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作物竞争力提高科技方案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确立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是资源禀赋和农业科技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际贸易开展早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根底是各国资源的差异,而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农业科技水平上下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农产品品质须由科技来提高,质量平安须由科技来保障,生产本钱须由科技来降低,产品品牌须由科技来打造。 本行动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包括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通过对每种优势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定位每种优势农产品目标市场,找出影
2、响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各种技术因素,确定主攻方向,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基于优势区域进行技术集成,使得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组装配套与中试、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等科技工作,与优势产品一一对应、与优势区域一一对应、与目标市场一一对应、与解决的问题一一对应,从而构筑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配套、与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适宜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到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一、指导思想 根本原那么和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区域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的重大科技问题,以
3、提高品质、降低本钱、增加效益为核心,研究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优势区域、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重点,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力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二)根本原那么 坚持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的原那么。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所确定的优势区域,站在国内外一体化大市场的制高点,找准优势农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及其主攻方向,逐一攻克每一优势区域的关键技术,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产品一套技术,突破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的技术“瓶颈,立足打赢国内市场的“阵地战,力争打好国际
4、市场的“进攻战,将优势区域做成优势产业带。 坚持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那么。以国际竞争对手为比较,力求所研发的技术具有先进性。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常规技术密切结合,以现代科技武装和改造传统农业,以技术先进性提升产品竞争力。研究、示范、推广的技术以生产管用、农民易学、经济有效为出发点,有利于产品卖得出、卖得好,有利于农民增加收益。 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那么。要通过提高品种品质、降低生产本钱,强化优势农产品已有比较优势,稳住国内存量市场,抢占增量市场,积极扩大出口。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我国农产品花色品种单一、出口市场单一、贸易风险较大的问题,谋划进一步创造更多技术优势,开拓多元化国
5、际市场。 坚持突出重点、系统整合的原那么。优先研究提高品质、降低本钱、延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优先提高优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优势区域为着力点开展技术攻关,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以优势区域为对象开展技术培训和效劳,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 坚持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那么。在继续注重产中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要加强产前和产后技术研究,延长优势产品产业链。提高龙头企业加工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基地产品的品质和商品一致性,打造名牌产品。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6、。 (三)开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要求: 1、攻克11种优势农产品在品质、本钱、加工上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在品质上取得突破、重要经济指标到达主要竞争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研制成功一批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大幅降低生产本钱、显著改进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要求投入品用量减少2030%,综合生产本钱降低2030%。 2、围绕关键技术,集成35套优势区域标准化优质节本平安的配套生产与加工技术,结合培训进行示范和推广。使35个优势区域生产的11种优势农产品,品质全面到达国家或农业部行业优质标准,生产本钱降低202315%。其中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到达主要竞争国优质标准,生产本钱降低1520%
7、。 3、农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和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培育11种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35个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创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有力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二、行动方案 本行动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设置11个优势农产品专题行动方案。每个专题行动方案,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中试、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五个层次上进行科技布局和整体推进。 1、专用小麦 区域技术问题:我国将重点建设黄淮海优质专用强筋冬小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专用强筋春小麦和长江下游优质专用弱筋冬小麦优势区
