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首先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进行了简述,然后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要以“重本为根底,注重文物建筑功能的继承与创新,新城开发与旧城区有机统一的思想。【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展;有机统一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在过去五千年的开展历程中,中华民族运用自己的才能,创造出了无数的文明奇迹。中华民族及其创造的中华文明在过去乃至今天都为世界人民所称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过境迁,
2、物是人非,然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见证了华夏古老国都的城市文明,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传统风俗、传统风貌、生活方式的缩影,具有珍贵的价值。近代以来,中国在受尽西方列强的凌辱之后,发奋图强,经济迅速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个时候,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文物古迹在一些城市领导人眼里似乎成了城市开展和现代化道路的绊脚石。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的运动中,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文气氛和民族特色的古城区逐渐被吞噬,变换为一座座大道交叉、高楼耸立、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钢筋水泥都市区。今天的一些城市正在丧失着它们独有城市环境、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城市慢慢不再是居民生活享受的场所,而是一
3、个容纳居民的容器。在近来三十年的开展历程中,我国遭破坏的文物建筑超过了过去100年的数量。由此看来,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且迫在眉梢。二、历史文化名城简述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迅速开展,城市也随之进入了快速的空前开展阶段。这时,国家政府部门和很多城市规划学着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城市在快速建设与改造的同时,其历史文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城市传统建筑、传统风貌这些珍贵的东西正在大量的丧失。由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上了纲称。那么,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内容自然成了首要面临的问题。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国家建委、城建总局、文物局提交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
4、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以历史都城著称的城市。它们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完整、历史地位重要、保存完整的特点,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同。但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概念并没有做出总结。1982年底,文物保护法作为我国文化领域里的第一部专门的法律公布并开始实施,其中对历史文化名城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自此项法律的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具有了法律意义,同时也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纳入到城市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了专项保护规划。1986年12月,中国政府又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天津
5、、平遥、济南等城市。同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审定条件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其中重点指出历史文化名城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注重当下城市的文物古迹是否保存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性要素方面,一个是非物质性要素方面。物质性要素方面主要包括:历史城区的格局风貌和景观风貌;与名城历史开展和文化传统形成有联系的自然环境景观;反响名城空间特征和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城区外保存完好的历史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性要素方面主要包括:各地民俗、民间工艺、节庆活动、传统风俗等。当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展之间存在很多矛盾。首先,人们对
6、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认识模糊,很多人知识把它们当作欣赏的事物或者游玩的场所,保护意识冷淡,没有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氛之中。甚至对于一些城市领导人也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第二,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设计水平缺乏,不能把城市的开展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有效结合,相互协调。第三点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国家上下各个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统一,而非各自为政。三、歷史文化名城的具体保护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甚至于思想都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必然需要与时俱进,来适应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周边环境的需求。城市的根底效劳设施也需要
7、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开展,既然要开展,那么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自然会产生矛盾。一方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民族特色,一方面又要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展,实现城市的现代化。要协调好以上两点,就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展的关系,才能到达双赢的效果。每一个城市都是在不同历史环境、地域环境下形成的,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格局与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注重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抓住它们所具有的共性,严格遵循共同的保护原那么和开展策略,吸取经验教训,到达更好的效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展的历程中,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就是很好的典例。它们的古城区的传统风貌得到了完整的保护
8、,民族特色得到继承与开展,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佼佼者,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仔细分析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它们始终以古城的传统风貌、民族文化的保护为根底,在古城区附近开发新城区,并使古城区与新城区既别离又有机统一,这样以来既解决了老城区在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压力也能够与新城区相互联系,不失活力。1.“重本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展的根底所谓“重本“就是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展必须要以保护其传统本色为重点,在以此为前提的根底上来开展。其他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应该围绕保护来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色包括很多内容,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的可以概括为建筑原址、整体风貌和传
9、统特色,其中传统特色还可以分为自然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建筑的原真性,首先要保护建筑原址。历史建筑物都是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和地域环境中形成了,所以它们才富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如果把这些历史建筑物搬到别的地方,那么它们不仅会丧失大量的历史信息,其文化、艺术价值也会大大丧失。一般来说,历史建筑与其周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都具有一定的联系,需要周边的环境来映衬,才能显现出其欣赏价值,一旦脱离了那个环境那么会显得苍白无力。对于历史研究价值也大打折扣,当时的人们生活方式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将无可考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该是全面性的、全方位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历史文化名城聚集了
10、当地传统街区、建筑群、历史园林和宗教、祠堂等代表建筑,它们都都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相同的建筑风格、民族特色,富有共同民族文化与风情。如此以来,历史文化名城才能充分表达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呈现出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高度协调、相容统一的关系。对于整体风貌的保护,现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点、线、面结合,分等级、多层次的保护方法。现存的单个文物建筑就单点保护,线性分布的文物建筑那么成线保护,相对完整的片区那么成面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是保护工作的核心。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可以分为自然特色和民族特色两个局部。不管是自然特色还是民族特色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最有价值的
11、地方,一旦失去那么无从寻回。自然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物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对民众进行积极倡导,而民族文化、民族风情那么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做好传承与发扬的工作。2.功能的继承与创新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展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建筑外貌、格局与肌理需要严格保护,然而文物建筑内部的功能随着城市的开展早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开展,人们对建筑内部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周围人居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无不在变化,所以文物建筑的内部功能也必须要改变。具体的做法那么需要根据当地的自身特征进行实施。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进行继承与创新时,要本着不随坏文物建筑价值、为文物建筑增添活力
12、和效劳于人们的原那么。如今,历史文化名城一般与旅游、商业、休闲等相结合,是人们回味历史,领略民族风情休闲旅游的聚集场所,白天人口较多,夜晚稀少。对于古城区旧有的公共建筑,空间相对较大可以赋予陈列参观的功能。对于一般民居文物建筑,一般数量较大且集中,可以開设饭店、旅馆、商铺,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可以是独家经营也可以是多家经营。对于古城墙、护城河、私家园林等可以规划为公园,供人们休憩游玩。历史街区那么可以开发为商业步行街,赋予旅游与购物的双项功能,重新找回当年的活力,经久而不衰。3.城市新区与古城区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展的重要目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开展,平
13、遥古城和丽江古城进行了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城市开展的成功案例。他们对于旧城的改造绝非以往的大拆大建的方式进行,而是对旧城进行保存“、修缮“、更新“相结合的手段,以保护古城文物价值为前提,又完善了城区的根底公共设施。对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采用相对隔离的手段,以修建环绕公路的方式,减少城市交通的影响。周边建造缓冲带,多以步行交通的形式与周边城区相连,既保护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气氛,又与周边人群相互联系。开发的新城区注重与老城区的密切统一,而非完完全全的另造新城。四、结语社会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也应该不断地调整、创新。但是必须要以遵守“重本为前提,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展相互
14、协调、相互统一的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历史珍贵的财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是中华儿女骄傲的资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华夏子孙一代代去保护、去回忆、去瞻仰。参考文献:1郭钦.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展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8-21.2吴海嘉.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展J. 四川文物,2022,06:85-88.3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4刘汉州.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保护与开展研究D.河南大学,2022.5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