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丹噶尔古城的赛马情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养马大国和马文化发源地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养马史。在相当长的历史中,马几乎成为农耕、军事力量的象征,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所以,中国人对马的驯养可以追溯到黄帝尧舜时代。而青海省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所属的申中乡庙沟村的马文化以“四月八赛马会的形式传承了几百年,在历史上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军事用途,马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庙沟村里年过七旬的老人讲,丹噶尔古城西门“拱海门的命名就起源于当地羌族祭海的风俗,庙沟村恰是祭海的官员从西门出发西去青海湖祭西海神的必经之地,而马那么是必须的交通工具;丹噶尔古城更是历代军事要塞,兵家常争之地,行军作战的军马用量较大,而马那么是
2、必须的作战工具;周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中,也少不了马匹作为脚力,马又成为当地牧民生产生活的工具。所以从嘉庆年间开始,在庙沟村就盛行农历四月初八庙会,庙会以马为主题之一,而其主要形式就是赛马。庙沟村因有远近闻名的娘娘庙而得名,庙会也因每年四月初八时,当地老百姓给娘娘庙点灯上香,祈福平安而成形。每年的庙会从农历四月初六起举行三天,同时开展赶集贸易交流会和赛马会。为方便各路商家在马匹交易过程中挑选良马,村里自然而然就建有赛马场,通过比赛,来鉴定跑马的健壮、耐力、速度以及欣赏走马的走姿和骑手的技艺。赛马活动结束后,赛马场变成马匹交易市场,为需马、爱马人士提供寻觅良驹的好场所。庙会上,除了到三霄娘娘庙上香
3、祈福,用轿子抬着三霄娘娘在庙沟村里转上一圈外,还搭建戏台,村里各队出节目演出,还有县上的文化节目也登场演出;由前来赶集的买卖人自行在路兩边划地摆滩,有卖凉面凉粉的、酿皮粉皮的,有卖小吃零食的,有卖衣服针织品的,也有卖乌龟金鱼的、果蔬干鲜的,应有尽有;庙会处在一较宽敞的山沟平地,平地上因买卖而车水马龙,市井繁荣,两边山上密密麻麻也都是人,他们是提前占好位置等待观看赛马的人们,靠前的坐在草地上,稍后的蹲着,再后的站着。赛马的跑道就在山脚下,依山沟而蜿蜒。最精彩的还是赛马。当赛马开始时,马蹄起处尘土飞扬,一路奔跑一路风尘呐,两边山坡上的口哨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给赛马会场增加了不少欢快的气氛。赛
4、马有两种,一种是跑马,前身低后身高,跑起来快,仅十几秒就能跑一公里,比的是奔跑速度;一种是赛马,前身高后身低,走姿优美,根本上两分钟走一公里,比的是走姿和走速。庙沟村现存的娘娘庙、两座烽火台遗址及后来消灭的关公庙足以证明此村在历史年代中驯养、交易马匹的重要性和繁荣程度。随着历史滚滚车轮,赛马场也由原先鉴定马匹良莠开展成为一种人们娱乐的赛马会,进而演变为深受丹噶尔古城人们喜爱的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赛马会上十里八乡及各界骑手、爱马人士驮着帐篷和干粮纷至沓来,在庙沟村安营扎寨,参加为期三天的比赛。村里的老祖先们养马、爱马、懂马、驯马,几乎家家有骑手,户户有赛马,借庙会赛马,驾驭马匹游刃有余,久而久之
5、,形成了一门独特的驯养马匹技艺,最为优秀的骑手数魏、李、何三姓氏先祖,其中何氏家祖一直将这门技艺传承了下来。2023年立冬的雪还没有完全消融,马路上的冰雪还在,午后的阳光照得人脸上火辣辣的,我驱车前往住在庙沟村下府的驯马世家何佐帮老汉家,一探驯马秘笈。车一到下府,我就打联系何老汉,老汉正好在马路边一院墙根儿晒牙巴闲晒太阳。老汉听说我要问关于养马、驯马之事时,热情地请我进家门,坐在阳光暖照的阳台沙发上,便侃侃而谈。何老汉家从他爷爷何生璞开始养马、驯马、骑马,父亲何贵年也曾养马、驯马,但时间不长,1956年时就进社了。何老汉从1980年大包干开始养马、驯马,也骑马,一因爱好,二因有家传技艺不想丢掉
6、,三因卖马也可以贴补家用,直到去年,何老汉不再养马、驯马了。如今已73岁高龄的何老汉除了有点气管炎外别无它病,依然精神焕发。何老汉第一次养马是从寺寨乡买的马。买马就跟选美女一样,从马的长相、身板、颜色三方面挑选。颜色从最好到次分别为银颗、青马青马又分为铁青、红青、白青、鸦胡青等、黑马、枣绿马、红枣绿、黄马、红纱马、青纱马等等。马有“七青八白之说,七青指马在七岁前毛色呈青色,八岁后便慢慢趋于白色。从马的长相上挑,那得挑大眼睛、眼角长的、阳鼻梁鼻梁挺直的、鬃钢够长有的马硬鬃能长到地上拖着的、毛色光亮、脖子修长、尾巴长且毛多的,这样的马才算是能驯走马的好胚子;从身板上挑得挑个子高大、身子修长、前身高
