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古村湖南省桂阳县庙下村简介 湖南省桂阳县洋市镇文化古村庙下村简介中共庙下村支委庙 下 村 委 会2022年11月目录一、庙旧村概况31、地理位置 42、自然景观 63、乡风民俗 7二、历史人物101、雷洪 112、雷澂 12三、庙下古联选录13四、庙下景观照片17第一局部庙下村概况地 理 位 置从桂阳县城出发,经樟市、洋市、车江、花台、春养,越过一座小山包,来到一片四面环山的开阔盆地。盆地东面,一座古木参天、青翠欲滴的大山之下、有一座大村落,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庙下村。盆地西面,有一个80余户人的小村庄,与庙下大村东西相对,距离约500米。因盆地中间有一条南北贯穿的小江,因此,这个小村庄的村名
2、就叫对门江。庙下大村北侧1000米左右还有一个20来户人的小村庄,叫渣湾村。对门江和渣湾的住户都是从庙下大村里搬过来的,对外统称庙下村。全村村民均属雷姓,且为一个开基祖公雷玺之后裔。庙下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传承20余代,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雷玺是桂阳雷姓两大开基祖公之一的雷肇基的第十六世孙。(桂阳雷姓另一个开基祖公是雷天锡,两位开基公后裔同姓不同宗,排行各异,亦未通谱)。传说雷玺公开始住在毛家里(今化竹湾村对门偏北一点的大山东麓,距庙下约1公里),当时庙下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深山老林。雷玺公生九子,他的几个儿子常到庙下这片山林里放牛。有一年,牛群之中有一公一母两头牛进山后失踪了。几
3、年之后,那两头牛竟带了一群小牛从冬茅丛中走了出来,回归到原来的牛群队伍之中。玺公听了儿子们讲述的情况之后,认定这片山林是一方桔祥宝地,于是决定在这里建房立村。这,就是庙下村的来历。现在雷玺公的后裔已有5000人以上,散居于远近各地,其中居住在庙下村的有500来户,2000余人。村落之大为邻近乡村之最。自 然 景 观庙下村村前田连阡陌,宛如一帧方格集锦图。远处群山环绕,把村境围成一方盆地。东面后龙山上有几道山沟,古时地理先生察其地形山貎,称“左为青龙,右乃白虎。庙下村后龙山上生长着一种珍稀树种,叫稠树,大的有两三抱围。这种树树皮光滑,木质坚实,色红如漆,是古代宫廷和现代富户制作高档家具的优质材料
4、。20世纪80年代桂阳县县长李文积到庙下考察时称赞这里的稠树为“桂阳的县宝。村子正中前沿,用青石砌成一座约4000平方米大小的半月形池塘,既是防火水池,又可养鱼,更是庙下依山傍水的好景观。村前小江,自南向北蜿蜒而去,流至村北下关处,有八座形状似人、大小相近的石头,成“一字形并排匀立江中,横断江面,形成天然石坝,村中前辈称之为“八仙过江。山青水秀,正是庙下村的逼真写照。三、乡 风 民 俗 庙下村经过400多年的传承开展,列祖列宗积淀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这是庙下村非常可贵的珍宝。兴办实业 庙下人历来注重兴办实业。早在清朝中叶,雷敦锡和雷仁袍两位老前辈就在村南一座小山丘上兴办铁厂,采矿冶炼,富冠一
5、方。村北两片数以百亩计的山林,一名绅公山,一名增公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乃仲绅公和祖增公所营造。前人栽树,荫及后世。1995年村里建设钢筋水泥结构的完小教学楼,投入数十万元,没有要村民捐派一分钱,就得益于这两座山林的木材收入。注重实业的传统,在解放以后得到进一步发扬。70年代的东成乡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就诞生在庙下村。现在,各类加工厂、碎石场、石灰厂、红砖厂、个体农场、私营林场、采锰队、运输企业、效劳企业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村前村后,举目可见。重文兴教 重文兴教,是庙下人的优良传统。古时候,村民私办蒙馆,规模较小,但处数很多。清代末期,村民集资在村北下关的葫芦坝建了一所“集成学校。与此同时
6、,村人雷仁浩又在村西南名叫白毛塘的山上私建一座书院,名“文龙阁。民国时期,庙下人主动献出地盘,并带头集资,将东成乡中心完小建在庙下村。为帮助贫困儿童入学,村民筹资兴办了“义学会。还有,一些祖辈去世后留下的遗产(田、土、油茶山)成为后裔的公产,这种公产的用途有二:一是用于清明扫墓和冬至祭祖;二是用作晚辈读书的助学金。一个青年读到初中时每年约可获得义学会和各个公会的助学金折谷五石左右,大体上可够缴纳半年学费。由于重文兴教的传统,加上庙下村在地理上与郴州市、桂阳县城恰成正三角形,相距均在30公里左右,交通廉价,所以当时庙下村读书的人比较多,青壮年男人文盲较少。解放前夕,村里有中学文化的四五十人,大学
