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匠铺铁匠铺 李登建 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
2、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
3、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
4、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環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5、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节)“劳动创造了人”,千百年来,是劳动载着我们的祖先驶出蛮荒与苍凉的原始沙漠。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每一个劳动过和劳动着的人,都是美的。正如汪曾祺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不管从事着何种职业,凝神专注于自己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魅力。就如同“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的老头和他的儿子大憨、女儿枣花,外表不美、姓名不美,但是“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的时候,在“于家东山墙下”的铁匠炉旁边挥汗如雨的三个人,却让人痴迷于他们的美,那场面美得让大人们“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美得让小孩子们“围着铁匠铺不散”,觉得“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你
6、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打铁成为了铁匠生命里的一门艺术,打铁的劳动场景之所以能散发出那种朴素的美,大概就是因为他有着这样朴素的信念吧。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饱含着像天空和大地一样深邃辽远的哲理。细节描写即用精彩细腻的笔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和处境。细节包括环境、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实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巧妙的安排,不能随意取代。本文就从细节入手,将铁匠打铁的场面描写得极其精彩。比如第八段就紧凑地使用了“站、夹、飞、耍、甩、抡、砸、移动、翻转、揉、拉、敲、举”等一连串的动词,呈现出行云流水又让人目不暇接的打铁过程,展现出铁匠娴熟而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在记叙类文体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不但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还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练笔中多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