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8637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制度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征缴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方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具体情况,逐步纳入。 第三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 全市建立

2、工伤保险调剂金和储藏金。 第四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五条自本方法施行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征缴条例和本方法的规定到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跨地区、流动性较大的用人单位到市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区县(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

3、原那么,确定费率。 工伤保险费基准费率确实定及费率水平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工伤保险执行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异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经办机构首次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时,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实际经营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不一致的,以实际经营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跨行业经营的,以经营的最高风险行业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 第七条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难以确认工资总额的企业和有雇工的

4、个体工商户按照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人数作为缴费基数。新设立的企业以当年申报的职工月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全额向地税机关缴纳工伤保险费。 经办机构应当为每个职工建立工伤保险缴费记录。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查询缴费记录。 工伤保险费征缴的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地税部门制定。 第八条各区县(自治县、市)按月将实际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的50%上解到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建立全市工伤保险调剂金。调剂金上解和使用的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以下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

5、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辅助器具费; (九)工伤康复费; (十)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 (十一)按规定支付与工伤保险业务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局部作为储藏金存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用储藏金支付;储藏金缺乏支付的,由市财政垫付。储藏金具体管理和使用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地税机关征收的工伤保险费直接划入国库,然后由国库划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

6、管理。 存入经办机构支出户的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计息;财政专户资金,按照不低于同期居民银行存款利率计息。 第三章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参保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在市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认定由其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职工在参保地之外发生事故,可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事故发生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由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因工伤认定管辖发生争议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三条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

7、起3日内向负责工伤认定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以上(包括3人)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 第十四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限内提供补充证据。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五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发给工伤证,作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凭证。工伤证应准确记载职工受伤害时间、伤害部位、职业病名称,或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与工伤有直接关联的疾病等。 工伤证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由负责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

8、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保存。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六条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鉴定中心、办公室挂靠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承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以下鉴定或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确实认; (三)配置辅助器具确实认; (四)疾病与工伤关联确实认; (五)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六)职业康复确实

9、认; (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确实认; (八)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在市经办机构参保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必要时可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指定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 第十八条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报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提交工伤认定通知书或工伤证、病历及其他诊疗资料。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申请作其他工伤鉴定(确认),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和确认的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申请鉴定的

10、单位或者个人对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并提交区县(自治县、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首次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参加过首次鉴定(确认)的专家不能参加再次鉴定(确认)。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

11、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负责首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第二十一条按本方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范围所产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用,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鉴定(确认)结果为疾病与工伤无关联、供养亲属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再次鉴定(确认)或复查鉴定的结论没有变化所产生的鉴定(确认)费用由申请者承担。未参加工伤保险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发生的鉴定(确认)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收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按本方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经认定为工伤的,按条例和本方法

12、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应向经办机构填报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提交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伤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 申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所申请的待遇工程提交以下补充材料: (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 (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出具的无生活来源证明; (三)学校出具的在校学生的证明; (四)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五)养子女的收养证书;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 第二十四条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延长

13、停工留薪期,经参保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不同意延长的或工伤职工要求延长未获确认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申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确认。 第二十五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要求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可由工伤职工或其所在用人单位根据负责工伤治疗的医疗机构的建议,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安装、配置的,由经办机构安排到签订效劳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安装、配置,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与配置机构结算费用。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机构发生的费

14、用先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垫付,待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缴纳根本医疗保险费后,其实际领取的伤残津贴不得低于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八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五级、六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工伤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其实际领取的伤

15、残津贴不得低于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或者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或者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而终止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全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其中五级12个月,六级2023个月,七级8个月,八级6个月,九级4个月,十级2个月。五级、六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按月发给的伤残津贴为基数计发,初次领取伤残津贴的,按15年计算;已经领取了伤残津贴的应扣除已领取的月份,但扣除后支付的年限不得少于5年。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全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其中七级15个月,八级12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