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49691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高中部)2023年教学工作方案中学(高中部)2023年教学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凝心聚力抓管理,一心一意提质量为总基调,以“夯根底、强素质、提质量、树形象、争一流为总思路,以“标准管理、内涵开展、质量提升为着重点,以围绕落实市县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明心净心,挖掘教师自身潜力,精益求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大教育教学管理,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在2023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根底上,全面实现“学在、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目标,续写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新辉煌。二、工作目标1、教学质量目标。各年级期中、期末学科成绩有效人数全面完成一级目标,努力完成三级目标;各学科排

2、名总位次在市高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培优补弱、全员育人取得显著成效;学业水平合格考合格率有效提升,文化课学科力争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名次和人数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教师开展目标。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争做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四有好老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涌现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在学校及县级以上教学比武或教学素养大赛中进步显著,各学科培养1-2名以上的县级以上教学名师。3、学科建设目标。本学年在县学科建设评比中,重点培育23个学科,成为领军学科,至少要有2个学科教研组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三、主要工作与任务(一)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开展专题学习

3、,深化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新高考的理解和认同。组织教研室、备课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认真研究学习高中学科课程标准(2023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等系列最新的学习材料,明确学科素养在国家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清晰其在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养内涵要求。二是主动调整培养模式,为“强基方案的实施奉献力量。强基方案就是夯实中国科技开展的根基,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古文字学方面人才,传承中国文脉,文理融合培养拔尖人才。学校要不断为打好根底学科和学科根底创设条件,为强基方案招生“15%的多维度评价破格录取的偏才、怪才、能才学生创造脱颖而出的时机和成长空间,调整学生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校学生全面开展健康成长

4、,个性特长突出的办学目标。三是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以打造“诚信课堂为突破口,争做诚信教师,尽职尽责确保每一节课都精彩,对学生负责,教师重“言传,更重“身教,做到“七尺讲台,问心无愧。以教师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民法典,实现学习、教学双促进。(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扎实开展“教学标准月活动,努力实现教学常规推陈出新。深化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认真落实制度要求,强化过程评价。坚持做好年级周周查,教学科研处周抽查、月检查指导反响;实施好集体备课年级负责人包保制度和年级签批制度。一是推陈持之以恒,二是教学常规破旧立新,落实“一生一案,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

5、制,发挥全员全程的育人功能。二是深化课堂改革。深入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县中学各课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研究专题(复习课讲评课)要求,按照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模式(流程),倡导推进自主互动式新授课、主体体验式复习课、问题解决式讲评课,深化实施课型改革并不断完善。大力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开展课堂教学成果展评。推行小组合作、对抗学习模式。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及其评价鼓励方法,开展“各类对抗活动,形成“对抗无处不在的良好局面。三是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发挥评价考核的鼓励引领作用

6、。严格落实县中小学教学管理根本规程县中学教学管理根本标准县中学教学管理根本标准三三制晨读制度三三制校本教研制度三级对抗赛制度,修改完善教师评价工作方案教师月绩效考核实施细那么优秀教研室、优秀备课组评选方法,以制度的落实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三)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一是标准课程开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创造性开设好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倡导对国家课程、地方特色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鼓励教师编写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学科拓展性课程、培优补弱课程。编写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所需配备的系列学科德育渗透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改造、编写、使用、推广情况,纳入学科建设和优秀教研组考核评价。二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学

7、习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学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劳动教育,标准国家课程开设,特别是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加强工程技术教育。确保劳动教育的全课程路径。加大劳动教育场地和设备的投入与利用,保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三是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假设干意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作为统筹推进思政课内容建设的两个重点,把思政课上得更有意思、更有力量,上出思政课的魅力和活力,提高课堂抬头率,追求更高的“走心率,让思政课教师赢得更高学科尊严,引导学生

8、崇德向善、尊法守法,实现为千秋伟业立心铸魂,淘汰“水课,努力打造中学思政课“金课。四重视实验教学和阅读教学。阅读课程是学校课程结构中重要的组成局部。用好指导目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是用实指导目录,通过学科阅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二是用细指导目录,指导学校科学探索分级。三是用活指导目录,开展多样化校本阅读活动阅读图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落实关于全县中小学开设大阅读课程的实施意见,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开展人文核心素养。落实县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实施方案,培

9、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造务实高效的具有特色的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学期重点利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做好每月一次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征文评选推荐工作。五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落实县普通高中学科对抗赛活动方案要求,深入推进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突出新形势下学科建设在质量提升中的核心地位。继续组织开展全员参加的学科系列对抗活动。(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读书活动引领推动教师专业开展,以教师的持续开展实现学生成人成才。以市首届“全民阅读+由我领读教师领读者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教师读书活动。加强教师队伍

10、培训,完善“市县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开工程、“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推进“1358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教学研究和评比活动,以赛促教,精心打造锻炼平台,促进全体教师快速成长。精准实施教育科研。深入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促进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做好各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工作。加强小课题研究,倡导年龄50岁以下的学科教师每学期必须参与1项小课题研究。(五)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语言资源。举办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维护保持好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校荣誉。推进中华思想文化传播工程,组织开展好“家国梦读书演讲、“泰

11、山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教师参加论语等传统经典活动,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感悟,全面提升教师道德境界,争做“四有好老师。继续做好“每天一句国学经典学习解读活动。组织开展国学经典书法评比活动。编辑印发校本教材2023-2023学年下学期“每天一句国学经典解读汇编,通过开展传统经典讲读写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追随圣贤的志向,培养中华文化之根,提升心灵品质。(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其他工作。继续做好做好“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总结工作,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为今后开展网络教学或在线集中教学提供积极借鉴

12、。鼓励支持教师做好疫情防控下的教学改革创新及其成果的总结和转化和推广工作。严格教辅管理,逐级落实责任。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工作的意见及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辅材料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坚持“四严格一加强,全面标准开展教材教辅管理工作,学校与年级、教师逐级签订教辅材料征订工作承诺书。每月进行一次排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坚决杜绝出现教辅材料的违规违法行为。开发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利用好线上教学期间积累的优秀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好“高考圈资源,高质量效劳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全体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高效的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不误、两促进。要坚守圣贤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发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埋头苦干,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力争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