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德育评价研究综述一、高校德育评价工作的现状从历史视角对我国德育评价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张典兵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0年初探阶段、19912022年科学化阶段和20222023年多元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育评价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不多,理论概括层次不高,体系尚未得到全面构建。第二阶段德育评价作为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德育评价研究进入了较为繁荣的全面和深入探索时期。最后一阶段德育评价研究不断深化和多元化开展,出现了一大批富
2、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德育评价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笔者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22年以后有关德育评价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从宏观角度研究德育评价的文章有643篇,研究内容涉及德育评价的问题和困境、国外德育开展的经验和规律、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对策和方法等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再以高校德育评价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有35篇,研究内容涉及高校德育评价的内容、过程、原那么与方法等诸多方面。二、高校德育评价的研究成果1.关于高校德育评价之原因研究近几年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开展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条件下,目前,关于为什么要构建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我国的研究主
3、要从以下三个角度作了分析:其一,经济因素。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绝大局部学者都认同重建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是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引起价值多元化,使传统德育评价体系弊端凸显。例如,郑礼平、朱珂在其研究中就提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中国参加WTO 后, 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领域的面貌, 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激起强烈的震撼, 新旧观念形成剧烈地碰撞。中国传统的德育观受到强大的冲击,现有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二,政治影响。学者主要认为德育评价未摆脱泛政治化的影响。如葛桦认为我国是德政同构,政教一体传统国家,因而政治评价标准在德育评价中一直占有特殊地位,德育评价标准仍未摆脱泛政治化的影响
4、。2.对高校德育评价之内容的研究。高校德育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也是研究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李卫英认为广义的德育评价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德育地位、德育队伍、德育过程、德育效果的评价;二是中观层面的学校对基层学院、部门及德育教师绩效的评价;三是微观层面的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第三个方面来阐述德育评价的内容。如周辉、马寒认为高校德育评估内容体系以德育大纲为根本,表达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条件等诸方面,更加强调德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更加表达德育评估内容的系统性特点。3.对高校德育评价目标的研究。我国学者对高
5、校德育评价目的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大局部学者都认同高校德育评价目标具有层次性,这样既有远大理想的引导,又具有现实性。王克仁,张剑,陈澜祯在其研究中就将德育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局部:最高目标是指以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愿为之奋斗终生,愿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为标准;理想目标是指以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力量并成为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为标准;根本目标是指以培养一个大学生愿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不危害社会为标准。德育评价目标层次化,有利于不同追求层次学生的健康成长,表达了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性化精神。李大健认为德育不仅是一种开展学生智力、
6、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塑造学生心灵、雕琢学生情感与性格,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活动。4.对高校德育评价之原那么的研究对高校德育评价原那么研究的学者多且成一家之言。李江等人根据高校德育评价的特征,认为高校德育评价要遵循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动态性、主体性、教育性六大原那么。张春梅总结德育评价工作应立足现实客观根底,遵循导向性原那么、时代性与历史性原那么、全面性原那么、实效性原那么与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和创新性原那么,以促进德育工作及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开展。叶辉玲,林轩春,陈沙麦,郑金福认为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原那么包括:客观性原那么、一致性原那么、全面性原那么、目的性原那么。从不同的角度
7、来总结德育评价原那么会得出不同的标准。从德育评价内容上总结德育评价原那么有全面性、客观性等,德育评价目标要有目的性、方向性等,德育评价方法上要有创新性、科学性等,德育评价过程上总结原那么要动静结合、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5.关于高校德育评价之方法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概括:其一,宏观层面。高校德育评价逐渐向多元化开展,把握高校德育评价方向,对这个层面的探索,大多数学者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一是更新德育评价观念,重视学生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二是更新德育评价内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内容明确;三是创新德育评价方法,评价形势多样化;四是优化德育过程,以便于师生双向互
8、动;五是转换德育机制,以保障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其二,中观层面。有局部学者就宏观层面的某个侧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吴荣贵就对高校班级德育评价的建立进行了思考。在他看来,建立班级德育评级应包括学生道德开展水平“块、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块及班级德育内容要素“条三个工程相结合。通过分别开展学生道德开展水平“块工程评价和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块工程评价,然后再对班级德育内容进行分解归并为假设干要素开展班级德育内容要素“条工程评价,根据对学生、教师两个板块和班级德育内容要素“条的评定情况汇总,得出对班级德育工作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可以增强德育评价的标准性和实效性,防止主观随意性。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