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46872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x)xx号)、xx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方法、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办(xx)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xx)号x号)精神,加快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

2、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要求XX县区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整合共享资源、统一制度规那么、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标准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二、整合范围目标 (一)、整合范围。整合全县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体系上,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依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高效标准运行。 (二)、工作目标。xx年6月底前,全面完XX县区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根本建立全县统一制度规那么、统一

3、平台交易、统一效劳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评标专家、统一信用管理,以及异地互联互通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机制。 2023年6月底前,根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效劳标准化、监管智能化,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为主的转变。 三、整合内容及任务 (一)、统一机构设置。按照“一委、一局、一中心的三层架构,进一步标准统一县公共资源交易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和交易中心名称,划转剥离交易中心的行政监督职能。具体根据市、县编制部门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 (二)、整合平台资源。根据我县交易平台建设运行状况、经济社会开展、“十二五期间公共资源交易总量等情况,对现有交易平台进行全面整合,以县级平台为

4、根底,建立市县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县公共资源工程纳入统一平台进行交易。 根据xx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规定,将县设立的交易平台整合为xx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分支机构,人、财、物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接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指导。 保存县政府采购中心法人地位,其现有的人、财、物、工作职能及隶属关系不变。全县所有政府集中采购活动自平台整合后统一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所有政府集中采购工程交易信息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上统一发布。 (三)、统一公开交易目录。按照“公共资源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要求,依法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列入交易目录的

5、各类公共资源工程进入统一的平台进行交易。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审批、核准公共资源工程的交易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并在本级的统一交易平台向社会公开。 (四)、整合信息资源。按照要求,建立全县统一的电子交易公共效劳系统,纵向与国家、省、市电子交易公共效劳系统连接,横向与县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效劳平台、县有关单位相关业务监管系统,以及各方市场主体建设运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电子交易系统连接,实现交易、效劳、监管等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有效整合。 (五)、整合评标专家资源。统一使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资源,统一评标专家网上抽取及语音通知系统,实现评标专家资源深度共享。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动态监管和考评,健全

6、专家选聘与退出机制,建立专家黑名单制度,强化评标专家责任追究。推动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及评标专家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加快推进实行评标专家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 四、统一制度规那么 (一)、清理制度规那么。按照“谁起草、谁清理;谁制定、谁清理的原那么,各有关部门对本部门发布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清理,坚决纠正通过标准性文件设置审批事项和收费工程、以备案名义变相实施审批、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违法指定代理机构,以及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等行为,并将经清理后保存的有关规定报县发改委、县招管局,清理过程和结果要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公告,并接受监督。 (二)、严格落实国家、省、

7、市政策规定。县招投标管理局要按照国家、省、市制定的分类统一的监管方法、交易文件标准文本和信用信息管理方法等规定,结合实际,抓好政策落实工作,制定平台效劳管理细那么等规定,完善效劳流程和标准。 五、完善运行机制 (一)、推进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制度。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有关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有关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审核、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资质资格、信用记录、行政处分等监管信息。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数据库和验证机制,实现市场主体统一登记注册,在全县范围内共享。 (二)、推进电子

8、化交易。依据电子招标投标方法及其技术标准,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整合县招投标中心交易平台现有硬件资源形成电子交易云平台和数据库备份系统,统一投标人、供应商、中介机构信息库自行注册维护和电子身份认证,统一全县平台交易场所及电子开评标、电子竞价设施建设、使用标准。县建立统一域名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发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工作动态等信息。 (三)、推进标准化效劳。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效劳的改革方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参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效劳标准体系(db34/t1744-2023),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完善交易平台效劳功能和场所设施、优化效劳流程,在交易场所和

9、交易平台醒目位置,向社会公开效劳范围、内容、流程和时限,以及依法收费和收取保证金的主体、依据、工程、标准、收费核定文件等,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监督管理等部门提供标准化的交易保障、信息效劳和监督支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得取代依法设立的其他交易机构和代理机构从事的相关效劳,不得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等中介效劳,不得行使行政审批、备案等管理职能,不得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在平台交易,不得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立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公共效

10、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 (一)、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效劳、管理与监督职能的别离,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积极推动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相对集中处分权工作,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行政监督部门与监察、审计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违纪违法案件。 (二)、转变监管方式。积极运用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行电子化行政监督,强化对交易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11、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作为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健全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平台效劳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效劳机构和人员自律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推进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领导组,负责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 (二)、加强催促考核。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按照xx县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要求,加强对有关部门的催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回应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关切,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和环境。xx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交易中心负责人及机构人员进行轮训,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内容总结(1)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2)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平台效劳机构违法违规行为(3)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回应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关切,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