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8449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地方文献工作管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搜集、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献,历来都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之一。可见对地方文献的内涵、范围等等的认识,图书馆界尚未统一,且相互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无疑将给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造成人为的障碍。因而,近年来图书馆界对这方面的探讨又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赋予地方文献工作全新的内容。 一、地方文献不应当只局限于史料 对地方文献,从来在图书馆界就有着众多的见解。为了能从中找出较为适宜的答案,首先必须对地方文献的作用有正确的了解。地方文献的作用。据笔者目下已见到的有关文献,大体可归纳为: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省情资料和历史借鉴。

2、为修志提供史料。为专业史研究效劳等等。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把某个地区所出的科技情报资料都作地方文献处理。因为,其专业性强,时间性强,对推广新技术作用甚大,但对地方历史来说,往往没有价值。综上所述的“作用,可以看出所谓的地方文献实质上已成了“地方史料的代名词。 史料之说由来已久,且流传甚广,影响也较大。一般公认的皆称为杜定友先生所创行。这恐怕是沿袭了杜先生1941年时发表的地方文献工作的早期论著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中的观点,加之修志(包括各种专志)之风劲吹,地方文献在其中的突出奉献,使人们更容易被“地方文献的任务仅是为修志提供史料的外表现象所述惑。故不少对地方文献的讨论,多局限于从史料来着眼。并已

3、有不少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就依此为准绳,来衡量、取舍地方文献。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杜定友先生对地方文献的观点,也曾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开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在1953年和1957年,杜先生根据其多年的实践和教学所得,相继编纂成了地方文献的处理(未刊稿)和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讲稿),两部迄今为止仍堪称为我国唯一的全面论述地方文献工作的著作。在这两部著作里,杜先生明确指出要重视现实的地方文献。他在讲稿中提醒我们“文献的内容并不限历史意义,必须继往开来,对旧的材料要批判的接受,对新的材料要及时收罗,以免稍纵即逝和“采访员往往只注意过去,忘却眼前的材料,只注意书本,忘却

4、其它。这些独具慧眼的阐述,对我们现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仍有很大的启发性。 如何处理好现代地方文献与地方史料之间的关系,确系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象杜定友先生生前所致力征集到的不少属于“现代的文献资料,现在不也己成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了吗。这些当时的“现代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如果都能及时进行累积,事后不管经历了假设干年代,后人无论是编纂或查找利用,当然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况且现代的文献资料也并不一定要到成为史料时,才能展现其作用。在这方面浙江丽水县图书馆所做出的典范,值得图书馆界深思。为了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效劳,丽水馆专门系统地收集了当今羽坛皇后李玲蔚的有关资料。李玲蔚这位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一

5、代,自1980年在羽毛球全国青少年赛中暂露头角夺取第一个冠军后,被选入国家队,嗣后屡次获国际赛或全国赛的金牌。因而在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一九八四年评为全国“十佳运发动和亚洲“十佳运发动,今年又获“五一奖章。经过不懈地努力及时地收集,共得国内照片、中外文文字资料215份(张)。其中1980年三篇、一九八一年六篇、一九八二年九篇、一九八三年三十四篇、一九八四年五十四篇、一九八五年五十二篇。对此社会赞道:“这项工作做得好、做得对,做到点子上,既搞活了图书工作,又扩大了图书馆影响,这对鼓励人民学文化、学技术、学先进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教育过程。丽水馆的同志也觉得这种搞好现代的地方文献资料,即

6、搞好情报信息的传递的做法是引起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重视的重要手段。 二、正确对待内容不带“地方性的地方文献 由于重史轻现把地方文献看成了“史料的同义词,伴之而来的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普遍表现出的:重社会科学文献资料,而轻自然科学(包括社科的理论著作)文献资料。这里面固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客观原因。首先,这类文献在过去,尤其是在解放前本来就为数不多。在我们所编的广西文献题录(解放前局部),自然科学方面文献不到十分之一,因而,在我馆文革前所编的几个有关专题索引里,多将这方面的有关文献附入经济内。如桂省试造玻璃、毛竹硝酸法制纸之研究等文献,就分别被附入“化学、燃料经济和“造纸业经济类下。其次是,自然科学的文献

7、大多不带“地方性色彩。就是社会科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文献,象哲学、文学艺术理论等等,皆不可能带有“地方性内容。 就所谓的地方性而言,图书馆界的认识也还不是一致的。目前在国内的传统看法是严格按行政区域,不管是历史,或现行的来识别的。对此,苏联专家市钦科夫在地方文献这一概念的内容一文中作了极为精僻的阐述。文中写到:“正确地挑选地方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目工作者如何精确理解地方这个名词的概念。这一术语在省(边区、自治共和国)图书馆看来,首先意味着现在本省、本边区和本自治共和国的领域;同时也考虑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这个定义根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是不够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被认为是孤立的区域,因为它是

8、国家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社会经济的过程通常都超出地方范围,或者到达本国大局部地方,或者普及于全国。任何地方的自然情况,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同邻近省份的自然情况有相互关系,而且同全国大局部地方都有相互关系。因此,在确定地方文献书目的地方范围时,应该考虑到任何地方的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和民族的特点,而加以扩大因此,当编制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的书目时,不仅要登记关于这个地方的文献,而且要登记与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相同的邻近地区的文献。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我们不得不对之正视的事实。这就是某些文献仅其单一的个体而言,不呈现“地方性的特征。如广西XX县区人民医院陈国芳等,一九七八年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血

