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海通牒观后感 商海通牒观后感 在几周前我们就看了一遍商海通牒,看了之后颇有感触。虽然里面的专业术语并不多,但无奈,我能力有限,有点没看懂。今天,我又忍不住再看了一遍,感觉还是不大明白,但还是感触良多。 商海通牒是去年年底上映的一部美国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为故事背景,内容那么主要在影射轰然倒地的美国前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尽管演出阵容强大,但这其实只是一部小本钱、小制作的商业电影。这既是一部独立的小本钱电影,也是一部有着浓浓商业气味的电影。以2023年金融危机大爆发为背景,讲述资本家们为获得生存的时机,把公司自己的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公司,导致市场大动乱直至金融市场瘫痪的丑陋行为,一群资深级演
2、员的参与使影片中的人物表现地更加的生动传情。为人们展现了当今的某些大资本家们的真面目。 电影时长只有20235分钟。但在这20235分钟内却浓缩了24小时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可是在我看来这24小时不仅仅是这样。它似乎又浓缩几十年来的资本主义市场所有积压的毒瘤问题,现在一次性的爆发出来。就像影片中萨母的爱狗一样,得了一个无法治愈的肿瘤。最终暴露出来。 有关202223金融危机的的电影这几年香港倒是出现了几部以它为题材或者涉及到它的作品。和同类型的华尔街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监守自盗之类的片子相比,商海通牒更加通俗易懂,对于人性和金融行业本质的挖掘还处于外表化状态。好比kevinspacey饰演的老
3、板sam,他可以为了爱犬死去痛哭,转眼却毫不犹豫的选择让很多人失业。人物形象的外表化也和众明星给人的印象有关,就像paulbettany手段阴狠、kevinspacey霸气外露、zacharyquinto刚正不阿的天然呆、stanleytucci老好人,他们几乎不用演,人物形象就已经在那儿了。有利自然也有弊,弊端就是这使得这群过于典型的人物形象显得有点狗血。但是都不能让人记忆深刻。唯有这部margincall才是具有反映当时现场的真实感,对于那场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处理方式。它没有对任 何事件进行掩饰。现场所营造出的迫切气氛。让人揪心甚至心临其中。这是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商业
4、惊悚片。 影片的名字叫“margincall其实是金融术语,指的是操作者收到的要求追缴保证金的通知。是一部涉及202223年环球金融危机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故事发生在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内部的一个员工在做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一个可怕的数据。公司的财产评估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因为这家投行购置了大量的股票,但是现在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资不抵债,即将导致银行破产。公司的高层在得知这一信息,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最终资本家们以他【“目前】 的利益着想。决定将公司的全部不良资产以极低和最快的速度在第二天股市开盘的时抛售出去。虽然这么做公司就能存活下来。但却要引发一系列的市场连锁反响。这家投资银行所出现的问
5、题只是这一场金融风暴的一个裂缝或者一个开始而已。最终所有的问题将会烧到资本家自己的身上。 商海通牒的英文片名是margincall,这是金融期货方面的术语,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买卖时,投资人通常不需要支付交易产品的全款,例如投资人可以用五元买一个二十元的金融商品,这是一种放大倍数的杠杆操作。此时如果商品价格上涨到22元,投资人便能赚取高达40%(2元/5元)的收益率,但亏损的风险同样极高。为了确保交易商的权益,他们会对这种杠杆投资设定保证金下线,当亏损到达这个下线,投资人就必须追缴保证金,否那么投资就会被平仓。例如,当金融商品价格跌到十八元,投资人原本五元的投资额就剩下三元,此时交易商就会对投
