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课材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间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那么,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一种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一定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的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有关,与社会道德水平
2、的滑坡和人们精神信仰上出现的焦虑、迷茫甚至缺失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开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1.答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需要 社会主义在其开展和演变的历程中,经历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起源于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19世纪30和40年代,开展到顶峰时期,其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理想,自其诞生就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追求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
3、人人平等、个个幸福、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价值性的根底上,阐释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根底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根底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异,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开展,
4、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开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页。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无论从一种理论、运动还是一种制度来说,都
5、意味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阔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开展,与他们的解放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12期,第128页。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将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开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并对实现这种目标的指导思想、制度保障、主要方式等作出了初步的论述和阐释。在这些论述和阐释中,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等问题,但他们的理论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蓝图,如为绝大数人谋求利益、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人的自由全面开展等。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本质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本
6、质。列宁继承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践成功结合起来,成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变成一定现实的开拓者,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列宁在复杂而又艰辛的环境中,在汲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训的根底上,对如何建设苏俄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注重商品经济与市场、建立新型民主制度、由人们自己管理社会、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等思想,开启了落后国家坚持原那么与价值原那么、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新思路。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12期,第133页。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建立起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指导
7、地位,树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表达在公有制、有方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等这些概念之中,对其它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极大。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根底上,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诞生了新中国。在漫长而艰辛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旗帜
8、鲜明地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主流的价值观,用以教育广阔党员干部,并向广阔民众宣传和普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彻底、全面地实现了广阔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掀起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全面提升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此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
9、主义价值观激起全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并形成高度一致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爱党爱国、为人民效劳、公有制、方案经济、大集体、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无私奉献、共产主义新人、斗私批修、反修反霸等成为此时期不同阶段的主体价值话语。显然,在左倾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此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曾带上了左的色彩和局限。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业。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开展历程,为人民效劳、民主、自由、文明、富强、共同富裕、公有制、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公平、正义、法制、法治、德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创新、以人为本、和谐、人的全面开展等概念,凸显了此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基因。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兴未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有何联系与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本质有何不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答复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