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5259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对教育“心罚”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教育“心罚的思考 体罚是一种不文明甚至是近乎野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必然造成的心理伤害和人格污辱,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开展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减少。然而,体罚过后的心罚现象却时有所闻,不容无视。 一、例证说明 身边的故事令人痛心 中考成绩公布的一天,学生戴拿着手中的成绩单,虽然已到达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但她的脸上还是写满了失落。一次谈话终于让我明白其由:初一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聪明活泼的她,扎了满头花花绿绿的小辫子被外语老师当众数落,“中学生了,还这样子,看上去就不顺眼,学习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当时还不知道是她的外语教师),心底就此埋下

2、了反感和厌恶的戴因此而不愿上这位教师的外语课,渐渐对外语也就失去了兴趣。三年后的中考,其他学科成绩优异,而外语奇差。终于未能考上一流的重点高中。倒出心语的戴冲动地说,“我这一辈子都恨这个教师,真想祖咒她。 真实的报道发人深省 据南方周报报道。某中学的一位初三女生,由于参与议论教师,被该教师和班主任一再要求检讨认错,停学反省两天,这位女生自认没错,但迫于班主任和家长的催逼,在割腕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又跳楼自杀,导致终身与病床和轮椅为伴。 新华网也曾披露。小学三年级学生周某,数学单元测验因粗心大意得了个49分,老师十分生气,为警告他,在评讲试卷之前,叫周同学手捧试卷围着全班同学转了三圈,周同学从此变

3、得寡言少语,最终落了个精神抑郁症。 镇江日报前不久也一中学生投河自杀的报道。 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动辄横加指责,挖苦挖苦、对学生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评价,以及给学生确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深思。 二、透析危害 “心罚就是心理惩罚,它是相对与“体罚而言,从外表上看,心罚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采用挖苦、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它会像一团挥之不去、拂之不离的阴影长期滞留在孩子的心中

4、,成为一块心病,而心灵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可能殃及甚至断送学生的一生。概言之,心罚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摧残其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导致孩子心智失常,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引发了厌学、弃学、逃学,甚至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 三、分析原因 1、应试教育病根未除。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制度下形成了“考、“分、“率,观念在校园里根深蒂固(而且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夸大砝码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和深长都抱有同样的一种想法: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采取什么方法都无关紧要。殊不知,这种主观的愿望是好的,然而客观结果却事与愿违。换句话说,教师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认同

5、的“成绩就是硬道理这种观念是心罚产生的首要背景。 2、心理教育未曾重视。从学校和教师来说,大多数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有些学校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医学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舍本逐末,追赶时髦,因此有些开设了心理健康的课程、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没有专职人员,纯属应付而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形同虚设。所以,假设学校和教师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与智育同等地位,当然也就防止不了五花八门的心罚现象。 3、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他们锦衣暧食,在家庭中一呼百应,应有尽有,家庭教育缺乏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其心理比

6、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对教师或同学的指责、嘲讽,就弱不禁风雨,根底产生自我心理惩罚。心理与健康曾刊载了一份对26个城市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多项指标证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性,学生中曾想离家出走的占25。7考试后出现焦虑症的占22。6常担忧发生可怕的事的占18。7感到无人关心的占16。1,闷闷不乐的占12。1害怕上课,想弃学的占11。9平均每人达2。13项心理问题。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此外,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曾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该课题组对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

7、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说明,有51。21的教师存在忙于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9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许多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贫乏。这样的教师队伍又怎么能担负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呢。又怎能保证没有心罚的产生。无疑,这一现象的存在还有诸如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其他综合因素的作用。 四、遏制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健康作以下定义。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只有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学校作为培养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开展和进步的现代公民的阵地,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关键的作用。笔者以为要遏制心罚,要从

8、以下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德育、智育或体育。转变“唯考、“唯分“唯率、“用考试成绩说话的观念,牢固树立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统一起来的全面开展的观念。改革创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机制,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和整体推进才不会“雷声大,雨点小,素质教育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这是遏制心罚的根本。 2、加强学习,内强素质。现代社会要求每位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

9、善,尤其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理论,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书籍,增强、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拥有健全的人格。 3、以生为本,重视心育。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做到教学民主,杜绝“心罚现象发生。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培养一大批心理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纠正心理问题,锻炼心理品质。 此外,家庭教育不能无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提高心理素质,科学施教,不要溺爱孩子,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切忌只顾孩子学习,不顾孩子生活,只顾孩子身体健康,不顾心理健康,和教师一起共同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确保其心灵健康地发育。 21世纪是凸显能力,展示个性的时代,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化,更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教育,让学生在知爱、文明的阳光里成长,才能使学生不仅能够以完整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来到学校,而且以更圆满的开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体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造就学生未来人生自由而全面的开展平台。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