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54315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晚年陈独秀对中国根本国情的判断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对根本国情的把握趋于正确。然而,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开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判断上却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一、晚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变化。陈独秀以为,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有两种趋向。其一,武力与工农群众及革命化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结合,打倒国内一切黑暗反动势力,建立革命的民众政权,开展国民经济;其二,武力与反革命的大商、买办、官僚地主、土豪劣绅及懦

2、弱妥协的资产阶级结合,同国内外一切黑暗反动势力调和,在政治上建立压迫工农群众的法西斯式军事专制政权,在经济上输入道威斯式的资本主义。根据这种观点,陈独秀认为大革命的失败,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反革命派夺取了全国政权,这正好印证了他预计的第二个趋势。1929年8月5日,陈独秀给中共中央写信,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革命策略进行了分析,错误地认为大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在政治上对各阶级取得了优越地位,取得了帝国主义的让步与帮助,增加了它的阶级力量值比重。1438他批评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他在重庆民生公司的讲演中说:“我们观察各国的经济,要估计是哪一种经济成分居领导地

3、位,来确认它是哪一种社会。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没有什么一半一半之说,占主导地位的乃是资本主义,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封建势力在中国的存在是因为资产阶级受了工农革命势力的威吓而与之妥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封建势力也必须努力使自身资本主义化。但是,他认为中国比起资本主义先进国家来说还只能算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因为商业资本未完全工业化,农业之工业化那么更谈不上,统一的国内市场还未形成,工业生产也不兴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针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陈独秀在1938年6月8日的我们为什么而战?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真如共产党所说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封建或半封建的

4、中国与资本主义的日本的战争那么是不必要的,因为两者“对于资本主义之开展,还没有势不两立的致命冲突。他还认为,如果中国还是一个半封建的社会,那么以封建半封建的农业国之经济和军事实力,绝对没有与工业国进行战争的能力,尤其不能进行长期的战争。他认为自一战以来,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一直处在缓慢的开展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并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否认持久战的合理性。二、晚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及广阔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陈独秀早就认识到了这种矛盾。在大革命失败前,陈独秀已经看到无产阶级、广阔人民群众与资

5、产阶级的矛盾正在上升,所以陈独秀才向国民党乃至整个国民革命提出质疑。他认为资产阶级固有的阶级性决定它在革命过程中一旦遇到下层民众的独立行动,就会与封建势力妥协,甚至也“不会排斥帝国主义。1929年10月10日,他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说:“想用阶级联盟的政策来贯彻革命目的,只是痴人说梦,这不能走到社会主义大道路,并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不过,陈独秀还是成认封建势力的存在,只是它已经降为次要反动势力。所以他认为参加中国革命的农民,除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外,商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以及富农都是革命的对象。应当指出,陈独秀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并在时局的过程中成认这一矛盾会上升并据

6、主导地位。他在1929年10月26日致中共中央的信中说:“帝国主义者为伸张其在中国的支配力量,除了钳制中国经济开展,还要操纵利用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陈独秀在1932年托派常委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提出了抗日反蒋的主张,主张在抗日和反蒋问题上,可以与自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党派“共同行动,这意味着陈独秀开始放弃大革命失败后全盘抛弃资产阶级的观点,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与资产阶级联合的可能性。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陈独秀立足于爱国主义的立场,放下与国民党蒋介石的个人恩怨,支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这说明陈独秀成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晚年陈独

7、秀认为中国社会开展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开展经济斗争,开展资本主义,准备走向社会主义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是组织武装暴动,而是专心做反帝运动。在中共五大上,陈独秀否认了毛泽东提出的“迅速开展农民土地革命,大力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以挽救革命的建议3261,仍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7月底,陈独秀给中共临时中央局写信,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把一切工会、农会及政权机关转移给国民党左派;(二)我们在国民党左派政权下进行下层工作;(三)暂时专做反帝运动,工农运动不要有所动作,以回避大的牺牲和破坏。2276 1927年11月12日,陈独秀再次给党中央写信,认

8、为当前的局势,“以群众力量扫荡他们、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到。在实际行动上假设取时机过早的政策,更是错误2279-280,所以主张“开展经济斗争,来代替以暴动取得政权的梦想2280。中日矛盾开始上升后,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陈独秀号召“组织及参加各地工人、农民、城市贫民的义勇军运动,使之坚决地举起反日反国民党的旗帜,并要在正式军队做分化工作,是指脱离国民党的支配,而成立反日反国民党的义勇军在已有农民苏维埃的省份,城市苏维埃义勇军一经成立,立即集合苏维埃区域的红军占领城市2322。同时,原本力量就弱小的中国无产阶级,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和中国革命策略上的失误,“中国工人在数量

9、上,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退回到三四十年以前的状况1478。陈独秀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革命形势不是中共所言的“革命高潮时期,而是“两个高潮间的过渡时期,因而应采取“退守政策,不应采取“直接进攻政策1435-436。1930年3月1日,陈独秀在无产者创刊号上发表我们在现阶段政治斗争的策略问题,认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正在走向统一和稳定,新军阀混战的结果,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权走向崩溃,而是走向逐步的统一与相当的稳定,而“通常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同意与稳定,乃是其经济复兴之可能的前提。在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的情况下,中国革命要进行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建立的政权也应该

10、是无产阶级专政,而不是工农民主政府。他认为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武装暴动的总策略和“苏维埃政权的口号都是不符合实际的,提倡以“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来开展革命活动。在这里,陈独秀仍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应当是社会主义。但是,在陈独秀看来,实现社会主义有“循序进化的路和“跳跃进化的路两条道路。前者必须以内部经济的政治的成熟为条件,后者那么必须以外部的影响(刺激与援助)及内部政治的成熟为条件。但是,陈独秀认为,这两种条件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都不具备。他在资本主义在中国在重庆民生公司讲演中指出:“相当力量的工业无产阶级及政党,只有在工业兴旺的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够生长起来,没有相当力量的工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自然

11、谈不上政治的成熟,外部的影响,目前还在等待时期。而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陈独秀认为世界开展大势可能因法西斯势力的干扰而进入一个法西斯专政的时期。1942年3月,陈独秀发表再论世界大势,他设计了一个人类进化史表:上古世界(氏族社会民主制)大地主大军事首领的专制古代世界(城市市民的民主制)封建诸侯及其末期的君主专制近代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制)法西斯蒂专制未来世界(无产阶级民主制以至全民民主制)。据此,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能要进入法西斯蒂专制时期。大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身心俱损,革命信念和理念都发生重大变化。他认为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完成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在20世纪30年代社

12、会性质论战期间,陈独秀提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陈独秀成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可能性,强调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这就在对中国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错误。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基于民族利益赞成国共再次合作,这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爱国主义者。陈独秀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资本主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仍旧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的这种观点并不是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是认为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现实无法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开展阶段,而且力量弱小的无产阶级也需要在资本主义的开展过程中积蓄能量,以准备在将来的革命中爆发。参考文献:1水如.陈独秀书信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2王光远. 陈独秀书信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本文作者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工程(11JD2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责任编辑:彭安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