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1986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3年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思考我市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开展的优先位置通盘考虑。 一、当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三农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业根底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奠定了根底;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

2、、蔬菜、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使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向合理化、协调化的方向开展;三是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 我市“三农的状况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社会经济开展存在五大失衡。 (一)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开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代表根底设施建设水平的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开展环境的根本条件。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根底设施是其代表。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根底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根底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

3、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公共品供给政策,多年来城市公共根底设施在国家财政强大投入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好,而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强人意。我市的城市区和外市相比较,其现代化水平并不比兴旺市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兴旺市,越来越像“花园城市。但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全市2.5个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不是通沥青(水泥)路,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还有64.7的村庄没有用上自来水;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几年,由于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导致农村的传染病出现了扩大蔓延趋势。近几年,农村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其中许多是由于

4、公共物品供给短缺造成的,例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等。 (二)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开展缓慢,城乡经济开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城乡社会经济开展差距不仅反映在根底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从1990年到2023年,城市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按道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民间资金向城市快速流动是必然的,因为城市的投资空间大、时机多。但是,在资金流动中,如果政府利用非市场力量,过度刺激民间资本向城市转移,人为造成农村投资偏枯,势必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开展落后,城市经济开展

5、繁荣。 (三)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自199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资源要素也加速向城市流动,比方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低廉的价格,以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强制征调到工业和城市里,数以万计的资金也通过金融系统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的形式从农村流向城市。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市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80年代前期曾经有所缩小。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和国家屡次调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

6、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到1983年降到最小。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加上城市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198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1.71:1,到2023年为2.79:1。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1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二分之一。而国际上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如果考虑到农民的纯收入中有大约1/4用于生产投入,加上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实物性福利和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会更大。二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相应扩大。城乡居民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可防止地引致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距。从消费总

7、量看,2023年全市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74亿元,增长12.7,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98亿元,增长6.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是农村的3.5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0235元,增长9.8,而农民生活费支出只有1765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民生活费支出的3.46倍。 (五)支柱产业少,城镇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的培植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关于XX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思考第2页 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8、不够有力,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城乡分隔,流动不畅,农业人口居高不下,大批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市场意识不强,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造成我市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城乡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现阶段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市城乡差距的扩大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以户籍管理为根底的城乡分割体制,把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对城市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把农民限制在土地及农村范围内,不能向城市迁移,阻断了农民进入城市工

9、作的途径,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开展时机和条件。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用工制度的松动,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但这只是一种体制外的、暂时的流动,他们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一些限制进入的政策,农民务工经商要付出高出市民许多的附加本钱。所以,现行的许多制度规定仍然存在着无视农村、歧视农民的问题,以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分割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这是构成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2、城市化严重滞后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兴

10、旺国家大城市化水平高于70,步入后城市化阶段。我市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比较有一定的差距。我市现在的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只有36.9,城市人口的比重只有40.6,比经济开展水平与我市相当的城市大体相差7个百分点,滞后5年到2023年。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带来并加剧了我市一系列经济社会开展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城镇开展缓慢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人均收入低,阻碍了农业劳动方式的革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开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形成畸形就业结构,严重削弱了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三,形成城乡消费断层,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严重

11、缺乏,阻碍需求的有序扩大和升级。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脱节,gdp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农业中就业人口庞大的巨大反差,无疑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3、城乡改革不平衡促进了城乡差距的扩大。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滞后,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开展要求。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并取得明显效果,而农村的改革国家从宏观上重视不够,事关“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的改革都远远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开展,导致农村新产生和积压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侵害了农民的权益,又使城乡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一是农村金融制度改

12、革滞后,民间金融发育受阻,造成金融组织结构单一,资金供给总量偏少,引起农民贷款难;二是土地征用制度落后,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充分表达,集体所有的土地既不能进入一级市场,也不能进入二级市场,造成大量农民失地、失业又失利;三是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造成财政补贴资金大量增加,农民的种粮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城乡二元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导致公共资源占有不公。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假设干建议 城乡统筹必须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方法谋划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走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开展路子。为此,必须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

13、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开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规划先行,做到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的架构、产业的分布、功能的配套,以利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开展,在开展方式和工作指导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需要在政策、投入等方面予以表达和保证。在研究和配置生产力时,把城市和农村放在国民经济这个大盘子里一同进行考虑,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有效组合。要进一步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此根底上市区和各县都要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切实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

14、割、建设分治的状况,突破城关镇的局限,与村庄布局规划相衔接,以此为指导合理确定并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条件。统筹开展的规划由政府办牵头,发改委、农业局等部门具体操作。 (二)建立城乡统筹的利益分配体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农业投入政策。总的思路是:努力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来说,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根本

15、建设的投资力度。可考虑与市财力增长相适应,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年增加一局部市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建设,确保农业基建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尽快改变中小型农业和农村根底设施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方法,逐步把县以下的中小型根底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根本建设的投资范围。抓好农村水利、电力、通讯、交通、渔港等根底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今年实现452个村通油路。三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平安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建立起农业支持机制,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四是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建立对农民收入的直

16、接补贴制度。逐步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在重点产区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五是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使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六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建议市财政局及涉农部门拿出具体意见。 (三)建立城乡统筹的产业开展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1、合理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实质上是选择适当的形式(机制)把农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