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6635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开展质量,并确立了要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绿色的增长的目标。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之后,其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推广和实行。为此,本刊采访了XX市市长黄奇帆,就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新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 访XX市市长黄奇帆 本刊记者张永军陈宇宏 城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性大趋势,是因为城市显著优于农村的三个特征:一是城市的规模扩张产生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使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经济开展更具效率;二是城市规模经济促进集约节约,可以摊薄公共根底设施的高

2、本钱,提供比农村价廉质优的公共效劳;三是城市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大选择空间,从而使生活更加美好。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把握科学规划的根本体系 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开展质量。增长、绿色、包容是新型城镇化实现的三大目标,但增长不会自然实现,绿色不会自动到来,包容性问题也不可能自发解决,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系统管理和改革创新才能达成。那么,科学的规划根本体系是什么。应如何规划把握。 黄奇帆。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规划水平的上下,不仅关系城市建设的质

3、量和品位,也直接影响城市运行本钱和效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都应重视规划、懂得规划、抓好规划,全面把握规划的根本体系。 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北美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是所在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火车头。我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开展,也得益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带动。最近讨论的长江经济带,从规划角度讲,也有一个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大都市连绵带的问题。考察这些城市群或大都市连绵带,一般有四个根本特征:一是城镇化水平较高;二是大中小城市规模协调;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根底设施网络完善;四是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产业优

4、势互补。我们推进城镇化,应当以构建城市群为目标,积极培育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城镇体系,促进城市间根底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功能互补。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集聚区。任何大城市,都有居住、商务、产业、教科文卫、根底设施和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集聚区,在布局上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按照“大联通、小分布原那么,实行“多中心、组团式策略。每个组团内部,都配建上述功能设施,但要分类布局、相对集聚、互相配套;各个相对独立的组团之间,依靠自然山水体系和城市绿化带合理分隔,并通过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互联互通。这种板块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最优的现代化大都市,能够有效疏导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城市资源优

5、化配置和提升根底设施利用效率。 规划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一是承载区域枢纽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铁路、机场、港口通道等,这是城镇群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的根底要件。二是承载城市群各城市之间连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等,是城镇群的动脉血管。三是承载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内部交通,要通过城市道路、地铁轨道及公交站场建设,确保城市平均车速到达30公里每小时,顶峰时段不低于15公里每小时。四是承载各种交通方式衔接过渡的换乘枢纽。这些交通根底设施,影响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区域地位,对助推城镇化极其重要。 精心做好五种规划。一是城乡总规,这是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一经确定,要管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

6、间。二是控制性详规,涉及建设区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和道路、管线、建筑等布局结构,是城市建设的路线图。三是重点区块的形态规划,应上下结合、疏密有致,尤其要注意保护天际线、楼际线、水际线,彰显城市轮廓之美。四是地标性建筑设计,包括色彩搭配、建筑风格,应与周边协调统 一、和谐有序。五是各类专业规划,包括“七通一平根底设施、平安设施等,应相互匹配、结构完善。上述五种规划的覆盖面和整体质量,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面貌,一定要精心谋划。 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数。领导干部应掌握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城市规划数据,在决策时表达出经济学逻辑。总之,规划是控制总量的学问,要求总量平衡、动态调整,只有明了这些参数,规

7、划时才能收放有度。 转动好投融资这个杠杆 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靠资金来支撑,要靠好的投融资平台来支撑。有专家匡算,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年)至少会新增5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那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转动好投融资这个杠杆。 黄奇帆。城镇化建设是相当“吃钱的事业。按照政府财政管理要求,预算内用于保民生、保运转的保障类资金应收支相抵,不能搞“赤字财政,而城市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一个工程大都是三五年建好,三五十年使用,只能投资一步到位、资金逐年归还、重在远期平衡。因此,城市根底设施建设是可以负债的,全球皆然。实际操作中,城建资金往往依托于政府

8、信用,获取长周期、低利息的融资。国际上通常以发行市政债券来解决,我国地方政府过去不能发债,主要是通过投融资平台融资,但相当局部是短期的、高利息的融资方式,由此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推行ppp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ppp模式其实并非新生事物。它起源于英国,是对公共私营合作融资机制的总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领域不乏此类实践,bt、bot、bto、boo、too都是ppp原那么下的案例。但这些融资为何大多沦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呢。要害在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没有建起来。利益共享,就是让参与各方都能赢利,但无暴利;风险共担,就是不要把所有风险都集中于一方。而过去

