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的体系、关键和经济着力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世界人类的共同理想。去年,我在北欧作经济社会考察时,深切感到这些国家都在从各自国情出发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我在内部研究报告公共效劳:打造“善治政府的主要着力点(载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调查、研究、建议2022年增刊第x期)中对此做过分析。那么,基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新阶段中国经济 社会开展的新特点,应当如何把握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并为之作出奉献呢。这里,我谈三个观点:科学的和谐社会是三个“统一体的综合体系;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在民主化和市场化的根底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部门和经济工作者要从经济的角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奉献,寻求
2、在经济领域的着力点。 一、科学的和谐社会是三个统一体的综合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界定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在近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我认为存在一种陕隘化的倾向,即把和谐社会归结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无疑,社会组织协调,包括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远远不是这一命题的全部内容。至于社会稳定,只是和谐社会的底线一条必须严守、不能再退的底线,但作为以“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为执政理念的政党,不可采取“底线论,和谐社会应该有比社会稳定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追求。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认为,和谐社会内部蕴含了三个方面的统一体,或者说它是综合了三个统一体的完
3、整体系。 第一个统一体是民主和法治的统一。和谐社会首先应是民主的社会。我们不是天天讲“执政为民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开展人民民主,并使这种民主能够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应当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实现途径。这里至少有四个重要指标:x、公众的社会知情度;x、公众的社会参与度;x、公众的意志表达度;x、公众的民主监督度。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而法制建设的根底是立法过程中“海纳百川,特别是寻求“百川在意志和利益上的最正确交汇点,进而使社会各种行为主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使整个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正常运转。鉴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封建专制制度,某些社会
4、成员现在民主法制观念依然淡薄,应特别强调民主与法制这一统一体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统一体是活力和秩序的统一。在我看来,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社会,不能把它理解为“一潭静水的社会。如何使一个社会充满活力。我认为,作为根本面的东西,一是开展先进生产力,这是社会最活泼最革命的因素;二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制度支撑。当前中国的社会活力不是“过头的问题,而是活力远远不够的问题。针对当今社会活力源缺乏的现状,要特别强调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崇尚知识、崇尚人才、崇尚创造。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气氛,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与此
5、同时,推进政府转型,改进政府的调节和管理方式,缔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政府问题的实质在于政府体制转型。我在去年发表的政府改革:从“管理型到“效劳管理型中指出:政府应以公共效劳为主,包括:x、提供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民生性效劳;x、提供社会事业开展的“公益性效劳;x、提供非竞争性领域的“根底性效劳;x、提供促进市场主体正常运转和创新的“主体性效劳。在实施公共效劳的同时,政府做好自身应当承担的管理职能,包括规划协调、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工作。通过政府转型,在市场经济的根底上,重建社会秩序,形成社会标准,从而到达“活而有序。 第三个统一体是多元与公正的统一。经过xx年的改革,中国社会已经由过去一个力量比较单
6、一的社会转变为多元力量并存的社会。x、经济上多元:原有的产权格局发生变革和分化,各类新的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纷纷崛起,国民财富中各自份额的区隔越来越清晰(撇开微观主体不说,仅仅是从宏观层面粗线条划分,xx万亿元的gdp已成国有、集体、私有各占x分之x的格局);x、政治上多元:除作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阔农民外,还有在二十多年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六组新兴社会阶层;x、思想上多元:诸种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百花齐放。中国的社会结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呈现多元并存、“百舸争流的局面。这是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无视这种变化、留恋传统体制下社会力量单一化的思想和倾向是可悲的。 但要看到,多元力量的崛起给社会运转带来新的严峻的课题,因为多元社会力量之间既有价值一致的一面,也有价值差异甚至是价值冲突的一面。经济上多元,使利益关系复杂化;政治上多元,使政治诉求“博弈化;思想上多元,使价值冲突“显性化。和谐社会的美妙不在于“无差异境界(周谷城先生语),而恰恰在于面对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