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及策略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及策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开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xxx作为宁夏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县域,新农村建设差距何在。难点在哪里。如何建设新农村。是全县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日前,笔者通过深入乡镇村组,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强烈地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非常拥护,认为这是一件惠及农民的太好事。本文在调查的根底上,分析当前xxx农村现状,就xxx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设新农村提出一
2、些浅薄的看法和认识,仅供大家参阅。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点 xxx地处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银川平原腹地,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占76。xxx农业根底雄厚,素有“塞上谷仓之称,现有耕地近60万亩,林地15万亩,牧草地50万亩,可开发利用土地30万亩,得黄河之利,98以上为自流灌溉,盛产小麦、玉米、水稻,久负盛名的“珍珠米,以蛋白质含量高、色泽光亮、口味醇美而享誉全国。xxx地处内陆,属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适宜开展设施蔬菜、露地菜、牛、羊、水产等农畜产品,且产量高,品质好。改革开放以来,xxx历届县委、县政府带着全县人
3、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开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根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8亿元,较1978年增长194,年均增长7.2;粮食、肉、蛋、奶、水产品产量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2.4倍、4.3倍、4.2倍、5.8倍和4.6倍,人均占有量分别增长了3.1倍、4.1倍、2.8倍、2.6倍和3.8倍,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大跨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渐渐显现,优势农产品开始出现区域化、规模化开展态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50.5万亩,是国家的产粮大县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
4、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7万亩,是XX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县开发水面养殖5.3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8万吨,是XX省的水产量的2倍,XX省的8倍,是西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以乡镇企业、劳务输出为主的非农产业开展迅猛,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6年来乡镇企业总产值翻了3.8倍,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3.5倍,农民非农产业纯收入增长了3倍。同时,非农产业开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2023年全县城镇化水平已到达36,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2.7万人次,劳务收入到达1.4亿元,占农民人均收入比例到达32。农业根底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农村实现
5、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 。累计实施中低产田改造42万亩,完成65的渠道砌护维修,乡村等级公路里程到达430公里。2023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3.1元,比1978年增长14倍,住房砖化率86。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8年,比1978年提高3.26年。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器收录机、电风扇、洗衣机等72。平安卫生水普及率67.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533元,较1978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由根本小康生活向宽裕型小康跨越。 二、正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从xxx实际来看,虽然农村经济开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就农村的整体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与周边
6、兴旺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就xxx而言,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十个方面的难点瓶颈。 难点之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机制尚未建立 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受自然、市场、价格等因素制约较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供需关系的转变、卖难问题的出现,农民增收乏力、难度大已成为当前xxx“三农工作的焦点问题。一是收入增长趋缓。1978年1984年年均增长9.8,19851990年年均增长8.1,1991年-1997年年均增长12.5, 19982023年年均增长4.9,虽然2023年、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其主要源于中央及区市的支农
7、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层次低。主要表达在:收入结构农重非农轻,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202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547.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726.1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01,其中:来自于第一产业的收入为2314.72元。收入增长比例和层次种重牧渔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及策略第2页 轻,种植业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绝对支撑力量。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收入2023.69元,占整个农民纯收入的比例到达了61,在农民增收中的奉献率到达103;畜牧业的收入仅为213.49元,所占比例不到8;一直处于特色优势产业的渔业收入为92.23元,
