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启示吴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探讨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启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之际,研究探讨我们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及总结的经验及启示,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象征。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
2、组成局部,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达为以文化实力为背景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开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整个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开展的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达为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可以这样说,“谁占据了文化开展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纷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开展战略,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在日趋剧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比方美国始终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强化美国精神,打造“美国梦。当前,文化产品和效劳贸易的国际市场在快速开展,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效劳的进出口的规模,直接影响着其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广阔民众的创造力,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和智力支持,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坚持怎样的开展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开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一个政党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人民、引领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凝聚奋斗力量。文化还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是一个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要使人们的思想意志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这就要求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根底。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核心内容,规定着文化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它的文化选择、文化立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文化引领社会变革纵观人类开
6、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一种新的制度代替或者是战胜旧的制度,文化都在潜移默化的起着引领作用,它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开展的桎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先进的思想文化能够对社会的开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思想会阻碍社会的开展进步。从我国历史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开展,是中国历史一次规模较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理论上为封建社会的建立做了准备;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封建思想遭到了
7、前所未有的抨击,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冲破“两个但凡的束缚,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重新确立,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从西方开展的历史来看,发生在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一次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思想的觉醒,开启了现代化的征程,在思想文化上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做了準备,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实立奠定了思想根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变革。可以说,文化对于引导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变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建国7
8、1年来,我们党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文化建设的实践也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开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从矛盾的性质上看,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主要是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是与非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这一主要矛盾,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文化政策,保证文化建设的健康开展,否那么文化建设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我们党在文化建设
9、探索的道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使我们的文化建设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也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达在没有准确把握文化开展的自身规律,没有处理好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过分强调文化的政治属性,把是否符合政治要求当作文化建设的标准,文化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大搞“一言堂,扼杀了文化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开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文盲占多数的人口大国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从一个贫穷大国变为一个新兴强国,主要矛盾和各种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善于抓住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要兼顾各重大关系。在“五位一体的开展战略中,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10、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使文化建设和谐有序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行。(二)要正确处理好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建设开展的一条重要原那么,文化的开展过程就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根底上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一直都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建设方针。“古为今用的提出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是在理性鉴别的根底上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否认的历史虚无主义,也不是照抄照搬的拷贝主义。建国初期,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汲取,对其糟粕局部进行剔除,在批判、继
11、承传统文化的根底上使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在生产力开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也纷纷涌入,既有利于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这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处理好批判、继承、创新三者的关系,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在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中,我们吸取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借鉴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做的还不够,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的挖掘,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还有待于我们去提炼,我们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开掘力度,在继承的根底上创新性开展,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充满生命力。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论述,说明了我们国家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根本态度。(三)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推动文化建设大开展,一个关键
13、的问题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开展的两个重要组成局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文化事业属于公益性文化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注重社会效益,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属于经营性行业,主要生产文化产品,为社会提供文化效劳,以营利为目的,其主体是文化企业,二者的性质、职能、运行机制、调控手段等都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都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部门,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开展的根底,繁荣文化事业是我们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繁荣的保障并为文化事业的开展
14、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文化产业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心。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机制,统筹并举,促进二者的协调开展,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习近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积极探索文化建设开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75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19.3習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9.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85.(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