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新编.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5623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几天,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读过之后我再次深刻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感悟到许多东西。“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觉得内心无比惭愧,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教师之所以对个别学生

2、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从我们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十分缺乏,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孩子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孩子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要相信孩子这个鲜明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冲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在

3、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其次我们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他们似乎是从干坏事中寻找乐趣。也许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太少了,也许他们

4、正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也许他们正想翻开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认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赞赏的目光。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读后感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孩子的一次的错误而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结果这个孩子就真的一步步向更坏开展。一生中从未犯过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何况一个孩子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想,只要我们有博大的胸襟和一颗慈祥宽容的心,谨言慎行,用全面的、开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一个身心都

5、很健康的,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2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放暑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购置了要相信孩子一书,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如今,我认识到了:教师,甚至学校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毫无休止的说教-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因此,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最好的东西,就成了我们

6、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不应该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总希望用尽一切方法去让他们改正,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 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可能自己一句恰当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关于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处理的观点非常有道理,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

7、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老师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因为,不恰当的,没有分寸的关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是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儿童的自尊心更是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评,往往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如果孩子犯错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思所想,去引领他们认识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对的,去激起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