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50465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学经典大学篇一: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5.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

2、其不善而著其善。6.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7.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8. 有所恐惧,那么不得其正;有所好乐,那么不得其正。9.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10.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11.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12. 孝者,因而事君也;弟者,因而事长也;慈者,因而使众也。13.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14.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15.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3、非诸人。16.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17. 道得众那么得国,失众那么失国。18.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19.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20. 是故财聚那么民散,财散那么民聚。21. 22.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那么财恒足矣。23.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24.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25.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26. 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4、,恐惧乎其所不闻。27.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28.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29. 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篇二: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5、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

6、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经明白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穿焉,那么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7、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章为朱熹补传)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八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那么不得其正,有所恐惧,那么不得其正,有所好乐,那么不得其正,有所忧患,那么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第九章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

8、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第十章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因而事君也;弟者,因而事长也;慈者,因而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

9、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第十一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

10、可以不慎,辟那么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那么得国,失众那么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那么民散,财散那么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那么得之,不善那么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假设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假设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假设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

11、;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篇三:大学原文和译文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简介大学本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因而,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局部。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如此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12、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译文】大学的主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到达最完善的境地。明白应到达的境地才可以志向坚决;志向坚决才可以平复不躁;平复不躁才可以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可以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可以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不断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开展的规律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3、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本人的国家;要想治理好本人的国家,先要治理好本人的家庭和家族;要想治理好本人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本身的品性;要想修养本身的品性,先要端正本人的心思;要想端正本人的心思,先要使本人的意念真诚;要想使本人的意念真诚,先要使本人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治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

14、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原文】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假设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康诰说:“可以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给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可以弘扬崇高的品德

15、。 这些都是说要本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假设可以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舞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尽管是陈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因而,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译文】诗经说:“京城及其四周,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点。诗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说:“连黄鸟都明白它该栖息在什么地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不断庄重慎重。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尊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敬;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祥;与别人交往,要做到讲信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