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家原创:新形势下金融统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尊敬的 朋友: 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效劳咨询 :202325-6698000。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我国经济领域,大多数实体经济效益逐步下滑,各个行业受其影响,大多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的着受到负面影响。现今金融统计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联系不紧密,削弱了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参考值。金融统计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统计指标的设立反映了央行调
2、控经济的需要。 目前央行使用的统计指标根本是“就金融论金融,单一的金融统计指标较多,缺乏与整体经济运行相联系、相融合的综合性、联运性指标。同时目前使用的“信贷收支表分类标准重叠,不利于决策层了解和掌握贷款分布情况,统计报表的可读性、可比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统计范围较窄,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 金融统计面窄,不能完整反映金融整体运行情况。目前人民银行统计范围仅限于银行业,而不是整个社会金融统计,单一的银行统计指标较多,缺乏完整的金融指标体系及与整体经济运行相联系、相融合的综合性、联动性指标。 统计指标设置笼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基层央行的统计报表重点是对存贷款常规业
3、务进行统计与分析,没有反映基层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情况,以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相应统计指标未设立,中间业务及其分类指标也有缺漏,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就业贷款、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应指标设立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 二、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薄弱 系统纵向统计分析功能薄弱。基层金融统计仅对数据进行横向地简单地分类、罗列,没有对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报表体系中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指标和报表,系统的纵向统计功能薄弱。这使得花费诸多人力、物力收集起来的金融统计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金融统计数据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报表科目口径不统一,数据衔接不到位。具体表现
4、在。 1、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贷款按流动性分设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个指标,在短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农业贷款等按行业分类指标,而在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根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按用途分类指标。指标属性的不统一使得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属各子项之间衔接性不强,通过阅读报表只能了解短期工业、建筑业贷款有多少,而不能了解整个工业、建筑业贷款的情况,降低了报表的可读性。不良贷款的剥离及核销情况在报表中也得不到表达; 2、在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与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前者存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等五种存款类别,后者那么将企业存款单独统计,比前者多财政存款、机
5、关团体存款和农业存款三个存款类别,指标设置不统一降低了本外币报表与人民币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三、金融统计与金融会计信息处理不匹配 现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金融统计报表以会计报表为根底,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决定了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度。虽然现行金融统计制度统一规定了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对应关系,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对应关系并不是数据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达在: 1、会计数据处理本身出现过失,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如贷款到期后没有按时归还的,没有及时转入逾期贷款户,致使统计数据中不良贷款指标反映失真。 2、会计与统计的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会计科目与统计指标设置不同步。表现为统计指标调整滞后于会计科目调
6、整,导致统计数据不实。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开展,中间业务、衍生金融产品等不断涌现,会计科目调整将更加频繁,这种矛盾亦会更显突出。 3、统计与会计在核算时间上不一致。如局部地理位置偏避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电子化建设相对落后,核算数据不能适时传输,为应付统计时效性要求,人为把统计或会计核算时间提前二至三天,而地理位置较好、设备较为先进的农村信用社那么仍按照正常核算时间进行,这种时限的差异产生了一些数据估填失真现象。 4、央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因素附带效应影响。在对基层央行实行会计核算“四集中及国库“大额支付后,因联行帐务数据、损益类数据与资产负债平衡表关系、中心支行与各县“待结算财政款项、“地方
7、财政库款归属等会计元素的处理变化,导致对应关系模糊,致使“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民银行分县信贷统计数据难以表达全面、真实和准确。 针对以上出现的为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央行应扩充金融统计信息处理范围,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 根据人民银行宏观调控职责要求,金融统计职能范围应延伸到保险、证券、外资机构、基金组织等在内的广义金融机构,设置的统计指标、收集的数据源、信息源应随之调整扩大到整个金融领域。同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部门,人民银行还应该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并建立起与国民经济统计相一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综合、全面地反映经济金融运行态势,使金融数据拥有更明确的经济
8、可视性含义,以便更好地适应监管职能别离后,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 二、标准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扩展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1、调整与补充相结合,确保金融统计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金融统计的分类体系、编码体系、行业划分、种类划分等标准,应与国家统计部门的现行标准相适应,以满足统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标准化要求。既要以结合当前金融运行的状况和金融稳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补充各项金融统计指标,力求全面反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清楚的反映资金的流向,又要明确各项指标界定标准,方便统计人员的操作。 2、设立并扩展与金融交易相关的流量统计指标。做到存量、流量统计并重,力求表达金融与国民经济开
9、展的内在联系性,便于分析和描述经济活动与趋势,展示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3、加强金融统计指标的预测预警功能。提高中央银行决策的可预见性和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使金融统计成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有效的决策与支持系统。 4、升级金融统计监测系统。标准和统一报表科目口径,加强报表中数据间衔接,增强报表的可读性,提高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及预测能力。 三、拓宽数据来源与整治会计信息失真相结合,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对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方式、分析方法作出标准性要求,简化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渠道。整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建立会计、统计联系制度。在出现新业务,努力做到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同步调整。拓宽统
10、计数据来源,在各金融机构贷款台帐系统或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可考虑从以上系统提取相关信贷数据,以增加信贷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四、完善金融统计的法制建设 金融统计法律制度建设应与金融业务开展相适应,要具备完整性与实用性,为支撑统计数据的“准、快、全要求提供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 五、完善金融现金统计制度 按现金用途的大类,制定新的现金收支统计的归并口径,其中的子目可按生产型、消费型等大工程进行设置,应适应经济的开展进一步的细化,对难以界定的归属工程按照可操作性、科学性、统一性原那么进行修改。修改和完善现行金融统计制度,建立统一的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使人行全面掌握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测,进一步促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准确和高效。扩充统计内容。适时建立经济金融统计信息库,充实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对象。完善对金融行业新业务、中间业务的统计,制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统一业务分类和指标体系。调整后的金融统计工作,从以前单纯的对银行业的统计涵盖到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六完善金融统计程序、共享金融统计信息 制定统一、科学、严格的校验关系,对基层行校验关系的管理操作权限应上收至上级行,以减少随意性和过失,切实提高统计报表的上报质量。金融统计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应实现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