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主体建设新农村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政权,积累执政智慧和经验、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法宝,是我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指导全党前进的新理论科学开展观。科学开展观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的重要思想,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切以农民的意志为准,严格按照农民的意愿建设新农村。也就是说:
2、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从农民最急需、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着手,花大力气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那么,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呢?实践中我们感到: 一、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立统筹城乡开展机制,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双快开展关键所在 统筹城乡开展、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目标,这是我党“以人本为科学开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方法。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开展的观念,重点要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工业反哺农业上下
3、功夫,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开展的新机制: 1、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筹开展新机制。重点抓好“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开展规划,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开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和重大社会开展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站在全局高度,全面搞好各种规划。特别是要搞好层级规划之间、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衔接协调,改变规划上的城乡分割、滞后和各自为政的状况。二是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促进城市优势产业向农村扩散辐射。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引导和规模城市配套企业向县域内转移,充分发挥城市产业、资本、科技、人才的优
4、势,辐射带动农村产业开展和资源开发,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三是统筹城乡功能布局,推进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针对城乡根底设施差异大,城镇体系等级序列不健全,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根底设施共享性差等难题,应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快构建哈尔滨市域1小时公路交通圈,扩大通乡公路里程。重点加快县城、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根底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促进城镇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变农村建设滞后于城镇的状况。实现根底设施和社会效劳设施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开展,加快公共效劳向农村拓展。大力开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
5、进城乡社会事业融合,形成城乡平等对待,无差异的一体化新格局。 2、培植优势产业,建立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开展新机制。一是加速城乡第二产业对接。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退二进三,把大局部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优势产业配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涉向城乡结合部的县城、区域中心镇、开发区转移和集中。县市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开展战略,与城市搞好分工协作,大力开展城市配套产业,参加大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同时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区域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工深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加深农业与城市工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二是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向农村
6、延伸。目前,农村第三产业开展滞后,农民亟需的科技、信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经营效劳等明显供应缺乏,而同时,这些资源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及成果、信息等大都集中在城市,与农村联系松散,供应不力,第三产业资源大量闲置。应统筹城乡三产业开展,协调配置第三产业资源,大力推广“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县市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有效形式,鼓励和引导城市第三产业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村市场。三是抓好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明确现有8个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建立引进项目的协调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引进的大项目,要按照城乡一体开展规划进行生产力布局,防止县域之间为抢项目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导致无序竞争、低
7、水平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 3、强化政府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新机制。一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十五期间,做到了“两个高于。就是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十五期间,仅市本级对农业总投入就达6.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5倍,年均增长2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2个百分点。财政每年对农村根底设施、社会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十五期间,市本级投入农村根底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7倍,年均增长24.5%,高于财政经常
8、性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2023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市已累计投资30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并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实行了“以奖代投。二是调整财政支农投资结构和方式。用好“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减少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4、破除体制障碍,理顺城乡关系,创立以城带乡开展新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七个机制。建立竞荐申报、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为了激发和调动基层和广阔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试点由政府指定变为“镇村申请、区县市把关、市政府核准并实行总量控制,能进能出。建立政府以奖代补的鼓励
9、机制。在2023年出台23条市级试点村扶持政策的根底上,2023年又出台了8条试点政策补充规定,加大了以奖代补的力度。建立政府投入资金捆绑使用的整合机制。在用途不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区、县(市)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统一捆绑使用,充分资金效益。仅2023年各区、县“市就捆绑使用资金达3.4亿元。建立农民一事一议的筹资出工机制。建立“一事一议议事制度和民立村民理合会,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的事,农民自己说了算。2023年,全市农民筹资、投工、出车折合达3.2亿元。建立部门帮建、村企共建、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2023年,全市99个帮建部门共计实施帮建项目596个,投入帮建资金达8255万元
10、。市场化运作和社会投入达3亿多元。建立投入资金的全程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方法,切实把好资金使用关、工程质量关、检查验收关。建立责权明确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实施了门前三包、农户轮流管护、社区化管理等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尊重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科学民主议事机制,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双快开展的必由之路 广阔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众。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 1、完善民主选举的法律和
11、制度。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参与管理的根本方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级直选的标准化,让那些真正受农民拥护,能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才脱颖而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2、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让广阔村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此,我市在借鉴赣州经验根底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都组建了村民理事会,使农民的事由农民自己来决策,筹集的资金由农民自己来管理,工程质量由农民自己来监督。尚志、五常、巴彦、延寿等地还出台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法,依兰、方正等一些区、县市采取政府出资负责硬化路面、受益群众负责拉运铺装垫层砂石,村集体出料、农民出工等方式,有的村通过“一
12、事一议,村民自愿将国家发放的粮食、良种和综合补贴资金每亩40元,拿出30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既没有增加农民负担,又筹集到了建设资金。仅2023年,我市通过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达2.8亿元。3、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主要是通过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来实现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相统一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如阿城区裴家屯为了管理好新农村建设成果,成立了以“五老为主的村民理事会,并制定了理事会议事规那么和管理方法。实行责任到人,分工包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屯管理实现了规模化、制度化。4、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对村务决策、资金使用进行实行村务“通透性管理,时时化公
13、开,全程监督。完善制度,让农民真正参与决策和执行,防止搞形式,做外表文章。 三、发挥各方互助推动作用,建立帮扶帮建机制,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双快开展的有效方法 效劳社会、造福于民是我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和宗旨,是党密切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原那么。新农村建设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1、建立领导联村、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各级领导都联系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行定点帮扶。2、建立直属部门包帮扶工作机制。发挥部门优势,建立各级直属部门单位,结对帮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机制。截止2023年末,全市99个帮建部门、单位总计
14、到位帮建资金8255万元。有的部门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减少日常开支、压缩差旅费的方法筹集资金帮助试点村搞建设3、建立企业与县乡村共建机制。鼓励引导市区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县乡村开展项目、人才、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合作,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4、建立大学、科研院所与县乡村合作机制。发挥城区大学和科研院所多、人才和科技强的优势,开展与县乡村进行科技、项目等项合作。5、积极鼓励引导城市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鼓励城市资本参与开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开展资金、人才、项目短缺的问题。 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能力,建立“双带机制,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双快开展的根本途径。
15、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既是农民,又是党的方针政策践行者,更是农民最信服的人。因此,他们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此,通过采取“选、“育、“扶、“带、“管、“促等六项措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开展。1、拓宽视野“选。抓住农村党支部换届等有利契机,把素质好,能力强,能带着村民致富的能人,选到村两委班子里来。几年来,全市各区、县市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农村新经济组织负责人中,选拔出330名综合素质高、“双带能力较强的党员致富能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从乡镇选派了70名有致富本领、有办企业
16、经历的干部到村里任党支部书记。2、强化培训“育。以县、乡两级党校为培训主阵地,通过采取课堂“灌输、电化教学、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讲座、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3、培树典型“带。培养树立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素质,是几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珍贵经验。事实证明,新农村建设搞的好的地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个好的带着人。因此,多年来,我市树立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如尚志市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道外区团结镇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徐在山等。4、制定优惠政策“扶。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对工作能力强、致富作用发挥好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进行大力扶持。5、建立档案“管。以乡镇党委为单位,建立了农村致富带头人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6、考评奖惩“促。完善农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