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静观镇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97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42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万余人,耕地面积31712亩,农民人均耕地0.65亩,5个村党委,2023个党总支,70个党支部。 20222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7.2023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13.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7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1元,比去年增加1366元。拥有电力11.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程控 5000余部,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1个,综合农贸市场1个,面积6900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以花木种植为主导产业,
2、年花木销售收入达2亿元,2022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2022年8月被xx市确定为城镇建设中心镇、百强镇、商贸中心镇,2022年2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 按照这次调研安排,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开展 超前规划:依据xx市一圈两翼的开展战略和xx区的一极两区开展战略,借助一线八点重点工程的实施,整合花木生态资源,大力实施花木靓镇、旅游活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及城镇带动的开展战略,全力打造花卉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建筑房地产业、加工农业、生态工业五大经济支柱,强力推进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
3、、台湾农民创业园、多彩园艺四大重点工作,引导现代农业开展方向。生产要素按点轴片模式辐射聚集,培育一群二带三区13个产业示范基地。即:一个产业集群绿色产业集群,逐步打造和构建集花卉林木、绿色食品的研究、开发、培育、种植、销售、培训、科学教育、示范、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产品生产与效劳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二个特色景观特质轴带华莹山绿色生态保护带与江东花木景观带。三个经济特色区即:中南部经济结合开展区(包括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开展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展区);低山丘陵特色粮经作物与畜禽养殖区;山过林区。13个产业示范基地,即:小米生产基地、苗木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城镇开展区、山地生态工业园区、特色
4、腊梅生产基地、花卉苗圃种植基地、桃源人家、美丽乡村、重庆农谷、多彩园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生态保护与森林休闲探秘旅游区。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原那么,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开展。 主要模式:也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力争更多的农民从祖祖辈辈传承的耕作土地中解放出来,放心、安心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转移安置,以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如重庆农谷。业主主导型:也就是政府协调,通过开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以此突破传统型农业束缚,引导农民向现代高新农业开展,农民增收,农民得实惠,如乡村嘉年华。专家主导型:也就是专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栽植示范,带动和影响周边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步伐,加速
5、农民增收致富,如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专家创业园。农民自发型:如万全村、天星村的新农村建设等。 效果明显。通过采取以上几种模式,镇村干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截止202223年2023月底,农村承包耕地流转进一步提速,主导产业科技含量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高新花卉品种不断涌现,园区向周边群众辐射进一步加快;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务工成为园区及周边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户均年收入普遍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如素心村、万全村、双塘村2022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5000元。 (二)适度规模经营开展 我镇以江东花木产业带一线八点中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湾农民创业、多彩园艺为重点,强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
6、规模化开展。着力打造花卉苗圃种植、特色腊梅、优质林果、静观小米生产等四大基地,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到目前为止:花卉苗木种植达3.8万亩,优质林果面积500亩,腊梅花种植面积2200亩,静观小米种植面积达202300亩。 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1.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主要表达在花卉品种结构尚欠合理,花卉生产小而全,其产品没有特色,规格难以统一,数量难以形成规模。据统计,目前全镇花木种植面积中常规绿化苗木占40%,草坪占25%,档次较高的观叶植物、盆花、桩头盆景仅占4%,大树、高规格的少,小、中苗多。 2.没有完整的营销体系。我镇乃至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供销网络和一个大型的花卉交
7、易市场,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形成了分散经营的局面,使花卉产业还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全镇花木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虽有202300多户,但这种传统松散型的产业类型处于无序竟争状态,如果花卉销售形势好,花农产品销售就有保证,收入就稳定;假设是当年产品滞销,花农就要受压级压价之苦发,利益将受到损害。 3.花卉产业科技投入缺乏。科技含量不高,绝大多数花农靠老经验、老方法来种植花卉,现代化管理水平缺乏,由于存在着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镇花木常规品种多,名、优、特品种少,花卉产品的附加值低。 4.政府财政投入缺乏。我镇花卉产业经营起步较晚,政府每年用于发花卉业的资金分散,不