9、我们的bt、bot等,往往陷入风险政府独担、利益企业独享的泥潭。 推广ppp模式,必须明晰具体操作的边界条件,我认为应注意区分五种类型:一是靠市场价格可以实现平衡的,就放手去做。比方高速公路收费定价较合理,企业都抢着干。二是靠现有价格平衡不了,但通过调整可以平衡的,应适时启动价格改革。比方水价调整后,自来水厂就能搞ppp融资。三是考虑到公共效劳性质和民生保障需要难以调价的,要靠政府采购、明确财政补贴额度,为ppp创造条件。四是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平衡的,比方香港地铁票价7港元一张,本身难以平衡,但他们通过加盖202300多万平方米物业,就实现了平衡。五是存在暴利的领域,比方土地一级开发会大幅提

10、高地价,要搞ppp,就必须设定开发商利润上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总之,只有公共效劳定价机制改革到位了,ppp融资模式等配套改革才能快速跟进。 标准并加强土地管理,管好用好土地出让金。通过发行市政债、推广ppp融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但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平衡,还需要做好土地批租这篇大文章。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随着大量根底设施投入和环境配套,土地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值。必须通过政府土地储藏和开发管理,拿来弥补城市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 发挥好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搞ppp融资谈判,与外资、民资合作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与政府机构直接混合,而应由政府委托的法

11、人介入。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键是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合理控制平台数量和规模。二是标准资本金注入来源。三是平台运营要抓好“三个平衡,即资产与负债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与产出、投入与资金来源要平衡。四是风险防范方面坚持“三个不:政府财政不担保;平台之间互不担保;各类投资集团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 管好用足城市土地资源 西部大开发。土地,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底保障。我国人多地少,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为突出。那么,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节约集约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笔土地增值收益。 黄奇帆。土

12、地收入一般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和平衡城建资金的主要“钱口袋。因此,必须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管理,应把握五条原那么。一是坚持深度规划后出让,开发地块尽量做到控制性详规、形态规划、专业规划全覆盖,这能使土地出让价格提高30%,最多可达一倍以上。二是坚持生地变熟地后出让。由政府土地储藏机构负责动拆迁,土地整治好后再出让,不仅能保障依法拆迁、公平补偿,确保各方利益,还能大幅提高土地资产价值。三是坚持招拍挂出让。这是国家三令五申的要求,表达了公开、公平、公正原那么,既能预防腐败,又可防止协议出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坚持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对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

13、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须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五是坚持土地储藏制度。加强土地储藏是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建立土地资源配置“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机制,可以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资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体到土地储藏环节,也有五条原那么。一是一步到位储藏,细水长流使用。土地储藏是有技巧的,必须在城市起飞阶段一次性完成,然后细水长流。二是储藏权集中,储藏收益各级政府共享。相对集中储藏权,有利于土地整体开发利用,但土地储藏不应改变公共财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应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分配。三是储藏地使用兼顾公益事业和商业开发,大体对半开。四是做好两

14、个循环。第一个循环,即土地储藏手续办完后,成为有价资产,通过银行抵押融资,搞征地动迁和“七通一平,生地变熟地;第二个循环,是“七通一平后,及时完善规划并分批招拍挂出让,回笼资金用于清偿贷款,抵扣一级开发的本钱后,增值局部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滚动开发或其他片区建设。两个循环正常滚动,不会诱发泡沫和债务危机。五是严格设置风险“隔离墙,即做到“大对应、小对口。大对应,就是做到土地收入与城建资金需求长期总体平衡;小对口,就是当期单个地块开发与一捆重大根底设施工程时间对应、资金平衡,“一个萝卜一个坑,确保微观平衡、风险可控,以免形成糊涂账。 打好房地产调控组合拳 西部大开发。房地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

15、要动力和关键环节,与国计民生强相关,既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社会心态、事关社会稳定,应如何对其进行积极稳妥的调控。 黄奇帆。房地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和关键环节,与国计民生强相关,既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社会心态、事关社会稳定,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稳妥的调控。 由于房地产具有商品、不动产、资本品、金融品、民生品等多重属性,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根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更多采取市场调控方法,打好组合拳。一是实施供需调控。房地产价格受供求规律影响,调控中既要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控制开发总量,也要按房地产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比例调节流量,确保供需根本平衡。二是实施地价调控。原那么上,要把楼面地价控制在当期房价的1/3左右。如果地价过快上涨,就要调整供地力度和节奏,防止地价抬高房价。三是实施税收调控,关键是增加持有环节本钱。近年来,重庆在中央支持下开展房产税试点,收到了调节房价、减少空关、改善房产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四重成效。五是实施双轨调控。不管房地产怎么调控,总有20%30%的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必须由政府托底保障。其中,通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安置,能覆盖2023%左右的城市人口;建设公租房,覆盖面大体是20%左右。这些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就更有保障,房地产市场也会健康平稳。 在公租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