7、文化的近十人。反清名将雷洪曾留学日本。大学毕业后晋升为土木工程师的雷本钢父子,解放前后长期在长沙及祖国西南各地担任大型工程建设的工程师。解放后,庙下农民办冬学、夜校、速成识字班和扫盲班,都是全县的试点村和示范村,年年成为市、县先进单位。庙下村文化馆、业余剧团曾评为湖南省先进单位。70年代的农民业余大学名扬全国,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均曾报导宣传。现在的农民书屋又是县内好典型。由于历来重教兴文,先辈们积累了大量很有价值文化遗产,目前尚存的文物有:规模大、规格高的祠堂三座,其中最大的玺公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祠堂内有一座戏台,每年都有一些艺术类大专院校的师生来此采风写生;村子中央一座古柏掩映、
8、形似炮楼的“土播送台现在还是传播村内信息的平台;对门江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尚书第槽门,玺公祠和这座槽门均被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栋明朝万历年间建村时建造的古民房(距今已有400余年)。遗憾的是最有文化价值的文龙阁书院(书院旁有类似桂阳县城东塔的七层石顶古塔)、集成学校以及玺公祠内外的大量精彩雕塑均已被消灭。好善乐施 好善乐施,是庙下人的又一优良传统。清朝时期,仅祖增、敦锡、仁润、仁浩一家三代人在远近各地建造供路人歇脚的凉亭就有7座,其中4座置有田产,常年为过路商旅免费供应茶水。当时没有公路铁路,人们生活必需的食盐全靠人力到广东连州等地肩挑运输,往返一次需八到十天。在连州境内有个名叫十里长冲
9、的地方,十余里山路前不沾村后不着店,没有歇脚之地,因而成了土匪行凶抢劫之处。敦锡公长子仁润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私人出资在那里建了一座凉亭和茶房,置有田产,交给当地一位贫苦农民居住耕作,免费为路人供水施茶,并在路旁植树,使十余里敞道成了林荫道,让挑盐脚夫、湘粤商贾免受酷日曝晒之苦和遭抢被劫之难。仁润公此举曾在湘粤边境各地传为佳话,庙下人的高尚德行誉满盐路。第二局部历史人物辛亥革命名将雷洪雷洪,字英洞,号容海,庙下村人,1892年生。雷洪先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辛亥起义时,初任鄂军政府交通部部长,旋任黄兴副元帅府指挥官,同时参与湖南辛亥革命筹划工作。民国元年1月,任黎元洪副总统府参议。
10、6月,袁世凯授予陆军步兵上校衔。8月,任驻宁陆军第三军参谋。民国2年,任南京义勇军司令。民国3年,留学日本振武学校。民国4年回国后,任总统府军事咨议兼陆军部咨议。民国6年,任湖南督军府参议。民国10年,回乡到县城树旗招兵讨袁(袁世凯),北上攻打常宁失败,队伍散。次年冬,复回县招兵数百人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五军(军长陈嘉佑)第十五旅二二六团团长,后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全文摘自桂阳县志“人物篇798页)初反袁后反共的雷澂雷澂,字静海,庙下村人,1888年生。就读于两湖总师范,后留学日本。民国初期,先后充任鄂军政府军务秘书、湖南都督府参谋、湖南省省长公署咨议。其时,桂阳为袁世凯势力所控制。雷澂
11、于民国3年、民国4年两次回县组织刘作民、何刚、雷龙海(加禾人,桂阳县警员)及亲弟雷洪等40余人,捣毁县署,成为桂阳反袁主将。民国11年,中选为桂阳参议会副参议长。但自民国15后以后,雷澂完全站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革命一边,成为桂阳反共剿共重要角色,血债累累。解放初镇反时被镇压。(摘自桂阳县志“人物篇781页)第三局部庙下古联选录庙下村从古至今文人众多,所作诗词楹联难计其数。尤其是楹联,家家门上都有永久性的门联,过年过节、婚丧喜庆,都写对联。这时只收集了局部传为口碑的几副对联。文龙阁书院门联剑阁钟灵,瑞气冲凌霄汉外;讲经吐秀,文光直射斗牛边。作者雷嗣栋玺公祠门联日月精光,高临剑阁;乾坤锐气
12、,大萃钟山。玺公祠内联三副往来道义门其烂,辟合乾坤户亦光。玉槐窦桂种鸡山,根深枝茂;让水廉泉生石洞,源远流长。阳公祠联两副(阳公即雷应阳,字普照)普天率土,莫不尊亲,任万事纷纭,何如务本;照幽激明,日维礼乐,愿合群敬爱,张我宗风。作者雷飞鹏(清桂阳县长)秉敬宗睦族之心,推诚以发;得石洞鸡山之秀,其后必兴。作者雷泽远玺公祠戏台联养气知言惟以此,谈经读史竟何须。庙堂留古迹,唐者尧,虞者舜,夏者桀,商者纣,历代盛衰,举目何难尽见;下土著全球,东之夷,西之戎,南之蛮,北之狄,四方境界,旋踵便可遨游。 作者雷嗣栋雷嗣栋为邻近的江霞村作戏台联江风奏管弦,此曲只闻天上有;霞彩映袍笏,斯人疑似月宫来。雷嗣栋贺雷裕堂花甲兼生曾孙联生孙曾几何年,孙已得子;得子虽是晚景,子又生孙。(注:雷嗣堂30岁才生子,60岁时已四代同堂)讽贪官过生日联大老爷过生,银也要,钱也要,钞票也要,红黑一把抓,哪分南北;小百姓该死,谷无收,麦无收,豆子无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作者雷彩苹第四局部庙下景观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