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杜甫简介.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59363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杜甫简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杜甫简介篇一: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即开场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注重。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遨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展了两次长期的遨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

2、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未被录用。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场了第二次遨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纵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遨游里,看到祖国秀丽宏伟的山川,汲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谈论时事,结下深沉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预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思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这时唐王朝还强盛,仓廪相当充实,但是玄宗开场好大喜功,开辟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

3、。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他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依照他本人的表达,可能已有数百首,不过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其中虽有象望岳那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还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宏大的变化。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

4、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欣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本人那么在宫中寻欢作乐。人民遭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来宾,陪伴他们诗酒寓游,获得少许赞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拟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奢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通过的咸阳桥畔

5、,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开场给当时的诗歌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法。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锋利的矛盾,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载(75

6、6) 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特别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这时正在州,他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靠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音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由于疏救房,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八月,他回到州探视妻子,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长诗北征,描绘了旅途上凄凉的惨景和家境的贫穷,

7、表达了关于当前局势的意见。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这时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五月,杜甫遭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阻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诀。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故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榨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这时关辅大饥,朝廷内李辅国专权,玄宗旧臣房等被排挤,杜甫对政治感到绝望,立秋后决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困难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安史之乱是唐王朝

8、由盛而衰的转机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宏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抗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祸,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消费力降低。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周围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不管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特别大的悬殊。如此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要丰富得多,也艰辛得多,因而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局部是杜诗中的杰作。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

9、在荆、湘3年。杜甫在夔州时说本人“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依然比拟安定的。上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完毕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累忧患的生活,临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不记得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上元二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协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明白在成

10、都反叛,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宝应二年春,连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完毕,杜甫听到这个音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欢乐的高歌。但欢乐只是稍纵即逝,国内混乱的场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陈述他的政治思想。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严武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节度使幕府中住了几个月,因不惯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严武同意了他的恳求。永泰元年(

11、765)四月,严武突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完毕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杜甫于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动乱和关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但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杜甫由于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

12、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岁晏行。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局部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他逝世前写出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有句“战血流照旧,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的灾难为念。杜甫死后,灵柩停厝在岳阳,43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杜甫在这11年内,写诗1000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分之七十三强,大局部是近体诗绝句和律诗,还有长篇排律。诗歌创作 杜诗最明显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

13、活的亲密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方式的完满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化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到达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的作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但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化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局部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严重咨询题,但是无处不渗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例如杜甫中

14、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关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关于今后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涛崎岖,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如此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到达高度的交融。又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

15、马,在梓州写的有感;或是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之一、在云安写的三绝句;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病桔、枯棕、客从;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心,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如夔府书怀、往在;有的表达地点变乱,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忆往事,如壮游、遣怀;更是象浦起龙所说的“慨世依然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都含有浓重的抒情成分。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关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关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

16、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责备什么,歌颂什么,都特别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责备。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表达战士在参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关于战争的不同看法。这两组诗都歌颂了战场上的壮烈场面,战士如何擅长战斗,勇于牺牲,获得成功;又责备了君王无止境的开辟边疆,主将骄横奢侈,使战绩失去积极的意义。这两组诗都是通过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又如“三吏、“三别那么更为详细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冲突。杜甫在洛阳路上,看见横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强征入伍。他替这些人提出控诉,对差吏给以责备,但是一想到壮丁缺乏,而又大敌当前,便转变了口气,尽可能对被征调的人说几句慰解或鼓舞的话。元代鲜于枢书杜甫兵车行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