8、利于专业化、集约化的花卉生产,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制约花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开展。 5.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龙头企业在花卉开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花卉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欠缺,这样极大制约了静观花木产业的产业升级。 6.第三产业开展严重滞后。随着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越来越受到广阔旅游者的青昧,围绕花木产业的旅游观光开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静观花木产业的开展和静观经济开展。 建议: 第一、扩大花卉规模。按照突出特色、品种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在种植规模、花木特色、产品档次和布局上下功夫。争取到202223年全镇花木种
9、植面积到达40000亩,产值达3亿元。 第二、优化花木结构。在开展花木生产的同时,在我们传统蟠扎精品上、在花卉产品上、在室内欣赏植物等方面作适当调整,使我镇高中低档结构及花卉、苗木结构趋于合理。 第三、注重开拓市场,建立完善的花木市场营销体系。开拓花木营销市场,一要培育花木营销龙头企业,二要大量建立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三要组织对广阔花木经纪人队伍引导。目前我镇有花木企业52家,收入超过千万的有12家,有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9个,有近380人经纪人活泼在花卉生产和经营中,202223年花卉经纪人队伍实现花卉销售收入15000多万元,为静观的花卉开展经纪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
10、经纪人在花卉营销中作用,大力开展经纪人队伍,并通过行业协会的成立加强经纪人队伍的标准和管理,使花卉经纪人在我镇花卉营销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要加大力度扶持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一方面让企业找市场、闯市场、占市场,另一方面让市场引导企业搞好花木产业开展,培养、组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素质的花木经纪人。 第四、塑造花木品牌。虽然静观有中国花木之乡这一块金字招牌,但是静观花木的品牌并未真正树立。因此,全镇上下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打天下,要在宣传力度、花木精品、企业形象、产品包装上多下功夫,把静观花木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花木品牌。 第五、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花木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市政绿化和园林景
11、观绿化正朝着大规格、高档次、鲜香花方向开展,静观花卉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增加产出附加值,花卉研发中心科研示范基地规模和成果正在显现。 第六、提高花木效益。我镇花木经济的开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同时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花木的欣赏、生态旅游等各方面的功能,拉长花卉产业的效益链,提高花木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花农的经济收入。 二、土地流转及征地撤迁中的问题 统筹城乡开展,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截止202223年2023月底,我镇农村土地流转面
12、积已达5600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0.4%,涉及农户3592户,按流转形式分:转包900亩,出租4700亩;按流转对象分:种养加大户900亩,专业合作组织500亩,农业企业2700亩,一般农户900亩,其他600亩;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700亩,其中:蔬菜200亩,水果300亩,花木4200亩。征地撤迁92023亩,297户,786人。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事关静观开展大局的重点土地流转及征地工程,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全力以赴,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工程顺利推进,根本奠定了本镇目前较好的开展根底 存在的问题: (一)部份村社干部思想观念尚未转变,
13、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不能正确引导村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有序流转。 (二)部份群众对现阶段土地流转政策理解不够,认为流转就是土地买卖,把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混为一谈,对业主进行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持疑心态度。 (三)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因个别满天要价,使之实施难度大。 (四)法律、法规对耕地流转限制紧,上级工作要求、农业产业化开展需求与耕地用途矛盾越来越突出,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 (五)政策机制与社会保障不相适应。一是流转机制不完善;二是流转行为不标准。三是土地成片流转难,适度规模经营等重点工程推进十分困难。四是局部农民恋土情重,生怕土地流转后
14、生活无保障。 (六)涉及占地群众最关心撤迁安置类住房建设难,具体表现在:一是建设和安置本钱高,投资者或基层政府压力大;二是选址、规划、设计、审批等手续申办十分繁琐,程序复杂,与急需安置群众迫切要求矛盾突出。 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议: (一)加强监管,搞好效劳,随着统筹城乡开展水平的不断深入,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迫在眉切。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日常监管工作,切实做到三个标准:即标准土地流转程序、标准土地流转合同和标准土地流转行为。二是要组建以两个中心、一个效劳站为运作模式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效劳体系,即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效劳中心和合同纠纷调处中心,村级建立
15、土地流转效劳站,区、镇、村三级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法律政策咨询、提供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土地流转档案、调处合同纠纷等效劳,逐步摆脱政府负责实施土地流转的局面,实现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借以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本钱。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区级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和镇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构,着力解决各类农村土地纠纷。 (二)加强扶持,提供保障,不断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空间。一是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搞好信息效劳、政策效劳、法律效劳和组织管理,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使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向城市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条件和有效空间。二是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放心走出去,进而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要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