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高智生 (XX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根底;可以为社会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可以推进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这支力量。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和谐社会;重要作用 doi: 2023.3969/j.issn.20232023-0339.202223.01.02023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强烈愿望。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成份,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根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物质文明高度兴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前提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用开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根底。可以
3、说,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开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根底和前提。而在这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广东等地,中期以来的江浙等地,90年代中期以来的福建、山东等地,都是主要靠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才得以迅速赶上并超过全国增长水平,从而走在全国经济开展前列的。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采取重大措施,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帮助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开展,推动了当地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我国经济才在改革开放短短的30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开展,取得了西方国家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为9.4%,而非
4、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那么达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我国gdp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的已经超过了2/3;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上缴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社会总税收的增长速度,上交税额已接近全部税收的一半,如果考虑其他方面的税收(如所得税、印花税等),那么全部非国有税收收入就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68.5%。近期出版的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主编,数据来源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2223年开展的第8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而形成的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2023年6月202223年6月)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
5、,中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223年上半年,中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为623.9万户,比202223年底增加20.9万户,增长3.45%;全国城镇有私营企业379.9万户,占其总数的68.9%;农村有私营企业171.4万户,占其总户数的31.1%。202223年4月,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对北京、广东、河北、湖南、广西等23个省市地区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非公经济36条落实与民营经济景气指数调查的问卷调查与相关采访,得出的结果也令人兴奋:这23个省市区的民营企业,在202223年8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国家采取了一揽子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开展水平,20
6、2223年的平均总资产为40136万元,比202223年增加了12302万元,同比增长44%;202223年平均利润额为320231万元,同比增长25%;202223年平均纳税额为1220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充分的事实雄辩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可以为社会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解决国民就业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开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要“大力开展劳动密集
7、型产业、效劳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普遍看来,我国特别是经济不兴旺地区,就业问题一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是国民院校近些年来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多,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一个再就业问题,三是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四是每年需要安置复转退役军人。这些人员数量大大超过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而且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改革的继续深化,就业压力将是一项长期困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就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一考验,必须解决好广阔人员的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孕育、产生和快速开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8、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为缓解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结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据权威报道:当前,但凡开放的经济领域都有非公有制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相当多的家庭中都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者创业的人员。同样,据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2223年4月对23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吸纳就业人员方面,虽然金融危机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减少了就业岗位,增速明显放缓,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仍呈上涨趋势,202223年平均员工总人数为681人,比202223年增长了65人,同比增长11%。这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广阔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可以
9、推进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和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的历史反复证明:农民是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业人口是一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最先受益的是农民,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城市企业改革后,发生变化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而且,城市发生变化的势头很猛,持续的时间最长,直到现在仍然十分强劲。而农村那么显得缺乏后劲,导致城乡差距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威胁。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开展列为坚持协调开
10、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扭转我国城乡差异、工农差异 趋势扩大,推动全社会共同开展、和谐开展的重大举措。而在这一重大战略举措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在数百家国家级、数千家省级和数万家县级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它们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从我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地域分布看,也绝大多数诞生、成长于我国广阔农村的乡、镇、村,它们在开展农村的 二、三产业方面作出了突出奉献,包括在开展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工业化、加速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可以说,广泛分布于我国
11、广阔农村的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开展、推动城乡经济和谐的重要力量。以XX省为例,从2023年开始,全省各级工商联根据全国工商联和中共XX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农村建设,先期确定了200户民营企业开展挂村帮扶,到202223年将完成202300家私营企业帮扶202300个自然村活动。目前,全省已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对口帮扶、企业挂村、村企共建、户企结对等不同形式,与一些乡镇建立了联系,有重点、有组织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其中一些具有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还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此外,在改善农民生活、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方面
12、,非公有制经济也发挥了不可无视的作用。云南是如此,全国各地情形大致相同。 四、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又主要取决于经济生活的和谐。我们不能设想,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员群体,其生活水平差距过大也会和睦相处。不容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普遍的极大提高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悬殊。据联合国开发方案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这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0.4。这份报告还说,占
13、中国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而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仅仅占收入和消费份额的4.7%。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实,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从2022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经到达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这些说明:我国社会潜藏着动乱的隐患。按稳定的社会结构理论,一个社会最理想的人口财富分配比例应是“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各占少数,而中间收入阶层应该占绝大多数,但目前我国社会人口财富分配的比例还是“哑铃型。在这种中间阶层塌陷的情况下,贫富两极的比照自然就异常明显,二者之间的对抗就会更加突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正是由于经济生活水平
14、开展的差异,使得社会上一些人对新的社会阶层产生不正常心理,出现了一些“仇富的恶性案件等。 要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要缩短社会成员之间生活上的差距。因此,协调社会各阶层、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面对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我国各地各级工商联组织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努力开展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注重社会公平,以正义之心善待弱势、困难群体,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在回报社会方面,要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开发资源,吸纳就业,带动脱贫;在公益事业方面,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残济困,乐善好施;在自然灾害面前,要自觉捐款捐物,表达出危难
15、之时有爱心;在企业内部,要关爱员工,要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加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一切合法权益,构建 企业内部的和谐关系。我们快乐地看到,自1994年由2023位非公有制企业家发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荣耀事业中来的建议并开展“荣耀事业行动以来,全国各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的支持和领导下,成立了荣耀事业促进会,他们致富不忘国家、努力回报社会,自觉增强公益和慈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2023余年来,全国参与荣耀事业活动的有2万余家民营企业,实施扶贫开发工程逾2万多个,投资工程累计到位资金超过1200亿元,安置就业500多万人,帮助脱贫近一千万人,兴办公益事业1万多项,兴办荣耀学校202300余所,培训人员300多万人。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开展中有力地显示了它的雄厚实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重视这支力量,并充分发挥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张淑瑛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