7、后身低、腿纤细且长的。何老汉从一开始养一匹马到两匹、三匹,最多养到十几匹,养马主要是为了驯马,也骑马。驯好的马外售给牧区的藏民,因为藏民特别喜爱马匹,尤其是驯好的走马,藏民中谁家有上好的走马,那这家主人在草原上会被人另眼相看,高人一等,且有了好马,他们都会天天牵着形影不离,当成宝贝显摆,他们对马的爱好如同我们汉人把玩古董一样,所以,驯好的走马能在牧区卖上好价钱。何老汉记得他驯养的一匹黄马在家门口卖出了三万多,那个买主转手到牧区却卖到了十几万。何老汉挑美女一样挑来的好马需经6至8个月不等的驯养,灵性好的马驯得时间短点,灵性差点的就长点。何老汉驯马是有秘笈的,训练方法依次有二:首先采用“碌碡摆阵驯
8、法,当然这名头是我自己冠之,就是靠着墙根儿把十几个碌碡一一横摆,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马的个头来调整,距离宽了是驯不出效果的,但间隔最小也得1米。碌碡摆好后,顺时针方向牵马一一跨过碌碡,再逆时针方向牵马一一跨过碌碡,依次循环,坚持每天早上训练1小时,下午训练1小时。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把马的胯子甩开,甩开胯子的马走起来姿势自然就好看了。其次是骑马,马的走路姿势训练好之后,主要功夫还是花在骑马上。骑马训练根本上要隔一天训练一天,训练的一天里,清晨,把空着肚子的马,牵到山野训练两到三趟,每趟骑一公里,骑一趟休息一会儿再骑。何老汉说马只有在空着肚子时训练,才能走得快,且训练多长时间都行,如饱肚子训练,马走不快
9、不说,还存在断肠子的危险。骑马的主要目的是练走马的速度,练速度关键在于骑手,当骑手将扯手类似缰绳拉紧,脚蹬用力,马走的速度就会快起来,扯手越紧,马走得越快。训练成熟的走马当然走得越快越好啦。何老汉一般早上6点去骑马,骑两个小时,骑马结束后的主要任务便是溜马,放长缰绳把马拴在山里,让马在土窝里躺着打滚儿,晒太阳,把汗溜干。何老汉强调马必须躺在土窝里,必须要晒太阳,把身上的汗晒干。马驯成之后,俗话说得好,要“好马配好鞍呐,那就一一说说马的配饰吧。马的配饰有皮头、马鞍、缠、连替、楸、蹬等等。我们平常叫的马龙头在驯马人这里不叫龙头,而叫皮头,原因是用上好的皮条做的,纯皮条做的又叫一根葱,还有用鲨鱼皮做
10、的,还有景泰蓝的,很阔气!马鞍多是木头做的,但根据马鞍的装饰材料可分为景泰蓝的、鲨鱼皮的、白菜花的等好多种。为了让我看着明白,何老汉亲自取出皮头和马鞍仔细给我讲解。他指着取出的皮头说这就叫一根葱,纯皮子做的,缝制皮头的线是用麝香皮做成的线。他指着马鞍上面放的一块栽毛毯子说,这个叫“缠,是印度货,图案上红色、藏蓝、黑色、白色搭配鲜明,红色条纹的边儿,做工精细,观感柔和。他又指着马鞍下面兩块四四方方、有一寸厚的软垫子说这个叫“连替,是马鞍底面铺的,是为了不让马鞍磕着马背而垫的一层垫子。何老汉边收起取出的马鞍边说,马上配的物件还有楸和蹬,楸放于马鞍后面,架于马尾巴底下,有铜楸,有大鹿楸用大鹿腿上的皮
11、子做的;蹬是用于骑手脚踩的,最好的蹬是扎银丝蹬铁蹬上扎的银丝,其次就是铜蹬、铁蹬了。何老汉养马也有秘笈。喂马要讲究饲料搭配,一般遵循“少量草料,多量豆料原那么,经验配方是一顿喂少量草料多量豌豆少量水。喂马讲究时间搭配,不骑马的一天,是吊马肚子的一天,一天三顿,少喂草多喂料,早上和中午喂少量草料四斤豌豆,晚饭少喂,只喂少量草和二斤豌豆;第二天就是骑马的一天了,早饭不喂,空肚子骑马,早上6点去骑马,8点结束,回来给马喂料,标准配方喂少量草料多量豌豆少量水,中午晚上都一样。训练马时骑马一天不骑马一天,而其进食也相应不吊肚子一天吊肚子一天,这样喂出来的马肚子是秕的,没大肚腩,身板自然好。再次讲究保健中
12、药的合理喂食。为了保证马的健康,何老汉还专门到兽医铺给马配了“清肺散“保增散等中药来调理,有时根据马的身体不适情况还给马输液等等。这样,何老汉驯养出的马个个油光蹭亮,体型优美,走姿优雅,加之上好配饰,让人一看就是一匹宝马,赏心悦目!何老汉现虽然不再养马、驯马、骑马了,但谈及有关马的话题时,他仍然滔滔不绝,健谈有佳,他还很自豪地说他曾参加青海省第一届民运会,参赛工程是赛马,自己是骑手,还在青海省第二届民运会上当了裁判。从何老汉谈马的神情可以看得出何老汉对马的深深情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庙沟村的赛马会上,政府军马也来参赛,使赛马会锦上添花、蓬荜生辉。曾因历史原因,赛马会在1958年1963年之间停办,从1964年开始赛马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非物质文化和体育赛事得以恢复,一直传承至今。近年来,政府重视挖掘丹噶尔古城传统民俗文化,对申中乡庙沟村四月八庙会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庙会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文化,每年举办的如火如荼,热闹非凡。本文提笔孟春琳,有关资料收集魏桂秀,采访拍摄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