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监督工作的思考和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根底,承当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肩负着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职责。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监督,使权力的
2、行使严格限制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范围之内至关重要。 一、加强对主要领导人员监督制约的必要性 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制约。加强对主要领导人员,即“一把手的监督,就抓住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关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是国有资产,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利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于国有企业权力的行使,诚然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主要领导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但同时还必须加强他律,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一权力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权力失去应有的监督和制约,就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权力和权力滥用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权力的地方,就必然产生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一位法国思想家说过:“一切有权力
3、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权力之所以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腐蚀性的两重性,是因为权力的行使是由人掌控的,而人性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权力一旦不被正确使用,造成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一把手权力大,在领导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其从业道德和个人品质对领导班子和单位风气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同级监督中,“一把手相对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来说,被监督约束的难度更大,客观上更容易出问题。因此,加强对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首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这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监督的中心环节。 二在社会供应有限的情况下,防止权力执掌者因追求个人利益而阻碍或损害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监督制约 权
4、力执掌者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实现一定的个人利益。由于社会供应的局限,这种“双重利益代表的身份,客观上可能使他们在追求双重利益的过程中发生角色错位,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影响公共利益的实现,其行为过程那么可能导致以权谋私。国有企业在正确处理企业与出资人、内部职工等利益关系的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对主要领导人员获取个人利益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把手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督导地位,可谓位高权重,如不能正确使用权力,自身腐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加强对“一把手追求个人利益情况的监督,才能有效保证其权力行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而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顺利实现。 三权力作为稀缺资源
5、有着大量的“寻租时机,这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监督制约,减少乃至切断权力“寻租的渠道 对有些人来说,获得或拥有权力是到达其他目的、获得其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从案件查办情况来看,不少人在使用权力时“待价而沽,将权力私有化、关系化、资本化、商品化,具有明显的权力“寻租特征。同时,对于那些没有权力而又想通过权力到达目的的人来说,就得想方设法通过利权交换的形式,使他人的权力为自己所用,这就从另一方面为权力“寻租制造了空间。而“寻租的过程,必然表现为腐败。国有企业“一把手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把权力当作为企业效劳的单一或终极目的,更是别有用心者“租赁权力的重要对象和腐蚀权力的重点目标,面对的诱惑更多、导致
6、腐败的可能性更大。放松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一旦发生权钱、权色交易,使为企业效劳的权力资源变成为个人和他人谋私利的工具,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要使权力“寻租活动没有市场,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对主要领导人员监督制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准对“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症下药的先决条件。当前,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监督客体上看,存在回避监督、抵触监督的问题一方面,“一把手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有的“一把手只能监督别人,却不容别人监督,甚至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
7、、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当成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因而对监督心存抵触,甚至拖延阻挠,拒绝监督。另一方面,“一把手权力运作透明度低,外部无法监督。有的“一把手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不按决策程序和议事规那么办事,不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有的将本应公开的事项以需要保密为挡箭牌,人为地阻塞群众监督渠道,使他人无法监督;有的以监督工作会束缚干部大胆放手工作、阻碍企业开展为由,为排斥监督寻找借口。 二从监督主体上看,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一是情大于法,不愿监督。长期以来,权力至上,情大于法的传统观念严重地干扰着对“一把手的监督,无论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还是
8、自下而上的监督,往往存在着宁宽勿严、宁少勿多、宁粗勿细、宁软勿硬的倾向,使本来就不够系统的监督在强大的权力体系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二是“权重失衡,不敢监督。现行的监督体制是决策权、执行权大于监督权,监督机构必须在同级党政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既受制于人又要监督人的“同体监督体制,使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监督主体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的需要,导致监督作用还不能有效发挥。 三从监督制度上看,存在制度粗放、执行不严的问题一方面,监督制度不是很健全,与目前改革和开展的形势相比拟为滞后,有些监督制度还不配套,缺少连贯性、互补性和递进性。已有的一些制度过于原
