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60221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交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决策,充分表达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开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一、树立和谐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立和谐理念入手,用思想的伟力构筑社会

2、和谐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开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开展理念、和谐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社会开展的本质是人的开展。考察人类社会进步,既要用生产力开展的水平去衡量,也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去评价,二者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兴旺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开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开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我们党提出以

3、人为本,表达了尊重社会开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表达了党的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大力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就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就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活环境,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坚持统筹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4、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我们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开展相互适应,各个开展环节相互协调。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只有大力开展先进生产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开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根底;只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只有大力开展先进文化,稳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根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同样,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开展相

5、适应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开展与长远开展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开展。 坚持改革创新。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社会根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这就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也为实现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开辟了现实道路。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诸如开展不平衡、局部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长等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矛盾,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化解矛盾,推动整个社会持续不断地走向和

6、谐。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开展的局部,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根底的局部。我们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开展的要求,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从而使整个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抓好第一要务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开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开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

7、意,社会也不会和谐。我们必须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开展纳入科学开展的轨道。 促进区域协调开展。我国幅员辽阔,开展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即使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存在种种差异。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大力开展区县经济,对XX县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对老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实施了工业东移战略,开发建设了滨海XX县区,完善了区域开展布局和产业开展布局。党中央、国务院把天津滨海XX县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开展战略,这对天津开展的大局、区域经济开展的大局事关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科学开展,坚持自主创新,坚持高度开放,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效劳第

8、一,坚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滨海XX县区的定位要求,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使之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困难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三农问题,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开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一体化开展的思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把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贯穿始终,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9、求,大力开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用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展成果构成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同时,要对开展社会事业与开展经济进行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之与经济开展相同步,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做到经济开展不欠技术进步的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良性互动。 三、关注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

10、动乱是人民之祸。人民群众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盼望完善公共效劳,生活便利,安定有序;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而不断开展的。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从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方面加以表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进程中改善提高。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收入是构成群众物质利益的第一要素,是维系群众生活最根底、最核心的局部。既要提高在职人员的收入,也要提高离退休人

11、员的收入;既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也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全体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各行各业都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要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上下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和谐不是搞平均主义。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防止出现两极分化。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紧要的。 千方百计保障群众根本生活。建立健全与经济开展

12、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群众根本生活的现实需要,对于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逐步扩大社会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十分复杂,难度很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把工作做深做细。农村是社会保障薄弱的地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效劳,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

13、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改革开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阔农民。 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和谐的保障。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最广阔人民群众,特别要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尤其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减少矛盾的发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平安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问题,制定具体措施,逐项研究,逐个加以解

14、决,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表到达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表到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四、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理论创新,是新的文化开展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借鉴,表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立足改革与开展的实践,大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社会理想,并以此来整合社会意识,标准民众行为,引领社会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住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努力形成全民族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坚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善于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培育文明道德风气。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

16、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标准,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开展大变化时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抗什么,意义非常重大。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气。要深入开展破迷信、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的老实守信意识。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和谐创立活动,把和谐创立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