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发布单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202223-2023-27【生效日期】 202223-2023-27【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 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 人民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202223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 会议认为,工业革命以来
2、,人类活动特别是兴旺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开展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开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奉献的要求,坚决不移地走可持续开展道路,从我国根本国情和开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此,特作决议如下。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开展。长
3、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根本原那么、具体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步骤,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积极奉献。我国是一个开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
4、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工业化、现化化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开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其生存权、开展权,又要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开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顺应当今世界开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机遇。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开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新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许多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国策,以增强可持续
5、开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开展为核心,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转变开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在可持续开展框架下,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经济社会开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协调推进各项建设;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转变开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开展。 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要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改
6、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和支持使用洁净煤技术,积极科学地开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开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采取保护性耕作、草原生态建设等措施,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加强农田根底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综合节水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
7、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宏观管理、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根底研究,增强科学判断能力。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技术特别是节能和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核能及相关低碳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探索开展碳捕获及其封存、利用技术,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要立足国情开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促进节能减排、解决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我国未来开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开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开
8、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开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开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开展战略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四、加强应对
9、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五、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要进一步宣传普及保护资
10、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充分介绍和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提高全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增强企业、公众节约利用资源的自觉意识。坚持勤俭节约,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社会气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 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根本框架,
11、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那么,坚持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兴旺国家应当正视其历史累积排放的责任和当前高人均排放的现实,率先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切实兑现向开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开展是第一要务,开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开展框架下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展政府、议会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加强多边交流与协商,增进互信,扩大共识。坚决维护我国作为开展中国家的开展权益,坚决反对借气候变化实施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我国将继续建设性地参加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和国际谈判,促进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奉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