9、那么、失于粗放,“不准和“禁止方面的规定多,缺乏明确、具体、量化的可操作性规定。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还缺乏针对性,监督的力度与其拥有的权限相比分量缺乏,缺少与之相适应、便于操作的规定,导致“软约束有余,刚性监督缺乏,给权力不标准运作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在监督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有章不循、执纪不严问题比拟突出。有的讲感情不讲原那么,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甚至对上级明令禁止的事项,置假设罔闻,我行我素,使制度的约束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四从监督时空上看,存在时间滞后、空间缺失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督机制,对“一把手的监督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现象。尽管目前
10、普遍采取的述廉议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礼金登记等监督措施,对于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方法大都建立在被监督者自觉自愿的前提下,监督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还有待增强,事前监督的作用仍然不尽人意。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把手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增大,监督工作的领域也应随之拓宽,也就是“一把手工作开展到哪里,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应该延伸到哪里。但目前无论监督力量还是监督方式都难以覆盖“一把手活动的整个空间。 五从监督体系上看,存在信息不畅、合力不强的问题对“一把手的监督,既有上级、同级的监督,又有下级的监督;既有党内监督,又有民主监督;既有纪检、监察的监
11、督,又有审计、工会、监事会等部门的监督。虽然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比拟多,但这些监督主体之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互通信息的意识不强,没有建立监督信息的相互通报、相互反响和相互交流的信息沟通制度;监督主体分别受不同领导分管,整体联动的意识不强,甚至推诿扯皮,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位、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因而导致谁都监督,又都难以到位,影响了监督合力的发挥。 三、健全和完善对主要领导人员监督制约机制的途径与方法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任何权力都必须置于相关监督制约的机制之中。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把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开展的思路和改革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减少和防止“一把手自由裁量权在幅度、范围上的随意性。 一坚持关口前移,健全和完善预警防范机制 1.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制度体系。一是理论教育制度。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理想信念和从业道德教育,特别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催促“一把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切实增强依法办事、标准用权的自觉性。二是谈话教育制度。对反映的“一把手在公务活动和个人
13、生活中不构成违纪的苗头性问题,要进行诫勉谈话,早打招呼早提醒,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三是警示教育制度。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警示教育,引导“一把手以案为鉴、吸取教训,以身作那么、严于律己,努力做到慎微、慎独、慎权。 2.建立和完善廉洁自律制度体系。一是廉洁从业制度。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老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一把手不仅要成为本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倡导者、积极组织者,更应该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模范实践者,带头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假设干规定试行,建立健全本企业廉洁从业制度,标准从业行为,忠实履行职责。二是廉洁承诺制度。针对本企业的工作实
14、际,对照领导人员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确定适合“一把手的践诺内容,推行廉洁从业承诺制度,并探索实施廉洁承诺抵押金制度。三是述廉评廉制度。“一把手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向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和廉洁从业情况,接受群众的评议。 3.建立和完善督察警示制度体系。从关心保护的角度出发,及时对“一把手进行督察、警示。一是建立函询回复制度。将有关问题进行整理,用函询的形式通知“一把手本人,责令其限期向组织作书面或口头说明,做到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二是建立催促整改制度。对“一把手苗头性、倾向性的错误和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存档备案。三是组织调整制度。对“一把手
15、犯一般性错误,但影响不大,不宜再担任现职的,采取转任、降职、免职等措施进行组织调整。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影响的“一把手应引咎辞职;未主动提出的,任免机关应当责令其辞职。 二围绕关键环节,健全和完善用权制衡机制 1.加强决策监督。树立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的观念,把决策监督作为对“一把手最高层次的监督。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工程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集体作出决定。要确保决策权限的合理化,进行决策权限在不同层级间的合理分解,防止决策权力向“一把手的过度集中;要确保决策程序的标准化,完善决策的议事规那么,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要确保决策机制的公开化,建立决策工程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为决策权的监督提供必要前提。 2.加强财务监督。加强财务根底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下属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预算控制。加强对信用贷款和对外担保的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对“一把手任职期间经济效益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定性、定量评价。 3.加强选人用人监督。积极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原那么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环节的首推责任制、考察环节的差额考察制、讨论决定环节的提前预告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