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50423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德育治理考验协调智慧德育治理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灌输式的或是控制管理式的德育管理活动,而是强调参与治理的各方平等合作,在治理过程中协调互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解决德育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对症下药。要想彻底解决德育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采取不同于以往管理式的手段,而采取治理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铲除德育的病根,切实提高德育效能,促进德育的健康开展。何谓“德育治理?我们认为,德育治理是指通过一定的规那么和程序对在德育活动中出现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的利益各方进行调节的一种过程。这样的德育治理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灌输式的或是控制管理式的

2、德育管理活动,而是强调参与治理的各方平等合作,在治理过程中协调互动。那么,中小学德育应当如何治理呢?应该协调处理好哪些关系呢?本文试从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环境及其各子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对中小学德育治理进行论述与分析。一、协调好德育内外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德育治理的外部主体来看,要协调好学校、政府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把学校看做是社会道德文化传递的中心,无视了家庭和政府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开展的影响,导致现在学校单方面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成效微乎其微的局面。因此,从德育外部主体来看,必须要均衡好学校、家庭和政府三者在德育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学校、家长和政府三

3、者合一的全面网络。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家长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进行德育培训,让家长意识到家庭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教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通过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使家长和学校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使家长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局部,实现从家到校学生德育工作一条龙。政府一方面可以利用行政权力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催促其改进缺乏;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严厉惩治误导青少年的报纸、网络等群众传媒,取缔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整治社会不良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从德育治理的内部主体来看,首先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的这种

4、双主体关系。这就要保证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师生双方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开展。其次要协调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有些任课教师认为德育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与任课教师没有关系,因此与班主任无任何往来,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策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德育主体的一局部,都是教育者,都应该承担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班主任可以邀请班级任课教师一起参与班级管理,针对班级德育问题广征任课教师的意见,邀请任课教师成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监督者,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好班级的德育工作,任课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最后要协调好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所有的学生都是受教育者,都应享有平等的接受德育的时机,因此教

5、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公平的时机接受德育。二、协调好德育内容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存在诸多问题,比方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德育教授的内容都是重复单一的,讲授的方式根本上在课堂中进行,一般不顾及中小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和接受知识方式的差异,对学生品德开展的规律性把握和尊重不够,而且这些德育内容大都与实际脱轨,缺乏与现实生活联系。有的学校只喊“假、大、空的口号,不注重培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行为习惯,更谈不上其他道德的培养。因此,对德育内容进行治理,要协调好德育内容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如“

6、饭前洗手“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等,这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必须要做到的,是做人的根本品德,这是第一层次也是根底。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根本道德、公民道德,如“勤劳勇敢“自觉参加家庭劳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这是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公民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道德,如“爱祖国、爱人民等,这是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最高信仰。在协调这几个层次的德育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开展规律,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使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会如何做人,而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必要的爱祖国、爱集

7、体、法律常识、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三、协调好各种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在当前中小学德育活动中,一般采取教师教育指导法和学生集体教育法,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进行德育,而较少采用学生自我教育法,从而弱化了中小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降低了中小学生自我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利于中小学生道德品格的提高。因此,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德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发挥教育者指导方法的运用,也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方法的运用,将多种方法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学校德育中。当然,在采用具体方法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教师一般采用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这种方法如过多使用也会失去应有的效果。中小学生

8、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枯燥空洞的知识和重复乏味的事实很容易使中小学生感到厌烦,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老师比较喜欢用典范示范法,通过班级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道德情操来鼓励其他学生。这种方法虽简单有效,但有将过多注意力放在优秀学生身上而引起普通学生的不满,反而降低了该方法的效果之嫌。所以说,单一地使用某种德育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要采取多样德育方法。如在低年级时,教师可以采取教师指导教育法,使全班学生有较好的德育意识;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教育的方法,提高班级整体德育状况;对于自觉性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指导法;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可以采取典范鼓励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对于好动性学生可以采取说服法和实践锻炼法,不仅向学生说明道理,还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对于情感细腻的学生可以采取陶冶教育法,朗诵有关德育的诗词,宣扬先进德育工作者事迹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只有将多种多样的德育方法放在一个系统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交织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德育方法1+12的效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