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的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K+、Fe2+、NO3-、HCO3-B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K+、Cl-、MnO4-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 Na、Ca2、Cl、CO32
2、-D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g2+、Na+、NO3-、I-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烯气体时,先检查乙烯气体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3、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7.8 g Na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B0.2mol Na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质
3、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 NAD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A个C6H6分子4、某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1.4%,则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11种 B8种 C12种 D13种5、已知 2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往含有 FeBr2、FeI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滴加少量的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 I、Fe2、Br的顺序还原性逐渐减弱B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 Fe2一定被氧化C原溶液中 Br一定被氧化D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
4、存在 Fe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C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D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B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止倒吸C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D装置是电解池,锌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8、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
5、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BCH3CH2COOCH3CCH3COOCH2CH3DHCOOCH(CH3)2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羟基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2-丁烯的顺式结构:D2-丙醇的结构简式:10、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发生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每生成19.2g
6、Cu,反应中转移0.6mol电子11、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装置:制取乙炔并验证炔烃的性质B装置:检验乙醇的还原性,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绿色C装置:验证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官能团D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12、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烷烃(C4H10)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有A8种 B7种 C5种 D4种13、下列除杂所用的方法、试剂或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A除去FeCl2中的CuCl2:Fe+Cu2+=Fe2+CuB除去Fe中的少量Al,可将固体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过滤C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3+
7、Fe=3Fe2+D除去Fe2O3中的Fe(OH)3,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14、下列关于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浊液均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 B C D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同系物之间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B二氧化碳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C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BF3、PCl3这三个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在干冰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有6个紧邻的
8、分子C在NaCl晶体中,Na+的配位数为6D金属导电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A是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9H11Cl,利用A合成2-甲基苯乙酸,其合成路线如下:(1)A结构简式为_。(2)AB反应类型为_;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3)CD第步的化学方程式为_。(4)在NaOH醇溶液并加热的条件下,A转化为E,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任写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i,苯环上仅有一个取代基;ii.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18、某天然有机化合物A仅含C、H、O元素,与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提示:AP、AB分别为两个反应,条件均为
9、浓硫酸、加热)(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BD_;DE第步反应_。(2)请分别写出D和E中的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D:_ 、E:_。(3)写出S、P的结构简式:S:_;P:_;(4)写出在浓H2SO4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F与足量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写出符合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呈现2种峰;峰面积比为11)_。19、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molL-1。(2)该同学
10、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20、在实验室里,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理与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收集氨气的方法为_。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2)装置与操作按下图组装仪器,进行实验。仪器a的名称为_。(3)思考与交流欲制取标准状况下4.
11、48 L NH3,至少需要NH4Cl_g;实验室制取氨气,还可采用下图中的_(填“A”或“B”)。21、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C6H6的一种含2个三键且无支链的不饱和链烃的结构简式:_。(2)已知分子式为C6H6的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结构简式为(I) (II)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能_(填标号,多选不给分),而不能。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1molC6H6与H2加成时
12、:需_mol,而需_mol。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另一种立体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的一氯代物有_种。二氯代物有_种。(3)萘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了式是C10H8,请你判断,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下列中的_(填标号)。a. b. c. d. (4)根据第(3)小题中你判断得到的萘结构简式,它不能解释萘的下列_事实(填标号)。a.萘不能使溴水褪色 b.萘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萘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一溴代萘(C10H7Br)只有两种(5)现代化学认为萘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一种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答案解析】A、酚酞
13、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HC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故A说法正确;B、MnO4显紫红色,不符合无色溶液,且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氯离子,故B说法错误;C、C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生成CaCO3沉淀,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说法错误;D、pH=2溶液显酸性,NO3在酸中具有强氧化性,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些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A。【答案点睛】离子共存,我们一般根据一色,二性,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溶液是无色溶液还是有色溶液,如果是无色溶液,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需要在离子组后面加上H或OH,特别是NO3,NO3在酸中具有强氧化性,不与还原性离子大量共存。2、C【答案解析】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防止水进入试管发生试管炸裂,A正确;B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B正确;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造成污染,应该回收集中处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