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社会流动有两重涵义,一是垂直流动,二是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最典型的就是人们地位的上升和下降。人们地位的上升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也有社会结构的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两个根本条件: 第一,它应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上升时机。任何社会如果能够让其中的穷人不断地变为富人,就有无限的活力。社会学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流动率偏低的社会,另一种是流动率比较高的社会。比方,贵族等级制的社会就是流动率偏低的社会,因为贵族是世袭的,这样的制度阻碍着其他阶层人员的流入。目前,我国社会的流动率是比较高的。据测算,父母子女两代人之间的流动率与美国的代际流动率近似
2、,在国际上属于流动率比较高的社会。这说明,目前我国社会是有相当活力的。 第二,人们地位的变化应该是公平合理的。这是指社会地位变化所遵循的原那么,该原那么决定人们的地位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比方,“奖勤罚懒的原那么就是对的,反之“奖懒罚勤的原那么就是错的。在这方面,我国上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脑体倒挂现象,结果引发了很大的社会问题。而90年代以后,“脑体正挂了,符合马克思说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的原理,这就具备了和谐社会的根底条件。 社会流动是有规律的,群体地位的变迁主要受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目前,我国处在产业升级迅猛开展的时期,即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急速变迁的时期
3、。表达在社会流动上,就是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城市工业劳动力逐渐演变为以从事专业技术、管理、销售、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为主。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我国的社会流动目前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时期,即多数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有可能出现整体上升。当然,目前的整体上升主要发生在大城市里,一些沿海大城市出现了城市居民就业者中白领劳动者超过蓝领劳动者的现象。职业地位是人们的首要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普遍上升是非常积极的正向指标。 水平流动,在我国目前最典型的就是人口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当然也包括在城市之间流动的白领群体。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总数,低的估计也有1.5亿,其中主要是跨
4、省的流动。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流动人口在我国的根底建设和经济增长中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然而,巨大的城市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难题,比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难度就非常大。此外,还有流动人口聚集区的管理问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流动人口的住房与社会效劳问题、农民工对于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打工妹的社会保护问题,等等。这些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妥善解决巨大的人口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 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的主要根底就是确立我国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当前,最突出的恐怕要数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所以,鼓励社会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户籍改革,就成为实现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当然,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太大,户籍模式的改革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这对户籍改革分寸的把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人口的流动和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应把它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之不超过城市的可承受力。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