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思想五篇 【思想宣传范文】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屡次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涵,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体,抓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 1、把握人才培养的内涵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明确了人才应该具备的根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应当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进行探索和实践。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题词,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
3、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决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8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遵照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建设者。 培养具有崇高德行的人。德行,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总称。培养具有崇高德行的人,就是要培养把道德置于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的优秀人才。爱因斯坦说: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
4、上的善有鲜明的区分力。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只有将德育教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走出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误区,把对人才的价值观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培养具有出众才学的人。才学,指的是一个人所掌握的实际本领和学问。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出众才学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学识,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事物开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只有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不断前进,于个人而言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
5、国家而言才能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培养具有坚强担当的人。担当,指的是一个人有魄力,敢于承当责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期完全吻合,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当代大学生身上,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只有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鼓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才能培养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具有高尚情怀的人。情怀,指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和胸怀。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
6、运共同体,表达了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要具有中国情怀,坚持爱家、爱国、爱党、爱社会相统一,始终把自身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具有世界情怀,坚持融通中外、兼济天下,在变革的世界中把握人类开展趋势,在激荡的时代洪流中抓住机遇,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各种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只有兼备中国情怀与世界情怀的人才,才能最终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承当起为世界、为人类作奉献的责任。 2、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 立德树人,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承当责任、付出努力,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
7、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明确人才培养的各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根底。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水平。抓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必须要用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要求教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努力培育四有好老师,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育,强化对教
8、师的价值引领,使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既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又要有日常的教育督导,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失范惩罚,真正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开展至关重要,只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确保高水平育人质量。要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鼓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辅导
9、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真正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保障。 加强党组织建设是根本。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党组织建设成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把关定向作用,才能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真正培养一批为人民效劳,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效劳,为稳固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
10、建设工作,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配齐建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3、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们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培养方向、科学的培养方法以及平和的培养心态。 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开展所需要的人,任何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11、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始终坚决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人的立场不能改。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和育人方向,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方向的正确性,真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
12、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坚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要把八个相统一落实到对高校各层次学生的教育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严进严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研究生教育,重视科研育人,培养一批具备深厚的知识根底、前沿的研究
13、视野的人才,着重培养经济社会开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教学改革,始终坚持和践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坚持平和的人才培养心态。随着经济高速开展,社会竞争日趋剧烈,功利急躁的社会心态有所抬头,在教育领域出现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非理性的育人心态。同时,局部教育管理者急于求成,导致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开展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作物生长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人才培养同样如此,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长期的育
14、人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理性平和的育人心态,学会等待的艺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打造一条以育人为本的价值评判秩序链,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体制机制上,真正关注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开展。 【思想宣传范文】二 新时代的政法事业,其目标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政法工作在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中的地位更加关键。只有政法工作抓得好,人民群众才能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平安感。抓好政法工作的关键,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15、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平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不断谱写政法事业开展新篇章,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化。 1.维护国家政治平安 政治平安是国家平安的根本。政治平安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平安、军事平安、社会平安等各个领域的平安。政治平安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稳定状态。维护国家政治平安要求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在意
16、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维护国家政治平安是政法机关始终要坚守的首要政治任务。维护国家政治平安需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稳固党的执政地位。新时代的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动摇,加强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标准了党领导政法工作体制机制、主要内容、方式方法,明确党委政法委员会职能定位,支持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集中表达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维护国家政治平安需要建设高政治觉悟的政法队伍。政法队伍肩负着重大使命,需要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