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土中国,乡土情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农村社会格局及其特征的阐述和解读;乡土中国,那么是千百年来沉淀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一份浓浓的乡土情。有朋友曾不止一次地感慨:只要脚踩在泥土上,他就是踏实的,就有种想开怀大笑的快乐和轻松。泥土,实乃根之所在。脚踩在泥土上,就是人回归了本位,找到了根。有根的我们,不会焦虑,不会急躁,我们享受着泥土给予根的滋养,当然是踏实和快乐的。乡土中国,虽有其“土,却是不加雕琢的自然美;虽有其“愚,却贵在不加掩饰的质朴。乡土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她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包容的博大胸襟以及厚重的人文积淀,滋养着亿万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所以
2、,失意时回归乡土,古往今来都是人们的最正确选择。即使飞黄腾达,也要回归乡土,祭祖寻根。毋庸置疑,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份不能割舍的乡土情。和费孝通先生一起走进乡土中国这部社会学著作,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的乡土社会的根本格局、特征以及传统社会的一些风俗人情等,也更能从根本上理解沉淀于中国人血液中的乡土情怀。一、读“差序格局,看乡土情味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用形象的比喻解读了什么是中国乡土社会最主要的特点差序格局。他将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比喻成一捆捆柴,将中国社会格局比喻成波纹和涟漪,让我们这样初步接触社会学的人也可以清楚地明白,中国社会格局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人伦关系上的,而西方社会
3、的格局是建立在具体的制度上的。当然不是说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制度。有的制度像是白鹿原里的乡约(这里的“乡约应该就是潘光旦先生所说的“仑,表示条理、类别、秩序的意思)一样存在的,是世世代代约定俗成的,是在这个社会里的人应当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标准,而这种约定俗成在封建社会是社会存在的根本保障。先生在书中一再强调,中国的社会格局就好似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波纹。这个扔出去的“石头就是社会的中心,也就是社会中的“己。而“波纹和“己之间既有附属关系,又有亲疏遠近。这种关系,稳定中又有很强的伸缩性。“一表三千里,可见波纹推出去的范围之广。可是,当稳定的社会因素真的被打破后,这个范围就又变得很小。差
4、序格局的存在,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还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广泛的团体,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当今社会,如果一味地以“己作为中心的话,是很难立足的。而且我觉得这种差序格局更适合封建社会。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一直在健全法制,以自然村或组为最小单位进行管理,我觉得这是向“团体格局开展的趋势。相比较“团体格局而言,我们的差序格局阻碍时代开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差序格局中的道德和法律,因为其总是根据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和我们建设的法制社会是相悖的。当前,法制社会的建设步伐在加大,可是在某些方面,还会收到某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无论在哪里,有了熟人就是好办事,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可正是这种平常
5、的现象,在挑战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平和公正,使其变得隐晦了。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现今社会,村子里的家族模式虽然还存在,但是却正在慢慢地瓦解。一是有了健全的法制,族规对族里的成员已经没有了约束力;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空村现象严重,这种宗族社会必然面临着瓦解。现在,村里的很多同辈或者后代,我们竟然都不认识,而他们(包括一些成年人)对叔叔伯伯、婶婶姑姑等这样的称呼都完全搞不清楚。农村社会里的这种家族观念和意识随着老一辈的去世必将越来越淡。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改变会毁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我们应该用开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规律,也适合人类社会。二、
6、品中国诗文,悟乡土情怀说“乡土中国,不得不提中国文学里的乡土情怀。我们可以发现,当诗人、词人兴旺之时,他们会走向城市、走向政治,这叫“入世。如李白,他就想通过皇帝对自己诗文的赏识而走入仕途,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李白之所以没有“出世,重返田园,是因为他不仅有做官的梦想,他还有成仙的梦想,有侠客的梦想。所以,当李白走出衙门后,他可以去游山玩水,求仙仿道,喝酒交友。他乃“诗仙,本就不属于人间吧。而有一些人,那么会在看透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后,选择“出世。陶渊明对官场失望,再加上母亲去世,他毅然决然地归隐南山陲,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再如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为了能在县城工作和生活,不
7、惜放弃自己的爱人。而当他在城里无立足之地的时候,就又回到生养他的土地上,来寻求根的滋养。是的,土地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根之所在,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精神源泉。中国文学里描绘的最美的大同社会,莫过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陶醉其间。而这种能给人带来平静的社会和生活,依然是乡土。三、观农村生活,悟乡土情缘费老先生在本书血缘与地缘一章中提到:“生于斯,长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走进乡村人的生活,这种感受更为真切。老牛,60来岁,是野鸡胡村的村民。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上总是驮着笼或蛇皮袋子
8、在村子里的自由市场上兜售。游人多的时候,他也会和老伴儿在黄巢堡公园门口卖野货:蕨菜、荠菜、蒲公英、小蒜、槐花儿、山核桃,柿子、红薯、萝卜只要是山上有的,他都能采来卖钱。他还带着手艺,能将山里随处可见的大小树根,做成各种形状的根雕,在山货市场上颇受欢迎。买山货和根雕的收入已经成为了老牛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在他的眼里,洪庆山上到处是宝,只要你愿意,总能有所收获,而老牛自己,就是那个最勤劳的掘宝人。景气的山货市场不断地刺激着他的潜能,挖掘着他的创造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山上人家总是享受着大山给予他们的恩赐。他们朴实勤劳,将大山的恩赐在市场上转化为酬劳,从而改
9、善着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洪庆山依旧青翠,人们的日子却一天天殷实。四、感今日时风,续乡土情结增广贤文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土人。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目中,都有一份乡土情。我们的中国社会,本就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农业人口居多,每一个人向上追溯两三代都是乡里人。乡土,是我们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不二选择。城市不断开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人们渴望精神的满足和充盈,渴望紧张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渴望田园生活的开阔与闲适。于是,很多人开始在周末、节假日携家人赴乡村,感受乡村的质朴和清闲,乡村游便因此热了起来。平日里无人问津的黄河湿地也能成为周末游的热
10、点;乡村的油泼辣子、燃面、锅盔、野菜也能让人垂涎三尺;一些古镇的重建、古村落的复兴、古集市的开张就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袁家村、茯茶镇、白鹿仓等古镇都是其典型的代表。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在加大、加快,体验式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东南西北各尽其能,各领风骚。这些无不展示着我们国人对乡土的眷恋,表达着国人浓厚的乡土情。这份乡土的情怀,无疑是人们渴望生活回归本真的愿望的表达,无疑是最美丽的乡土情结!通读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萦绕在心头的是一份亲切。我是土生土长的白鹿原的孩子。我爱在六月金灿灿的麦田里撒欢,爱到割过的麦地里去捡麦穗、掐野菜,爱在村子中间的涝池里捉蝌蚪,爱在秋风扫落叶后的早晨去核桃树下捡核桃我,爱乡间的一切!尽管那里还不够完美,不够方便,尽管那里有时候还有些愚钝,可是,我就爱那里的自由自在!踩上那片土地,我便是快乐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乡土中国,乡土情!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乡土情她,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涤荡着花草的清香。身处其中,那是一份执著的坚守;漂泊在外,那便是魂牵梦萦的浓浓乡愁。(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