6、资人发出margincall,要投资人将保证金补到五元。如果投资人无法及时补齐,那么剩下的三元可能就会被强制平仓,因而血本无归。商海通牒讲述一家投资银行的某个小职员突然测算出来,公司因为投资金额超出预估,一旦市场快速下跌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在通知了相关领导后,公司不得不在隔天到来之前,制定出应对的方法,决定是否将手上的投资产品在隔天上午便全数抛出。公司此刻面对的困境是,如果不马上抛售,那么风声必然会传出去,届时公司的股价和那些投资产品将变得一文不值,公司只能被迫接受倒闭 的命运。然而,一旦大量抛售那些投资产品,虽然公司得以从倒闭风险中脱困,但将使整个市场陷入崩盘的危险,而那些在不知情状况下买下这
7、些投资产品的人,将会承受巨大的亏损,公司的信誉也会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各个层级的人物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考虑,都被迫选择面对的方式,在良心和前途之间做决定。 影片内容与margincall这个金融操作其实并没有直接相关,英文片名取的是术语背后的引申意义,也就是影片中的公司和每个相关人物都置身在极大的风险中,已然遭受极大的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当事人必须选择追加投入、放手一搏,还是就此认赔出场。从编剧和影片风格来说,利益风暴是很典型的美国商业片,一切都短平快,人物和对白都很外表与直接,议题和事况都被简化和浓缩,影片中所呈现的状况完全符合、甚至可说是过度符合,现下人们对华尔街的理解和印象:贪婪
8、、自私和无耻。平心而论,这部影片的艺术水平并不高,但里头指出的人性特征与冲突景况,却极为有趣和值得思考和分析。在提到美国次债风暴时,大局部人都会联想到“华尔街的贪婪这几个字,认为是华尔街那些无耻的金融人员们,先是为了赚钱,成心用各种复杂的衍生工具将金融产品包装得让人无法理解,然后是在明知道手上的产品其实是一堆垃圾,却成心蒙骗无知的投资者,让他们掏钱上当。最后就是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人员共同联手,将赚的钱放进自己口袋,将巨额亏损扔给国家和所有老百姓去承担。 这样的理解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也不完全正确,就以影片所影射的雷曼兄弟来说,这家拥有一百五十八年历史,在电灯创造前便成立的投资银行,202223年
9、被财富杂志评为“最被羡慕的公司第一名,最终之所以会在202223年9月15日走向破产的命运,主要原因在于借太多钱来投资(杠杆比率过高)以及手上拿了太多的次级债券与次级贷款。而这公司之所以会大胆地借这么多钱、拿这么屡次级债券与次级贷款,背后的理由是,他们相信这是“好东西,风险小且赚钱多,而非一堆垃圾。 次级债券是以次级贷款为抵押品所做出来的金融产品,而所谓的次级贷款,指的是针对那些收入较低、信用较差者所提供的购房贷款,这些比较贫困的人群,在一般银行申请不到贷款,而美国政府又希望能帮助这些穷人购房,于是扶持一些具有国营色彩的机构来做这项业务,并透过“将贷款打包作为抵押品,以此发行债券卖给投资人,来
10、募集必要的放贷资金。因此从本意和设计上来说,次级贷款和次级债券都不是垃圾。一般的投资人之所以愿意购置次级债券和次级贷款,是因为它们虽然风险比较高,但也相应地提供比较高的收益率。此外,具有国营色彩的机构以及相应的金融保险公司和评级公司的参与,也为这些金融产品提供很好的平安性保障。 次级债券和次级贷款后来之所以会出事,一个原因在于规模过度扩张,一个原因在于风险在层层分散的过程中被每个环节都无视,但作为总体却急速累积。由于商业银行将次级贷款转手卖给投资银行做成次级债券,在这过程中不实际持有贷款或债券,赚取的是中间的利润差,也因此申请贷款的人数越多,发放的贷款金额越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就越多。于是他们越
11、来越放松对贷款人资格的审查,还主动提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各式各样的人来申请贷款。 投资银行拿到次级贷款后,打包成次级债券,转手卖给对冲基金等投资人,因此他们的风险也不大。这些次级债券因为背后有相应的担保机制,因此从评级机构那里获得非常高的评级,于是对冲基金在拿到次级债券后,便可以拿去向银行抵押借钱,借来的钱又可以再买次级债券,然后再抵押。.结果杠杆一层一层放大,原本只是不错的投资收益,瞬间就变成“巨额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整个次级债券市场就像气球一样被吹得很大很大。 在看到对冲基金等投资者从次级债券上头赚到大笔收益,原本只是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也忍不住,开始下海参与投资,而且为了躲避相
