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及路径 :对祁县伏西河小流域总体状况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产生水土流失的缘由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治理的主要举措,以期对同类型流域的综合治理供给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伏西河;祁县 伏西河小流域属于汾河流域,该区山高坡陡,地表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峻,对伏西河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是可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可以削减汾河流域水土流失。争辩成果对正在实施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有确定的促进作用。 1争辩区概况 1.1流域概况 伏西河发源于峪口乡上庄村的君寨沟,全长20.5km,小流域总
2、面积26.99km2,为季节性河流,仅在洪水季节有水。该流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雨水较多。据祁县气象部门资料记载,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0.2,多年平均蒸发量1585mm,多年平均降雨量441.8mm,年最大降雨量659.5mm,年最小降雨量203.6mm,降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流域地貌主要类型为土石山区,属低中山区,地面坡度组成大多集中在25以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7.0%;小于5的土地面积达323.84hm2,占总面积的12.0%,根本上都是耕地;525的土地面积1754.16hm2,占总面积的65.0%,主要是荒地、坡地、林地以及其他用地;大于25的土地面积到达
3、620.7hm2,约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23.0%,位于沟谷两边的陡坡处。 1.2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通过对2023年伏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实地调查和地块图斑现场勾绘综合分析,流域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坡地、耕地、荒山、荒坡以及疏幼林地等地类中,侵蚀方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依据1:10000地形图现场勾绘,结合土壤侵蚀分类标准判别统计,该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21km2,占总面积的82.3%。其中:轻度水土流失的面积7.2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2.64%;中度水土流失的面积6.5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9.6%;强度流失面积6.25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8.16%;极强度流
4、失面积2.13km2,约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6%。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地块图斑现场勾绘的综合分收稿日期:2023-08-19析,轻度和中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515的坡地、耕地、荒山、荒坡以及局部疏幼林地块之中,猛烈水土流失分布于坡度1525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坡,极猛烈流失主要分布难利用地及裸岩。 2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存在问题 2.1自然因素 1地貌因素。流域所在区域地形起伏,地面坡度大,切割深,上部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峻,土壤中细粒物质易流失,土体中残留的半风化碎屑物多,土壤黏性低,土壤结构性不好,肥力较差,保水保肥力量较弱。2气候因素。流域内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中,约占全年降
5、雨量的70%。在水量比拟大、暴雨相对较多的状况下,产生了猛烈外动力作用,这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潜在动因。3植被因素。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开垦,顺坡耕作、破坏植被等缘由,使大量的植被惨遭破坏,致使生态平衡失调不断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2.2人为因素 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人类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垦复、顺坡耕作等问题。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加大了流域水土流失。1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合理耕作,使得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削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人地关系失衡,尤其是地形起伏,致使人们不得不过度陡坡垦荒,原有地块水土保持功能丧失,造成更加
6、严峻水土流失。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林牧用地比例失调。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结构不仅影响农、林、牧、园等各行业产量的构成比例,而且会影响土地、劳力、资金及其他生产资料的配置,最终影响农业的产出比和土地的总体效益。流域内土地自然结构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坡度较大,客观上形成了耕地较少,林、牧地较多的格局,由于人口压力增大,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得不到有效调整。3落后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地处山区,机械化程度不高,农夫思想水平跟不上现代科技进展的步伐,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粗放,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导致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2.3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大,水土保持工程短板多,沟坡综合治理差
7、,群众退耕还林意识不够,生态进展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防治任务困难,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进展。2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渠道较为单一,国家补助、群众投劳照旧为主要的投入方式,“民办水保进展不够。3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低,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手段以传统方式为主,新产品的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相对较少。4支持效劳体系薄弱,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滞后,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尚未正常开展。5后期管护工作跟不上,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资金落实不到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根底设施支持不够,山、水、林、田、路得不到统一规划完善,如遇大旱之年,没有充分的水源,苗木得不到定时浇水,会导致大面积枯死。
8、3综合治理措施 1从自然动身,依据区域沟道发育特征,水土流失发生进展规律,做好沟坡治理。小流域坡面是水土流失的源头,充分利用植物措施固土保水、除害兴利、进展经济,在背风向阳、土层较厚、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坡耕地上优先进展经济林,如栽植连翘等树种;距村较远、集中连片、土层较厚的荒草地和土石荒坡营造乔木林,如栽植油松、侧柏、杨树、白皮松等树种。2对远山、荒坡等地段实施封禁治理,制定乡规民俗,阻挡人和牲畜进入封禁区活动,依靠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力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让大自然选择乡土树种,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适合当地生长和进展的树种,以微小的资金获得较大的效益,促进生态的改善,加快综合防治的力度
9、。3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机构,形成网络,疼惜水土资源,稳固治理成果,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积累治理经验,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从防护型治理转变为开发型治理奠定根底。4不断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乐观鼓舞企业参与生态治理,培育生态工程,建立公司运作方式参与生态建设新机制。5加强宣扬,提高群众生态保持意识。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扬力度,提高群众自觉造林、爱林、护林的意识,疼惜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家牛羊,不在禁牧区放牧。 4结语 伏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到达89.0%,比治理前增加了67.5%,林草植被掩盖率到达28.62%,比治理前增加了9.16%,林草掩盖率的不断增加,将有效拦蓄降水,调整地表径流,改善区域的小气候,增加抵抗自然灾难的力量,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农村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在有限土地资源下制造最大经济价值。耕作、浇灌、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流域农、林、牧、副以及第三产业的协调进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夫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的社会经济进展水平。 赵耀鹏 单位:山西祁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