9、红蛋白constantspring及cs型血红蛋白h病。因为,这种病可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发生。可是,一旦把有关此类的文献集中起来,即从集合的总体上,它们都是能反映出一定的地方性来的。象血红蛋白文献的集合说明,广西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的是全国第一次报告,有的甚至还是世界上的首例报导。如果我们对此不及时收集、整理,那不要说现在对本地区科研、生产的效劳,将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就是将来对修志,特别是各种专志的编写,也无疑是一大憾事。这方面的教训可以说不胜枚举。比方编纂广西兵工志,就很需要有关各兵工厂具体内情的报告,而这类文献由于属保密范围为数甚少。当有关人员从广西文献题录(解放前局部)中查到,一九

10、二八年广西建设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载有调查浔州兵工厂报告书的线索时,真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见,单从典藏出发来考虑的“地方性,将使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只能因循守旧,而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祖国四化建设新需求。地方文献工作应不应当为科研效劳(这里指的远不止是仅局限于提供史料的效劳),如何为科研效劳,当然也就成了地方文献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向前开展,现代的图书馆业已从封闭型的藏书楼过渡到开放型的信息传播机构。一九八二年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公布了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在其第一章总那么第三款中,规定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任务之一为:“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和信息效

11、劳。作为一个地区的文献资源、书目检索和图书馆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交流中心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其馆藏,当然也含地方文献,主要是为本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效劳的。地方文献工作因其自身的特点“地方性,密切地吻合了这一要求,更是显得尤其突出。基于这种考虑,把“情报信息这一概念引入地方文献工作,自然是非常迫切的了。它意味着,本地区的科技情报必须在该地区的地方文献中登堂入室,并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 三、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怎样才算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又一个问题。为了实现此目的,不少的同志主张要为之建立专藏,即地方文献库。甚至还有提出市县图书馆也要建立地方文献库。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

12、大多遵循了这种做法。并且有的还为之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象XX省图书馆设置了地方文献部。这种做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乃是:“藏书是开展图书情报工作的根底。 确实,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藏书,更切合实际的来说应当是文献资料的根底上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图书情报的各项工作非得拥有一定的藏书(这里指的是自成体系的部门所有的文献资料),才能开展工作。比方,采编工作这个任何一级图书馆均有的工作程序。在大多数的图书馆,特别是中型以上的图书馆,均为之设有相应的部门采编部(组),它就没有自己的藏书。文献资料固然也是该部门的工作对象,可它们仅仅是过客经过采编加工整理,而并没有在此停留形成书库典藏。有人可能会说这

13、是一个特殊的例子。理由是采编部是一个只为图书馆内部效劳,而不面向用户的特殊部门。那么请转过来看看直接向用户效劳的咨询部门,即各馆的科技效劳部(或书目参考部)。通常在这些部门,除了一些不能外借的必备检索工具书刊外,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藏书的。严格 地说这些工具书刊并不能算是“藏书,它们属于书目的范畴。因为其提供的仅是文献信息线索。再如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的效劳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可它们却也都没拥有自己的藏书。由上述的剖析可以看出,要搞好图书情报工作,地方文献工作当然也不例外,不一定非要搞什么特藏、专库。况且实践已经证明,过分强调地方文献工作的典藏职能,将会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首先,专库不可能

14、把所有的地方文献收集齐全。这一点是所有地方文献工作者都已认识了的。因此,不少的同志就希望通过对“地方性的压缩裁减,以解除或局部解除“求全所带来的压力。但是,即令在这种“理想状况的前提之下,要想把所有地方文献(这里指的是文献的本身)统统都集中于一处,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早在1945年,尽管当时的图书数量远远难以和当今的出版物瀚海相比拟,被后人誊为“目录学之父的吉斯纳(c.gessner)就意识到要列出“全部的出版物,乃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目标。那么,在世界文明正处于突飞猛进的今天,特别是把地方文献的“地方性加以扩展,把“求全比成“难于上青天看来也不为过。其次,出于典藏的考虑将使复本徒增。任何图书馆的

15、藏书,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整体性原那么要求我们要从一个馆的整体目标出发,切忌分散多头,各自为政,独家经营,小而全。事实上,不从整体目标出发,在一个图书馆内的任何一个部门,甚至是整个图书馆都无法做到真正的“全,无法完全单凭自己来满足社会需求。因为这样做势必是各个部门藏书大量平行重复,而全部情报信息的含量并无变化,致使整体资源严重贫乏。同时复本的增加,也将导致利用率人为的下降。从而使图书馆本来就不能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更为低下。这在目前省馆经费普遍不很充裕的情况下,更显得得不偿失。如我馆地方文献库归属于历史文献部,有关文献资料一律保存二份。而借阅部门,为了满足普通读者的需要,又不得不多购一些

16、相应的复本供其流通。此外,在馆的样本库还留有样本。这种国中国、馆内馆的现象,在各省级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加强地方文献工作,不能以成立专库、成立专门部门告终。湖南馆的事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相反,它还会带来一些连锁的副反响,这是由于藏是为了用,通报、传播才是主要的,典藏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要想从传统的被动效劳,转向能主动为用户提供效劳,我们以为现时的地方文献工作,应该由藏书楼的典藏式中心向现代的书目式中心转化。自1949年伊根(egan)和谢拉(shera)提出书目控制的设想,经过无数的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书目控制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完善和向前开展,它为我们描绘出了书目式中心的美好远景。书目控制,就是每部书和图书馆有关资料现存和位置的记录。在书目式中心里,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