12、应的资本充足金限制,许多金融机构将次债投资做成表外业务。结果在次级债券规模急速膨胀的时候,真实的规模被隐藏起来,而且次级债券的收益率不但没有随着风险的累积上升,反倒是因为需求的增加而下降。乍看之下,这完全是华尔街金融机 构自己在玩的游戏,但事实上,这是一场全民的盛宴,甚至可说的是全世界的盛宴。 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高科技泡沫、以及911事件后,美国联储局为市场打入大量的流动性,而为了振兴经济,更是鼓励老百姓购房。结果吹出一个庞大的房地产泡沫,房价不断飙涨,有钱没钱的老百姓都投入房地产投资。正是低利率的大环境,以及地产强劲的需求和房价疯狂的飙升,助成了次债的加速成长,而次债的加速成长,又回过头来
13、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结果从买房子的老百姓、到买次债的国内外投资者,每一个环节的人和企业都赚了大钱,而一个小气球也被吹成一间房子那么大。只是,不管用多好的橡皮做成的气球,也禁不起这么没命地吹。 商海通牒里头对于次债问题的起源,没有过度苛责里头所影射的雷曼兄弟的管理层,影片没有表示公司是在明知道投资产品有巨大风险的情况下,还成心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而是认为问题最初产生的原因在于:(1)次债本身的风险很难准确衡量,尤其是在层层分散的过程中不免被低估;(2)投资银行因为业务过于庞杂、相应的会计处理过于繁复,因此难以及时掌控公司整体的投资和风险状况。 也因此,影片将焦点更多聚集在公司发现问题后的处理
14、方式和态度:公司股东明知道市场就要暴跌,还提供高额奖金鼓励员工将投资产品甩卖给还不知情的投资者;员工为了高额奖金、为了红利和退休金、为了不让公司破产倒闭,纷纷巧言欺骗投资者买下这些就要一文不值的投资产品。在整个讨论和决定的过程中,也有公司高管表示不同意这种损人利已的处理方式,认为这样做,不仅将严重打击公司未来在市场中的信誉,还会牵连所有公司的员工,害他们在市场里无法立足。 在此之间,值得争议的是,公司在面临倒闭破产的困境时,是否还应该以信誉为重。员工的身家财产都绑在公司上头,在面临失业和一无所有的困境时,是否还应该以对顾客的职业道德为重。如果以是非对错的观点来看,显然答案都该 是“对,但如果以
15、人性、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角度来看,那答案毋庸置疑的该是“错。也因此,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很容易形成两极化的局面,一般的人都认为公司和员工们的做法非常卑劣无耻,然而作为金融人员,那么比较容易认同当中的处置方式,毕竟他们的顾客,那些决定从他们手上购置产品的投资者,也不是基于道义,而是认为投资有利可图,想在甩卖中捡廉价。 除了这两个充满矛盾的人性与道德议题外,影片还提出另外一个议题,那就是华尔街金融人员坐领高薪是否合理。与此相对应的是,影片提出金融人员所处的就业环境:当公司的利润下滑、市场转坏时,残酷且不留情面的裁员随时会落在这些人身上,毫不顾及这些人从前为公司赚进多少钱、立下多少功绩。目前,美国
16、百姓对华尔街最大的意见,多少也是在于他们领取了高额薪水与奖金,觉得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而且认为这种高额的收入正是驱使这些人大胆冒进、出卖道德的动力。 其实,所谓的“合理的收入本来就没有一个客观绝对的衡量标准,就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最简单和客观的衡量方式,就是一个员工为公司带来多少盈利。试想,如果你身为一个昂工,一年为公司赚进1千万元的利润,但公司只付给你2023万块的年薪,你能接受吗。你会留在这家公司吗。没有相映衬的薪金水平,在市场好的时候,自然是留不住人才。而高额的奖金确实是会鼓励员工冒进,但低额的奖金又何尝不会鼓励员工偷懒。 除此之外,很多人斥责华尔街人穿戴名牌、住五星级酒店、坐商务舱飞机,却很少想到,如果他们穿着破烂、出入寒酸,又有多少投资人会相信他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