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生路民生路 民生路民生路“复活复活”石门百年风情石门百年风情 城市因历史而厚重,因文化而隽永。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从中山路向南上大经街,走上五六百米,几栋青砖灰瓦的建筑就会映入眼帘。裹挟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间,青砖灰瓦渗透出的则是浓浓的厚重历史韵味。这里便是被整饬为“历史文化长廊”的石家庄老民生路所在了。说到石家庄的民生路,很多年轻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老石家庄人来说,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街承载着他们太多美好的记忆。民生路原名民生街,是石家庄最早的老街道之一,民生路形成于 1915 年,取名公兴存街,1928 年改名延闽街,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与鑫华街合并,
2、称共存街,1946 年更名为民生街。与其前后兴起的还有毗邻的电报局街。电报局街形成于 1920 年,原本没有名字,直到 1926 年兴建了电报局才因此得名。这一带是随着京汉、正太、石德铁路的修通交汇而发展繁荣起来的。尤其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后,井陉煤和阳泉煤运进石家庄,在车站东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煤炭市场这也是煤市街名字的由来,以后又在其北开设了电报局,各类商铺聚集于此,繁华程度相当于今天的中山路。这里和火车站西北的大桥街一带,共同构成石家庄城市的雏形。民生路是石家庄由村变市后逐步成为市内早期最主要的汇聚商业和文化的经济中心。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末民生路仍是石家庄最繁华的商业、文化街区。2010
3、年 7 月 29 日晚,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正式开街,向市民免费开放。步入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在别具民国风格的拱形门前,是一块用紫铜版雕刻的 1923 年石家庄全图。俯视该图,民生路处于其显著位置。走过第一道拱门,踩着石路,仿佛时光倒流,来到民国初期的石家庄,眼前是四个拱门围合而成的小院落,一棵百年石榴树和一棵百年皂荚树坐落于此。据说,这都是拆迁过程中保留下来,特意迁移至此的。尽管树已经不再茂盛,却向人们传递着岁月的沧桑,时光的变迁。再往前走,就是由煤市路小角楼、米家楼、常家院、万字会楼和民生客栈五栋历史建筑构成的三个院落。虽都是青砖灰瓦的民国风格建筑,却又有各自的风格。煤市路小角楼同其他方正的
4、建筑不同,从外观看形状似平行四边形,而其西北角则依地势而起,两墙相接处形成锐角连接;而米家楼,宽大的拱券门洞正居中间,两侧是制作精细的圆拱窗,显得格外大气;常家院高高的门洞,狭长的迥廊,就连门框、连廊挑檐都装饰有精美的木雕,足见其家族曾经的显贵。同时,为了体现其与现代的融合,这些建筑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窗。几栋建筑间还增加了小桥流水,更添一种清雅的韵味。据介绍,为了达到“拾取历史记忆”的效果,文化长廊设计采取了“点面结合,尊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各建筑力求达到“原汁原味”。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的是本区域内旧房屋建筑拆除的原材料,同时在细节上保留了最具北方建筑风格的拱券式造型;在建筑材料方面尽力做
5、到使用原有的材料,在旧房拆除中特意保留了近 60 万块旧青砖,并将旧青砖经过“五扒皮”工艺处理,既保留了历史的原有风貌,又使得建筑更细腻、更具美感。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项目总投资约 2.5 亿元,东起大经街,西到胜利大街,全长 370 余米,占地近 30000 余平方米。文化长廊内一共设计保留了 16 座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建筑,目前市民能看到的是东段保留的建筑,其他的历史建筑将在西段呈现。在文化长廊东段开放的同时,这里也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主题为“昨天今天明天”的历史文化展览。五座历史建筑分别向市民展示历史记忆、工艺之家、儒雅之风、旧城巨变、民国情调。五座各具风情的院落 米家楼里“藏着”石门历史
6、上世纪 30 年代,米家楼由一名山西籍姓米的煤老板所建,故此得名。整体建筑与布局均衡对称,显示出建房主人祈求生意兴隆、富贵平稳的心理追求。米家楼迁建民生路后,它成了历史文化长廊的首站。如今,米家楼内挂满了照片。正太路石家庄火车站、日军占领石门后横行街头、解放军攻克大石桥一幅幅黑白照片讲述了石家庄的历史。小角楼里云集河北民问工艺 在米家楼的北侧是煤市路小角楼,这座依地势而建的砖混小楼,属民国晚期建筑。房屋平面的四角中,两个直角,另外受地势影响一个呈钝角一个是锐角。这在民国时期建筑群中较为罕见。如今,在民生路上“重生”的小角楼,依然是米家楼的近邻。这座小楼的主题被定位“工艺之家”,唐山皮影、蔚县剪
7、纸、衡水鼻烟壶和藁城宫灯等河北特色工芝品齐聚一堂。常家院再现四合院风情 在米家楼的西侧是著名的常家院。它是民生路上的“旧客”,曾在日军侵华期间被时任石门市长的日本人山口据为己有,被称为“山口公馆”。这次迁建中,它来到了民生路的南侧。高高的大红院门,红方格子的窗棂,苍翠的竹子依墙栽种,院中央则布满了青草、石头,诸多元素再现了民国初年中国北方的典型四合院风情。此外,常家院门口还摆上一辆老式黄包车,供游人合影留念。万字会楼述说“旧城巨变”走出常家院,穿过一座小石桥,迎面便是万字会楼。它是这次重生的 5 大历史建筑中年龄最长者,据说为清末时期一位爱新觉罗氏贵族所建。中式的雕花门窗、砖雕与西式的庭院护栏设计自然融合,凸显了精致与华贵。据传闻,该楼体在高空俯视时,呈现出一个繁体的“万”字,故此得名。如今,万字会楼内部依照旧时风貌装潢,大经街原址旧貌以及改造建设后的街景照片,“讲述”着石市的进步和发展。民生客栈呈现“社会百态”万字会楼的西侧,也就是整个历史文化长廊(东段)的最后一座历史建筑便是民生客栈。据了解,这座砖混结构的民国建筑最初是一座客栈,建筑构造中包含了拱券、简瓦、檐口等典型的北方传统建筑元素,这也使它成为长廊建筑群中的最大亮点。场馆内已经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旧报。据介绍,这些跨度百年的报纸,详实记录了石家庄近百年的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