8、同比下降16.27。畜牧水产业收入过低比例更说明依赖于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增收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三是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一是平均水平下掩盖了相当一局部低收入户,贫富差距在拉大,据统计调查,目前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民占到24。其二是城乡差距也在逐步拉大,1996年二者之间的比例为1.76:1,2023年为2.8:1;城乡建设投入不成比例,占总人口80的贺兰农村,近些年投入不及城市建设投入的60,农村中本应由政府承当的公共事业,往往以农民为主承当。例如,根底教育、方案生育都是根本国策,双拥优抚和民兵训练是国防事业的组成局部,这些均属于典型的公共事业,应由县财政承当。但因这些事权都下
9、放到了乡镇,甚至村委会,致使乡镇政府事权大于财权,摊派或举债运作屡屡发生。为城市和工业经济开展做出巨大原始积累的农业经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农村面貌十年一变化,城市面貌一年一变化。其三是南梁台子与其他乡镇的收入差距过大,2023年相差到达2023元,扶贫攻坚任重道远。四是收入质量不高。虽然说农民收入年年增长,2023年到达了3570元,但是与之同时的农民生产性支出也随之越来越大,特别是现金积累越来越少,购置力也在相对下降。2023年农民生产性支出到达2568元,较1998年增加11.7,实际购置力较1998年下降9.6百分点.正如一些群众所说的“收入高了,可手里没钱。农民增收缓慢、难度加大是
10、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开展内在矛盾的表现,同时这一问题的出现也说明我县的农业开展已进入到一个艰难爬坡、寻求新一轮开展的新阶段。 难点之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链衔接不够,长期稳定的产业开展机制尚未形成 一是农业结构尚处在“三为主阶段。农业产业内部以农为主,非农产业开展比重过低,2023年两者之比为76:24;农业内部以种为主,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为65:2:20:13;种植业内部以粮为主,2023年全县粮经比例为72:28。二是产业衔接不够,产业化水平较低。一方面,农产品供应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就目前xxx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来看,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菜产业、水产业、牛产业开展规
11、模数量有了大的提升,但就规模、产品特色与市场多样化、产业规模化的需求不相应。另一方面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覆盖面窄,经营层次低;农民经纪人分散、人少,常以单打独斗形式为主,所经营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品,增加值低;龙头企业少,特别是菜产业、水产业、牛产业这三大主导产业,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龙头,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导致主导产业开展缺乏后劲;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不标准,农民缺乏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对农业生产调整功能滞后,引导作用不明显,广阔农民群众农业生产依靠惯性,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三是农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科
12、技对农业的奉献率缺乏50,农业科技效劳人员匮乏,每万农民拥有科技效劳人员缺乏6人。近两年,xxx在市场上也打出了诸如金山西瓜、张亮香瓜、金贵螺丝菜、五星茄子等品牌,但品种较少,数量有限。相反,“大路货产品却充满市场,由于质量不高,竞争力偏低。2023年我县二代温棚蔬菜产量在全区居第三位,但是外销率却不到总产量的50,就是在最有比拟优势的XX市场上,年销售量一般只占40左右。 难点之三:农村债务沉重,乡村集体经济积累薄弱,“无钱举债办事情现象严重 数额巨大的村级债务一直是农村开展的一大隐患。调研中,干部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村“两委班子“无钱办事。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出现了“集体经济
13、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局面.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大局部村根本上无财务收入,要办一些如建校,修路、修桥等公共公益的事,就向农民摊派,一时一事摊派不了的,就用借贷解决,久而久之,各村不同程度地沉淀积累了不少债务。空壳村比比皆是。全县61个村委会有一定集体收入的村仅有10个,而集体经济匮乏的村却到达了51个,而且近50的村负债严重。税费改革后,农村债务的化解更是难上加难,首先,村级债务基数庞大,全县61个行政村共有债权总额691.03万元,债务总额999.42万元,最多的村负债竟达75万元。债务形成的原因复杂,既有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
14、又有兴办村级企业的欠账;债务关系复杂,既有集体欠个人的,集体欠集体的,也有个人欠集体的,涉及面广。其次,税费改革后,化解债务有两难。一是禁止增加债务难。基层组织本来债务累累,但是还要开展经济建路、修桥、农水工程、兴办村集体企业等,以及必要的办公费开支等,只能是举债贷款,这又形成了新的村级债务,这种旧债未还,新债不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二是化解债务难,处理债权债务关系难。因为村级债务在性质上并不是国家的债,自治区、XX市只给政策不给钱,方法都用尽了,该卖的集体资产都卖了,现在农民仍欠集体500万元.此外,税费改革以后,国家政策暂停清收农民的违欠款,过去农民所欠税费只记账,
15、不准收,使村级债务的化解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些欠债,极大地削弱了干群关系,阻碍了村级政权组织建设,制约了经济的开展,成为包袱和负担,有的村还由此引起矛盾激化,群众联名上访、聚众闹事,这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迟早会爆发,这对当前全区上下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难点之四:农村国民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思想文化阵地丧失严重 一是农民思想还比拟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比方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既保守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便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诚信行为
16、出现,这样便增收缓慢;有时造假还会舍本犯法造成负效应。在文化素质方面,202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2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10.1,小学文化占42.15,初中文化占38.04,高中文化占5.07,中专文化占0.57,大专文化及大专以上文化占0.16。近75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术培训。由于科技知识匮乏,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在技能素养方面,种地千年一法,打工只能干粗活,身上没有一技一长。这样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那么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二是农民政策法制观念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民为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活动,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官尊民卑的观念被淡化,但是,总体来看,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一些人不学法,不用法,不守法。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