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强县的十条意见 中共XX县区委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强县的十条意见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竹园经济开发区: 为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开展,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开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232241号)、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本原那么和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开展观为引领,按照建成生态旅游强 -1 年努力,将青川建成生态旅游强县,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星级以上农家乐200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
2、游渡假区1个,国家级旅游示范村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年接待游客到达16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到达6.6亿元以上,从业人员到达1万人以上。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青川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根本建成生态旅游强县。 二、完善旅游开展规划 (一)加快规划编制。进一步修改完善XX县区旅游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县城旅游开展总体规划、县城创立aaa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及旅游产品报告、白龙湖滨水度假区规划等规划。 (二)注重核心产品包装。突出地域特色,着力品牌塑造,注重景区核心吸引物筹划,创新旅游产品,构建具有青川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
3、游、乡村旅游以及专项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 (三)加强规划统筹力度。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实现根底设施、商贸金融、文化宗教、产业开发的有机统一,推进景区建设。 三、着力打造aaaa级景区 -3 强吸引力,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五)着力实施白龙湖滨湖度假区建设。以白龙湖为依托,以沿湖村落为根底,以滨湖度假为核心,加强旅游交通、供电供水等根底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加大休闲度假产品筹划和规划力度,既抓滨湖度假乡村建设,又抓招商引资开发度假区建设,科学推进白龙湖度假旅游开发。 四、大力开展乡村旅游 (一)加快旅游集镇建设。推进乔庄、青溪、关庄、沙州、三锅、
4、木鱼等旅游集镇建设,完善市政和旅游配套设施,配臵完善旅游要素,打造一批旅游接待点。结合各集镇特点,搞好绿化和景观小品建设。 (二)加快乡村旅游开展。结合观光农业示范带建设,打造规模较大、色彩斑斓、变化有序的季节性特色农田、果园景观、花卉植被、水产养殖等景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精品乡村旅游点。按照国家级乡村旅游村、农业旅游示范村标准建设阴平村、大沟村、民兴村、江边村等,按照省级标准建设落衣沟村、青溪村、东方村、东河口村等。建成星级农家乐200户。 (三)加强乡村旅游管理。制定“农家乐经营效劳标准,加强对“农家乐、农家旅馆、乡村酒店的管理和指导,改善根底条件,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5、 -5 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一)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重点打造“生态青川、美丽家园区域品牌,围绕生态旅游目的地搞好筹划包装,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突出展示青川特色品牌。 (二)有效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播送、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与周边景区联合,整合区域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展区域旅游市场营销;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建立网上发布、推介、咨询、订购系统,开辟旅游宣传新途径。 (三)积极举办各类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突出文化特色和景区景点特色,提炼鲜明的口号,设计鲜亮的宣传标志,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 七、标准旅游行业管理 (一)加快
6、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和执行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效劳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二)健全旅游平安体系。落实平安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旅游平安保障机制,落实平安教育、预防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臵、紧急救援、善后处理等制度。加大旅游监督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公安、交通、卫生、工商、质监、安监、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 -7 创立成二星级饭店一次性奖励2023万元。三是购物区创a奖励。对创立成aaaaa级旅游购物区奖励2023万元,对创立成aaaa级旅游购物区奖励5万元,对创立成aaa级旅游购物区奖励3万元。四是农家乐创星奖励。对创立成一星级至五星级的农
7、家乐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5万元。 九、优化旅游开展环境 (一)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人人是青川形象,人人是开展环境的意识,按照“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增强效劳、热情接待的要求,做到观念上“敬旅、形象上“亲旅、行动上“重旅。 (二)开展改革部门要围绕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需要,安排重点建设工程并纳入年度方案;交通部门要着力完善旅游交通设施,优先安排旅游景区连接道路;林业、水务、文物、农业、宗教、环保、扶贫等部门在安排工程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开展需要,予以重点扶持;电力、通讯部门要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实现通讯全覆盖;宣传、广电部
8、门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为旅游业开展营造气氛;金融机构要开发和推广适应旅游业开展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增加对旅游工程建设的信贷规模。 十、加强组织领导 -9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新华社5日受权播发了意见全文。 文件共9个局部35条,包括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1 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
9、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原那么。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根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作为根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意见提出,到2023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本形成,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
10、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023年4月25日)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开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
11、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平安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动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
12、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开展。 3 (二)根本原那么。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根本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
13、撑经济社会持续开展;在环境保护与开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开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作为根本途径。经济社会开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根底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
14、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目标。到2023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本形成,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开展,
15、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3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4 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到达1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平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到达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到达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根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