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安文化的历史与开展 1.平安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平安文化这一术语是国际核平安参谋团(INSAG)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平安丛书NO.75-INSAG-1名义出版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事故后审议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入,之后在起平安丛书NO.75-INSAG-3核动力厂的根本平安原那么中被进一步扩展,在平安丛书NO.75-INSAG-4中定义和论述了这一概念。它的产生与核能界平安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开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是平安管理思想开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诸多领域,尤其在核能界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切尔诺贝利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核平安
2、管理思想和管理原那么。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组织提出了平安文化这一新的平安管理思想和原那么。因此,90年代核平安管理思想的表达就是平安文化建设,既强调组织建设(平安水平取决于决策、管理、执行多个层次),又注重个人对平安的奉献。“平安文化作为平安管理的根本原那么,是核能界核平安管理思想开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是对70年代80年代行之有效的平安管理原那么的继承和发扬。当今进行平安管理时,必须坚持并实践70年代和80年代行之有效的平安管理原那么,再加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平安文化建设,集中于总目标和
3、关键点,不断开展、改良和评价平安文化,才能保持并且持续地提高电站的平安水平,并向着最高的平安目标迈进。2.平安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由于平安文化的重要性,INSAG-4中介绍的平安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已广为人知,也由于平安文化原那么的实际应用和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或广泛的传播,因此为了使组织能正确地认识现有平安文化的现状和渴望到达的状况来指导平安文化的开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1998年出版了第11号平安报告丛书。在这份报告中,根据人对核平安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把平安文化的开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以规那么和条例为根底的平安;第二阶段-良好的平安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4、第三阶段-平安绩效总是持续改良的。平安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平安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阶段对核平安事项上的行为和态度的认识水平每个阶段平安文化的典型表现特征第一阶段意识淡薄,平安视为外部要求,是技术问题,不愿意考虑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遵守规那么,讲平安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第二阶段初步意识,很少实施行动当局重视平安绩效,行为问题被无视,开始考虑平安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第三阶段明确的意识付诸行动组织采用不断改良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个人都能作出奉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平安的影响这些不同的阶段,所需时间是不确定的,
5、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层的认识个人的工作环境及其为建设平安文化所作的承诺和努力。第一阶段是意识淡薄的被动阶段,是外部要求,仅把核平安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认为核平安的要求是多余的,是一种累赘,采用的是技术解决方法;第二阶段是开始觉悟时期,当局重视平安绩效,但行为问题被无视,采用的是程序解决方法和再培训;第三阶段有明确的意识,平安和生产被视为相互依赖,把核平安的要求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它,采用的是文化和行为解决方法。一个文化的形成和改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要做到人的核平安素养一个质的飞跃,这只有当每个人都致力于“平安第一,质量第一这个共同的目标,把核平安的要求切切实实落实在行动上,日积月累不懈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气氛,才能到达的一种境界,电站才可能获得最高的平安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