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涞水林业可持续开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开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 人类文明的开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开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兴旺及其特有的制度建设,造成了以疯狂追求利润为目标,以残酷竞争为手段,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维持社会繁荣。长期以来,人们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主宰,并在人定胜天的指导下肆意地向自然索取和破坏,导致了自
2、然资源的耗竭,生态系统的退化,环境污染的加剧,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的加大,并使得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生存开展问题,引发了深刻的反思。 中国是宣布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最早的一个开展中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文明是一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根底,以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开展规律为法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文明。一般来说,生态文明包括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4方
3、面内容。以开展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强调开展模式的转型,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底和制约因素,着眼于建立稳定、和谐、高质的生态环境体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人居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直接表现,推进生态人居建设,努力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文化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保证,建设符合可持续开展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以及管理体制。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森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生态过程,以及调节气候、修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促进城乡和谐开展等方
4、面具有其他自然或人工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23年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开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根底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开展,而且在生态文明的创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开展的“根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林业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好成绩。林业建设是一个包括育种、造林、抚育、利用等一系列林业技术,以及政策、法令、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复合系统工程。为使这项工程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本文就以下5方面的问题提出
5、一些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一)把林业纳入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总体框架 作为区域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局部,森林在保护人体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根底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解决水、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区域的可持续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通过3个要素的耦合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应当把林业建设纳入到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总体框架中。 (二)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育林和造林工作 中国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呈现出物种丰富、类
6、型多样的森林植被。对现在保存的天然林和珍贵物种的保护,应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于造林工作,应因地制宜,效法自然。要充分综合考虑造林区域的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以及历史背景等,优先保护好原有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和水体,依地就势,突出乡土植被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植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宜林那么林,宜草那么草。 同时,应按照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不同主导功能的森林。比方在河湖渠等水网沿岸加强水岸林建设,发挥防洪固堤、净化水质、改善土壤等功能;在城市内部和城郊结合部,结合季风、路网和水网等特征,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郊隔离带建设,保证城市空气畅通,改善环境污染。 (三)进一步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展
7、相结合的途径 可持续开展的核心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展的统一。中国的林业建设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展潜力和开展空间。 1.对森林的保护要从简单的、被动的、封禁式的保护转变成科学、合理和积极的保育。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对一些公益林和防护林可以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样不仅能提高林区的职工和林农的收入,同时对森林的生长、发育以及减少病虫害和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改善森林的木材蓄积能力,特别是提高次生林的质量是林业建设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森林数量有了明显增长,但是造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比重较大,特别是天然次生林或飞播造林区的幼林质量较低。目前应以低效林的提升
8、改造为核心,主动将低质林的单纯保护转化为积极经营。 3.积极探索解决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群众改善生活的急迫性之间矛盾的道路。林业漫长的生长周期,使其对农村致富来说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优化造林的树种选择、加强培育管理外,还须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促进林业的多功能开展,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农林复合经营。 (四)科学核算森林价值,加快生态补偿试点 林业效益不仅表达在木材的价值上,还表达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效劳的价值上。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提供木材、药材等产品,同时更重要的是提供众多的生态系统效劳,如修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人体健康、美化景观等。然而后者的价值很大一局部都未能进
9、入市场而得到实现,只有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外部经济性内部化,局部或全部地实现生态效益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加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目前需要加快森林生态补偿的探索,在整合现有的多项补偿体系的根底上,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以及为了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开展的时机本钱和森林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效益,同时考虑地域因素、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地方经济开展水平等,因地制宜,逐步实现森林生态补偿。 (五)加强科学研究,为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目前我国森林建设的技术含量仍较低,生产周期长,经营相对粗放。因此,应尽快构建森林工程科技支撑平台,开展相应的研究。重点开展优良珍贵乡土树种、木本油料植物筛选及繁育、现代苗木设施技术与配套产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林地生产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全面调研、系统总结不同地区开展林下产业和农林复合经营方面的类型、模式和可持续经营的途径,通过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对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强森林监测与评价,开展全球变化响应与对策的研究,让森林在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开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231226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