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2094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市低保就业工作调研汇报 城市低保人口在我县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极度贫困;二是家庭无主要劳动力,低收入,高支出;三是家庭有劳动力,但是无就业渠道,也没有自谋职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差、就业率极低。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从2023年实施城市低保以来,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最低保障。但是我认为,长期给予他们低保,不促进他们自身的开展,就没有实现以人为本,没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开展观。所在,如何处理好城市低保人口的就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就

2、业是低保人口实现自身开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县有城市低保人口8169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13%;人均月补助标准78元,在XX市处于第6位,年支出城市低保金850万元,居全市第1位。呈现出人多、面广、标准低、支出量大是我县城市低保的特点。 如此规模的城市低保保障了全县绝大多数困难居民的生活,对于全县社会稳定起到明显的保障作用,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但从当前低保工作开展的情况看,存在部份人依赖低保金、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存在低保金养懒人现象,有些人年轻力壮,领取低保金不做事;存在低保金养闲人现象,有些人成天在茶馆喝茶打牌,靠低保金过日子。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主观上看,是低

3、保人口自身素质不高,几乎不具备劳动技能,就业困难;从客观上讲,当前的低保政策中缺少鼓励低保人口就业的内容,在劳务开发和促进就业工作中对这个群体的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开展进步,我们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低保人口的开展问题,以保障促进开展,以开展落实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时,正确认识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们不能让低保的面越扩越大、低保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来思考:如果今年全县低保的需求量为9000人,明年增加为12022人,难道能够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吗。应该说明我们的开展工作没有做好,群众的增收问题没有解决好。 只有加快经济开展速度,加大劳务开发工作

4、力度,促进就业,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开展的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才是正确的开展思路。 二、促进城镇低保人口就业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我县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劳动力202323人,有就业需求的878人,占86%,这说明大局部都有就业意愿,但为何没有就业。如果不考虑主观的因素,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关于居民收入计算的方式,客观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业的积极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标准为150元/人、月,也就是说人均月收入到达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对于收入的计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没有说明是净收入还是总收入,所以目前在计算居民家庭收入时都按总收入计算,这

5、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务工,月薪600元,那该户的低保按政策应予以取消,而实际上600元,只够一人的在外面的根本生活支出,这一人外出务工反而让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当低保人口要选择外出务工时,他就得反复权衡,患得患失。 2、县内就业岗位有限,外出务工面临的困难多,让城市低保政策成为低保人口手中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企业规模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县内的规模企业,郎酒集团、烟草公司等目前都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新兴的一些煤矿企业,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大部份城镇居民又不愿从事采掘工作。所以县内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小。 由于县外企业在招用工上

6、的不标准,效劳保障政策滞后,外出务工又面临劳动强度大、合同纠纷频繁、工资拖欠等诸多困难。多数低保人员对外出务工前景不看好。 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都不高,出去后工资也不高。这些原因就让低保人口常在领低保金和就业之间徘徊。 3、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业就等同于失去社会保障。全县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表达了各个部门促进就业的良好愿望,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执行为外出务工的低保对象报销车费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个部门所执行的政策没有整合,一些没有促进就业任务的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没有得以表达。 如民政局没有促进就业的工作任务,但承担了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如何整合这

7、些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制约具备就业条件而不就业的低保人员,另一方面又要鼓励积极就业的低保对象。 三、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促进城市低保人口就业。 1、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业机率。 按照全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培训工作的统一安排,认真按劳动力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就业需求的低保2023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电动缝纫培训,人希望接受电子装配培训,人希望接受车、焊钳工培训,人希望接受计算机操作与维修培训,人希望接受物业管理培训,人希望接受餐饮效劳培训,另外还有 人希望接受保安、创业规划、煤炭采掘等专业培训。要根据个人意愿,作好规划,利用好

8、劳务培训费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组织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培训班,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严格管理培训经费和培训补贴,要将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挂钩、与输出比例挂钩。对于组织培训后仍然多数参培人员不能从事根本操作工作或者输出比率低于60%的要进行责任倒查。对于培训效果明显,输出比例超过95%的要进行奖励。 2、加大劳务开发力度,拓宽城市低保人口的就业渠道。 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就业。组织专门的队伍深入到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召开企业用工需求座谈会,充分了解各类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用工情况。充分利用

9、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商贸、效劳型、加工型企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广泛吸纳城市低保人口就业。 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扶持社区企业开展,探索社区企业由社区居民共同投资入股的模式,鼓励并优先让城市低保人口参股经营。对于投资有困难的家庭,可以协调信贷部门发放小额贷款予以扶持。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应采用发放小额贷款、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等方式予以扶持。在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和新办贸易市场时,可安排不低于20%的摊位,按本钱价租售给城市低保对象。 3、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 实施好培训、输出、效劳、维权、管理一体化工程,着力提高劳务开发的质量和效益,有

10、效的促进城市低保人口就业。 劳务开发部门、工会、司法、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劳务办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与用工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法律效劳机构的综合协调、联动维权效劳新机制。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建立劳务工作站,定期对输出的人员进行回访,切实维护外出低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城市低保对象出得去、稳得住,实现外出就业的良性循环,用不断有人成功的实例教育和引导低保人口自力更生、自强自立。 要通过效劳与维权,防止外出务工瞎折腾情况的出现,如果是出去的低保对象一月两月就干不下去了,那他不仅挣不到钱,反而会增加家庭负担,加剧贫困程度。

11、 4、加大科学管理城市低保的力度,解决城市低保人口就业的后顾之忧。 首先是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全县低保人口的根本情况,尤其要掌握其中劳动力的情况,建立制约机制。对已享受城市低保或正在申请城市低保男48岁以下、女38岁以下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必须在本人所在社区或乡镇劳务办进行求职登记,如果两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效劳机构提供的就业岗位,可停发其城市低保金或不受理其城市低保申请。 其次是要建立鼓励机制。对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并积极就业的可适当放宽低保政策,让低保成为其就业和开展的有力保障,对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延续6个月,对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其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待遇减半发放6个月

12、。 第三是要建立低保人口就业档案,掌握其就业的根本信息,对于就业失败的,要放宽低保申请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做到出得去进得来,让低保对象在就业时无后顾之忧。 5、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建立促进城市低保人口就业的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调查全县低保群体的生存状况,关注和研究他们的开展问题,探索和实践帮助他们脱困致富的工作思路,建立促进他们就业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市低保人口就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县政府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促进就业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可以解决城市低保人口外出务工的路费补助、医疗补助、维权效劳等。 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鼓励和制约机制,鼓励与制约并重,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城市低保群体的就业观念,用制度促进和保障城市低保群体的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