就是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张力,寻求两者间的平衡点,以此促成个体有最大作为、社会得到最正确整合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并存和互补。为了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必要的张力,需要以制度性
16、安排来调整市场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差异说到底是利益的差异,和谐自然包含对利益的协调。不在利益分配制度上对市场自发机制采取一定的弥补,就不可能引导和影响差异的走势,追求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很难产生效果,和谐社会就没有根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被虚拟化。具有自发性质又获得了经济上主导地位的市场体制,客观上为掌握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时机,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搭建建设性的政策架构,由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和开展社会事业,发挥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中介人和协调人的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方式,促使社会财富适度转移,扭转差异扩大的趋势,缓和利益矛盾,争取适度差异根底上的社会和谐。有差异必有矛盾,有矛盾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