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时代词汇入诗探略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古典诗歌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一千多年过去了,唐诗仍然广为流传。唐朝诗歌分为初期(高祖武德元年至武后长安四年)、盛期(中宗神龙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中期(代宗大历元年至文宗太和末年)、晚期(文宗太和末年至唐灭亡)。通过唐诗这四大时期的开展来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的历史演进。本文以全唐诗选本为根底,全唐诗共收诗人2200多位,诗48900余首,明显反映科技内容的诗约21350首。其中以时代词汇人诗者约11260首,以“诗仙李白的诗为最多,其次是“诗圣杜甫、白居易、边塞诗人岑参,另外
2、还有孟浩然、刘禹锡、韩愈、贺知章、张继、温庭筠、王维、杜牧、李商隐等。所用到的时代词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地理、生物、医药、物理、化学、数学、纺织、酿酒、建筑、冶金、造船等,笔者举几个典型事例来探索。一、纺织、化工方面内容中国是丝织技术的创造国,至唐代,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通过丝绸之路和沿海港口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远销东亚、西亚和欧非两洲,极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古代罗马和埃及都把中国丝绸看作“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以能穿着这种珍品为荣。从唐代的情况看,但凡见于文献记载的多为外国的贡品。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新罗、大食、康国、石国、史国、波斯、局宾、日本等国。李白的五月东鲁行答
3、汶上翁“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在这里,“机指“织机。易通卦中说:“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考古发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最原始的纺织工具进行编织了。唐代特有的是花楼织机,储光羲田园即事中“高机犹织卧蚕子,李贺染丝上春机“春梭抛掷鸣高楼,“高机与“高楼均为时代词汇。之所以称为“高机“高楼,是因为它比一般的织机高出一个束综提花装置,在敦煌遗书中也出现了“楼机的名称:“楼机绫一匹,寄上于滇皇后用,印证了这种织机在唐代得以应用的情况。唐诗中“梭“杼常并称以指纺织工具,如韦应物感事:“岁寒虽无褐,机杼谁肯施,徐彦伯春闺:“裁衣卷纹素,织锦度鸣梭。李商隐无题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从侧面反
4、映了唐代养蚕业的兴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纺织丝绸的文明古国,正因为这项技术相当成熟,才激发了李商隐将蚕之“到死絲方尽,比喻付出生命结晶之人。“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反响了唐代化工染料技术水平,红色和棕色丝线染料均来源于茜草,蓝色丝线染料来源于蓝草类植物,紫色丝线那么由紫草染色而成。色彩染的越深,需要的技术水平越高,罗裙会越昂贵,以当时的染色技术水平,染成血色难度极大。因此,白居易此处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化工方面,再如火药的制造技术。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唐初有配制火药确实切记载。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是医药家兼炼
5、丹家。他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书中,表达了把硫磺、硝石和皂角放在一起烧的伏火法。具体配方是用2两硫磺、2两硝石,分别研细,再加上3个碳化皂角子,即能点燃起火。这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有关黑火药的比较成熟的配方,也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的记载,时间在公元7世纪。二、唐代葡萄酒酿制技术在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唐朝是个很辉煌的时期,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酒的规模化生产,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延续了较长的历史。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得到较大提高,得益于唐太宗平高昌时,引进了马乳葡萄,同时引进了西域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通过对西域酿酒技术的改造,唐朝酿制出了八种色泽的葡萄酒,“芳辛
6、酷烈,味兼堤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此后葡萄酒在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流行开了,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歌咏葡萄酒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缺乏(刘禹锡葡萄歌),诗人李白日:“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都与葡萄酒酿制技术普及到民间相关。此外还有:李欣的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王绩过酒家“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中,“竹叶就是一种竹叶酒,白居易忆江南之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玻璃杯何时在中国大批量生产,尚无统一定论。隋唐时期,中国历史又是一段大统一
7、时期。隋朝统一中国后,借鉴烧绿瓷的方法烧出来的玻璃与前期又有很大的不同。唐代零星出土的一些玻璃工艺品,其外形都是中国传统式样,如玻璃果、玻璃瓶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其中“夜光杯便是时代词汇,指玻璃杯。隋唐时代玻璃器的突出表现是在摆设品,生活用具玻璃器的制造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杯、茶具等。三、唐代建筑、造船技术“雕栏玉砌应犹在一诗词中的建筑形式。在唐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建筑形式非亭台楼阁莫属。这一类建筑可居庙堂之高,如皇城之中的钟鼓楼;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说明当时建筑以两层为多,上到三层的除了塔以外还较少见。因此,用了一个“更字凸现建造于北周
8、时期的鹳雀楼,能到达三层高的独特之处。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么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盛唐时期建筑已经能够建造的比较高的程度。唐代造船技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这里的船,应是大海船。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唐代大海船还建有水密隔舱。它是由底部和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而构成的一层水密舱壁。船中部以前的舱壁安装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后的舱壁就装在肋骨之后。这种安装方法可以防止舱壁移动,使船舷与舱壁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牢固地支撑着两舷。使用这种工艺和技术大大增强了船的抗沉能力和船体的横向强度
9、。四、唐代冶炼技术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提到“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并州就是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天的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剪刀一词,是当时最成熟的剪裁工具,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太原剪刀的开展盛况。唐代诗人卢纶在难绾刀子歌中赞道:“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还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李白的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中“炉火二字便是时代词汇,能照天地的炉火,可反映唐代冶铁业的开展。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赧郎
10、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语其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也说明了诗歌与科技的关系。唐代科技的开展,是建立在雄厚的历史积淀根底之上的。同时,唐代诗歌的鼎盛,也与科技开展密切相关。诗歌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最高标志,必然与最高科技水平相关。因此,我们鉴赏唐代诗歌时,须认真研究唐代科技史,复原到当时的科技水平,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才能有助于今天的诗词创作。例如:“血色罗裙翻酒污一句,如以现代的科技平台为根底,对此句的理解甚为平淡,不会
11、动人。因为,“血色罗裙到现代,已是价格低廉的丝织品。而复原到唐代的科技水平,“血色罗裙一物极难得到,其价格之昂贵可想而知,随便被酒污泼染,可见琵琶女生活之奢华,再与后来“去来江口守空船形成强烈的比照,会更深入理解白居易的创作手法。再如“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假设以现代科技平台为根底来鉴赏,那么此句平平。因为一张机票就解决了,即便友人在月球,以现代交通技术,见一面也非难事。而在唐代,交通工具极不兴旺,生离意味着死别,友人之间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同样,我们也不能站在当代科技平台上,去猜测未来人类的文化内涵。我们只能以当代科技水平为根底,用当代词汇歌咏当代的文化内涵,打上当代的烙印,不可犯“刻舟求剑之错。(作者韩倚云,女,1977年生。工学博士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国标委冶金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人工智能、工程可靠性、诗词与科学。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