8、域产业带。这些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做面包、面条、饼干和糕点的专用小麦品种缺乏,现有小麦品种出粉率和面粉色泽等磨粉品质普遍偏差,附加值低。品种产量虽然较高,但对肥水要求严格,水分和化肥平均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生产中施肥量超过需肥量的40%,生产本钱高。 主攻方向。以提高小麦质量、降低生产本钱、增强产品的技术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培育强筋和弱筋小麦新品种,研究开发节水节肥等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栽培技术。 关键技术。(1)高附加值优质专用高效品种选育;(2)节本增效保护性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3)品质快速检测和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培育优质高附加值、高产、高效的小麦品种20个,其中优质强
9、筋面包面条小麦8个(北方冬麦区、东北春麦区),饼干糕点小麦2个(南方冬麦区),要求品质到达国外一、二级优质标准,产量与对照品种持平;高产(增产8%以上)高效广适型品种5个;兼抗广适性品种3个;育成饲用品种2个;n肥利用率提高2023%左右,水分利用率从0.8-1公斤/m3提高到1.3-1.4公斤/m3。小麦价格提高0.1元/公斤或40元/亩,降低生产本钱30元/亩左右;各项技术累计推广1.4亿亩;培训5000名农业技术与质检推广骨干及2023万名农民。 2、高油大豆 区域技术问题:我国将重点建设东北大豆产业带。该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含油量低,较国外大豆低1.0-1.5个百分点,仅为19-
10、20%。产量低,我国大豆平均产量1720公斤/公顷,较世界平均公顷产量低570公斤,较美国、巴西、阿根廷平均每公顷产量低840-990公斤。斤粮本钱高,斤粮本钱为1.22元/公斤,较美国、巴西高0.14-0.16元/公斤。生产技术水平低,美国、巴西均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免耕栽培。 主攻方向。以提高含油量和单产为突破口,以推广高油高产品种和大面积机械化标准作业为保证,努力降低本钱。同时,充分发挥我国非转基因、绿色无污染或有机大豆的优势,加速高油大豆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 关键技术。(1)高油品种的引进与选育;(2)高油、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示范与推广;(3)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4)无污染、
11、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5)大豆生产专家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 预期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选育油分含量22-23%的大豆新品种5个,油分含量提高1-1.5个百分点,单产提高8-2023%;亩增产2023-15公斤;亩生产本钱降低2023-20元;各项技术累计推广4000万亩;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5万人次。 3、专用玉米 区域技术问题。我国将重点建设东北-XX省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我国玉米单产为4995公斤/公顷,比美国低40%;我国玉米品质不优、类型不专,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籽粒容重多在630g/l以下,而美国、阿根廷等国家玉米籽粒色泽好、黄色素含量高,品质稳定;我
12、国玉米生产本钱每公斤0.88元,而美国不含补贴的生产本钱为0.66元,我国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投入是美国的2.85倍,化肥投入是美国的1.8倍。 主攻方向。以提高玉米质量、降低生产本钱、增强产品的技术竞争力为核心,在继续提高品种抗逆性和产量潜力的根底上,重点培育优质饲料专用、工业加工专用玉米新品种,研制和推广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栽培技术,集中开展东北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关键技术。(1)筛选和培育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2)研发少耕、节水耕作技术;(3)示范推广玉米专用长效复合肥;(4)研究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5)研发玉米生产专家系统软件。 预期目标。选育抗逆优质玉米自交系5个,筛选和
13、培育优质专用玉米杂交种15个;饲料玉米根本到达国标二级以上标准(容重685g/l,粗蛋白质9%);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到达国标二级以上标准(淀粉72%);产量比对照提高8%以上。研究推广少耕技术,每吨玉米降低机械本钱2030元;推广玉米专用长效复合肥,每吨玉米降低肥料投入本钱3040元;组装玉米品种与促早熟生产技术,使东北春玉米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降至28%以下;玉米产品平安性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培训县、乡级农技人员和农民20万人次以上。 4、棉花 区域技术问题。我国棉花生产的三大区域是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质结构不适应,“三丝含量高,一致性差;早熟性重视不够,纤维遗传
14、品质差;病虫害危害严重,本钱有待降低是制约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 主攻方向。针对棉花质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植棉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生产波动性大、进口多而出口少等问题,以改善棉花质量、增加优质高等级棉,提高效益,促进棉农增收和抑制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 关键技术。(1)棉花优质、抗黄萎病、抗虫新品种选育,杂交棉高产低本钱制种技术开发,高抗黄萎病和高强力亲本引进和创新;(2)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标准技术研究和示范,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技术和专利产品开发,抗虫棉、杂交棉减氮补钾平衡施肥技术;(3)棉花栽培专家系统及其配套机具开发;(4)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棉铃疫病控制和产品开发
15、,抗虫棉次要虫害防治技术。 预期目标。培育出多抗、高强纤维,早熟优质,高产杂交棉,高产优质专用品种20个;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进入生产应用,节水节肥30%,单产提高15%-20%;纤维强度提高23cn/tex,优质棉、高等棉增加15%,出口商品品质提高1级,生产本钱降低30元/亩,节本增效20230120元/亩;扩大棉花出口到达50万吨左右;国产抗虫棉种植面积2022万亩,杂交棉种植4000-4500万亩;培训棉农、基层领导、农技人员到达20万人次。 5、“双低油菜 区域技术问题。我国将重点建设长江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目前我国双低油菜面积仅占油菜总面积的60%左右。而我国芥酸含量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